小城大学 耶鲁印象

贯明 撰文、摄影

人气 2
标签:

纽黑文虽是一座小城,但因为耶鲁在此建校已逾二百年,城里凝聚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城市传统的精神。城内有各个时期的特色建筑,到处都是绿地小楼,清新怡人。所到之处,除当地居民之外,还能看到为数不少的亚裔和华人面孔,甚至可以听到非常温馨的家乡话。

住在纽约一段时间,逐渐感受到了大都市的喧嚣和吵杂。然而,纽约市内无山,虽然临海,但是如果不能以车代步,要走到海岸那就颇费周折了。偶有朋友来访,经常听到他们谈到康州和麻州山清水秀,一时我还反应不过来那里的地理位置,经过查阅地图,萌生了去纽约的远郊走一走的念头。

恰好一个同事原来的家就在康州,她热心的邀请我在周末一起去康州游玩,我很高兴的接受这个邀请。然而从星期六的晚上开始却下起了濛濛细雨,一夜未停。直到星期天的早晨,天气仍未放晴,路人都撑伞行走在街头。另一个原计划同行的同事以下雨为由决定不去了,我却游兴未减,表示不会因雨天所阻,让同事驾车来接我。说也奇怪,就这么一想,细雨就已经停止了,我们一行三人兴冲冲的乘车前往康州。

智慧灵气的校园氛围
我们的目的地是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New Haven,别名Elm City榆木市),那里三百年前还是纯朴简陋的小渔村,有山有海,有历史悠久的榆树和法国梧桐。闻名世界的耶鲁大学就建在市中,这座小城市也因耶鲁大学而闻名。耶鲁对于中国人来说也不陌生,一百五十年前,有中国“留学之父”美誉的广东学子容闳,就在这所大学读书,现在,耶鲁校园内还有容闳的铜像,与耶鲁历史上的美国名人并排而立。此外,中国的“铁路之父”詹天祐、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以及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蔡绍基、人口学家马寅初、教育学家晏初阳、语言学家李斌宁等都是毕业于耶鲁大学。

纽黑文虽是一座小城,但因为耶鲁在此建校已逾一百五十,城里凝聚着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城市传统的精神。城内有各个时期的特色建筑,到处都是绿地小楼,清新怡人。所到之处,除当地居民之外,还能看到为数不少的亚裔和华人面孔,甚至可以听到非常温馨的家乡话。

没有校门,耶鲁大学建筑格式别致。高高的塔尖、古老的时钟、精致粗大的石柱、粗犷的花岗岩堆砌起来的建筑,朴实而厚重,历经百年更显经典伟岸。百年老树如盖,草坪如毯,繁花似锦,宁谧清静,心旷神怡。一位白人年轻女学生引导参观者到每一个塑像之前,非常耐心的作免费讲解。她的英语快捷而流利,当观众提出问题时,她就放慢语速解答。第一个塑像竖立的是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Nathan Hale)的铜像,他曾是耶鲁的学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被英军俘获英勇就义前喊出:“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此语曾震撼了亿万人的心,这句名言就刻在铜像的底座上。接下来的塑像是罗斯福总统,他也曾是举世闻名的领袖人物。

走进一个个小院,典雅而舒畅。校园内富哥特式(Gothic)建筑风格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是美国第三大图书馆,高大而美观,可惜因为是星期天,无法对一般公众开放。这里清新的空气、宁静的校园以及古老的建筑无不充满了灵气,我不禁回想起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所说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直上云霄的钟楼(Harkness Tower)、宽阔的大草坪,给人高雅、智慧与灵气的享受,顿时让我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气氛。由此我想到一个美丽而舒适的环境,在冥冥中对造就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纽黑文市附近农场的奶牛。

登高使人心旷
暮色转暗,我们驱车驶向市外的一座小山东石公园(East Rock Park),举目远望,小城的景色尽收眼底。绿树参天,长河依依,河中缓缓地游荡着几只鸭子。山顶上有许多人席地而坐,仰望蓝天白云。山风习习吹来,暑气尽消。

都市与乡村,不过一界之隔,却让人感受到不同的精神境界。中国明朝的洪自诚在《菜根谭》一书中说:“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思想是超越时空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登高或临流,都能改善人们的精神环境!◇

──转载《新纪元周刊》第241期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3/9854.htm
 

相关新闻
耶鲁大学学生合唱团建团150周年
虎妈之女果然犀利 哈佛耶鲁都要她
【生活随笔】耶鲁大学见闻录
耶鲁华人学者: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天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