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题壁诗】

君写我诗盈寺壁 我题君句满屏风

路圣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题西林壁〉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题的诗句,也是古代题壁诗的一种。

题壁诗是古代文人士子于远游近访中,即兴或应邀将诗文书写于公共场所,常常是以壁作纸,题诗传世,或抒发政治抱负,或寄托迁客情思,或思古幽情抚今追昔,或广而告之期盼知音。

壁,有屋壁、石壁、寺壁、殿壁、楼壁、亭壁、驿传壁等等。但凡茶楼酒肆、旅店驿馆、亭台寺庙,古代文人兴致所至,欣然命笔多有题咏,叫人目不暇给。题壁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流传至今的许多杰作就来自题壁诗。

题壁诗始于汉代 盛在唐宋

题壁诗历史悠久,始于两汉,盛于唐宋。东汉南阳有位叫师宜官的书法家,可能是最早题壁者之一。据《晋书‧卷三十六》转引卫恒《四体书势》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讨钱足而灭之。”可惜其题壁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所题之壁亦荡然无存了。

汉代以后,题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时期,题壁诗渐多。至唐代,题壁之风乃大行于世。唐代诗歌、书法臻于极盛,题壁诗之多,体现了当时诗歌创作和书法活动的空前繁荣。虽然当时已有印刷术的采用,但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及时刻印出来,“题壁”于是成为诗人即兴“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如《全唐诗》里的大量诗作都注明是随手题写。

唐宋诗人“题壁”即兴作诗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骆口驿二首〉其一云:“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元稹甚至尽日“不离墙下”,欣赏题壁诗,可见官壁、驿墙壁题诗之多。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以寒山、崔颢等最为著名。

寒山为唐代著名诗僧,好吟诗唱偈,他的题壁诗达六百首之多,他在一首〈无题〉诗中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可惜迄今有一半已散失了。据说他的千古佳作“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就是题在石壁之上。

湖北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黄鹤矶头上有黄鹤楼。有一次,李白登楼畅饮,诗兴大发,正想赋诗留念时,见到壁上已有崔颢所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觉得自己一时间难以写出更好的,也不想以平庸之作应酬,遂望而兴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五代时期,最著名的题壁者当属大书法家杨凝式。杨凝式“素不喜尺牍”,其主要书迹都留在寺庙墙壁上。《旧五代史》本传注云:“(杨凝式)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迹,辄流连赏咏,有垣墙画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以至“西洛寺观二百余所,题写几遍”(《书小史》)。

宋代题壁之风不逊唐代,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据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邮亭客舍,当午炊暮宿,驰担小留次,观壁间题字,或得亲朋姓字,写途路艰辛之状,篇甚有可采者。其笔画柔弱,语言哀怨,皆好事者戏为妇人女子之作……辉顷随侍赵官上饶,舟行至钓台敬谒祠下,诗板留题,莫知其数。”可见宋代的题诗之多。

元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文人士子的题壁之风渐渐隐退,但至清末民初仍有一些文人学者雅好此风。

题壁简单易行,题壁之人快意于抒情写意的本身,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相与应和,可谓一管狼毫挥洒了千古墨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