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故事——信(一)

杖莫如信:小国外交的智慧

作者:徐牧仁
font print 人气: 16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释义: 杖,依凭。杖莫如指可依凭的莫过于守信。
出处: 《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杖莫如信”这个成语出自公元前565年、春秋时代中期的一段故事。当时,晋国在少主晋悼公的统治下,改变了六卿擅权的局面,将内政推行得井井有条,在短短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重新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于是,与南方的楚共王对峙,成为晋楚两强相争的局面。

这年,郑国出兵攻打蔡国,俘虏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前553年)。当时郑国的人都很高兴,只有年少的子产(?─公元前522年)不随声附和,子产说:“小国没有文德却有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万一楚国为了蔡国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前来攻打。晋楚两强交逼之下,郑国至少四五年不得安宁了。”

这时,子产的父亲公子发愤怒地说:“你知道什么?国家出兵的重大命令,是由执政的正卿在处理,小孩子说这些话,是会被杀头的。”

果然到了冬天,楚国的军队就来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夫们,分成了亲晋与亲楚的两派,有的人认为,应该先与楚国求和,以保护国内的人民,日后再跟晋国说明原由,请求原谅。

当时,郑国执政之一的大夫,子展(?─前544年)说:“小国服事大国的原则,就是诚信。小国不守信,马上会有兵祸之忧,到时亡国之日就指日可待了。我们与晋国有过五次的会盟,如今背弃了晋国,未来晋国攻打时,即使楚国出兵,怎么能抵挡住呢?楚国与我们交好是没有结果的,目的只是希望侵吞郑国而已呀!”

子展说:“我曾经听过,能够倚仗的莫过于‘信’,严密防守等待楚军疲乏,并等着晋军的到来,不也是渡过危难的方式吗?”

然而子展的意见,最终没被掌握郑国政权的公子騑(?─前563年)采纳。果然,郑国接连几年的外交政策,都徘徊在晋楚之间,却遭遇了连年的兵祸。

把时间的轮盘转到了今天,诚实仍是两国建交时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互惠共荣,而这点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古人们就已有深切体会了。◇#

(点阅【成语中的故事——信】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你只要回忆一下梁武三代的遭遇就知道了。”
  • 景帝废掉了太子,窦婴几次向景帝诤谏,景帝都不听,于是窦婴托病不上朝。
  • (大纪元记者张宇台北报导)台湾油电双涨,民怨四起,公平会、消保会也大动干戈,随即展开市场有无垄断及人为哄抬物价事件。裁制垄断行为的美国反托拉斯法,于2006年开罚台湾4家疑联合垄断市场价格的LED面板大厂,台湾企业方恍然大悟,经商者应首重商道,才不致因违反公平竞争原则而触法。
  • 言有忠信然后行, 行要笃敬方可成。 蛮貊之邦尚如此, 州里之人更晓明
  • 有个专治毒疮的医生名叫孟斧,名闻全国
  • 孟尝君召他回来,“你教我不接受象牙床的意思很好。那么你现在趾高气扬,是为了什么呢?”
  • 有一天,曹丕召见曹植,让他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杀了他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说“病在膏肓”是指一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膏肓是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这成语是出自哪本古籍?
  • 《听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在价值观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听故事的天使》节目制作群愿意为您的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