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日】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font print 人气: 16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6年04月23日讯】(大纪元岳青综合报导)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今天逝世400周年,全球各地每年都有他的纪念活动,他的影响历久不衰。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华人社会亦常尊称他为莎翁,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的创作高峰期是在1585年到1610年这段时间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

莎士比亚1564年生人,他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大多数历史学家相信,根据记录,莎士比亚是在当年的4月26日受洗礼的,一般认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后的同一天)。

莎士比亚的作品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通常被分成四个阶段。到15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创作喜剧,同时按照流行的编年史传统创作历史剧。他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于大约1595年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束于1599年的悲剧《朱利叶斯•凯撒》。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喜剧和历史剧。从大约1600年到大约1608年莎士比亚创作以悲剧为主。从大约1608年到1613年,他主要创作悲喜剧,被称为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剧。

*第一阶段

最早的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作品是历史剧《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三部曲,创作于1590年代早期。然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很难确定创作时期,例如《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和《维洛那二绅士》可能也是莎士比亚早期作品。莎士比亚早期古典和意大利风格的喜剧,包含了紧凑的情节和精确的喜剧顺序,在1590时代中期后转向他成功的浪漫喜剧风格。《仲夏夜之梦》是浪漫、仙女魔力、不过分夸张滑稽的综合。《威尼斯商人》,描绘了报复心重的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反映了伊丽莎白时期观念,但是现代的观众可能会感受到种族主义观点。《无事生非》的风趣和俏皮、《皆大欢喜》中迷人的乡村风光、《第十二夜》生动的狂欢者构成了莎士比亚经典的喜剧系列。

*第二阶段

1590年代后期莎士比亚将散文喜剧引入到历史剧《亨利四世第一部》、第二部和《亨利五世》中。他笔下的角色变得更复杂和细腻,他可以自如地在幽默和严肃的场景间切换,在诗歌和散文中跳跃,来完成他叙述性的各种成熟作品。这段时期的创作开始和结束于两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著名的浪漫悲剧,描绘了躁动的青春期、爱情和死亡;《朱利叶斯•凯撒》创造了一种戏剧的新形式。莎士比亚的研究学者詹姆斯•夏皮罗认为,在《朱利叶斯•凯撒》中,各种政治、人物、本性、事件的线索,甚至莎士比亚自己创作过程时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

*第三阶段

大约1600年到1608年期间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时期”,尽管这段时期他还创作了一些“问题剧”(Problem plays)如《一报还一报》、《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终成眷属》。但很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伟大的悲剧作品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王子,可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角色中被谈论最多的一个,尤其是那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还有悲剧《奥赛罗》和《李尔王》中的英雄奥赛罗和李尔王,失败的原因是做决定时犯下轻率的错误。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通常结合了这类致命的错误和缺点,破坏了原有的计划并毁灭了英雄和英雄的爱人们。《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短最紧凑的悲剧。他最后的主要悲剧《安东尼与克丽奥佩托拉》和《科利奥兰纳斯》,包括了部分莎士比亚最好的诗作,被诗人和评论家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认为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悲剧。

 

*第四阶段

在他最后的创作时期,莎士比亚转向传奇剧,又称为悲喜剧。这期间主要有三部戏剧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还有与别人合作的《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这四部作品与悲剧相比没有那么阴郁,和1590年代的喜剧相比更严肃一些,最后以对潜在的悲剧错误的和解与宽恕结束。

影响

莎士比亚的著作对后来的戏剧和文学有持久的影响。实际上,他扩展了戏剧人物刻画、情节叙述、语言表达和文学体裁多个方面。例如,直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传奇剧还没有被视作悲剧值得创作的主题。独白以前主要用于人物或场景的切换信息,但是莎士比亚用来探究人物的思想。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诗歌影响重大。浪漫主义诗人试图振兴莎士比亚的诗剧,不过收效甚微。

莎士比亚还影响了托马斯•哈代、威廉•福克纳和查尔斯•狄更斯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独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莎士比亚:他的著作《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含有李尔王的影子。学者们鉴定出2万首音乐和莎士比亚的作品相关。其中包括朱塞佩•威尔第的两部歌剧——《奥泰罗》和《法斯塔夫》,这两部作品和原著相比毫不逊色。莎士比亚对很多画家也有影响,包括浪漫主义和前拉斐尔派。威廉•布莱克的好友,瑞士浪漫主义艺术家约翰•亨利希•菲斯利,甚至将《麦克白》翻译成德语。精神分析学家齐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性理论中引用了莎士比亚作品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哈姆雷特》。

在莎士比亚时期,英语语法和拼写没有现在标准化,他对语言的运用影响了现代英语。《约翰逊字典》中引用莎士比亚之处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多,该字典是这个领域第一本专著。短语如“with bated breath”(意为“屏息地”,出自《威尼斯商人》)和“a foregone conclusion”(意为“预料中的结局”,出自《奥赛罗》)如今已经应用到日常英语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责任编辑:高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特约记者黄白布里斯本报导)想体验莎士比亚主题的现场剧展,千万别错过在澳洲南昆士兰大学举行的第六届莎士比亚公园剧展。
  • 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有一座同名的斯特拉特福德市(Stratford),位于安省西南部坡斯郡的埃文河(Avon River)上,是早期的欧洲移民在1832年仿照莎士比亚的英国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upon Avon)而命名的。 斯特拉特福在1859年成为镇,1886年成为市。斯特拉特福市面积约22平方公里,人口约三万。
  • 圣母院属于中世纪歌德式建筑,歌德是南方称北方人的用语,有野蛮人的意思。在建筑上是指尖拱式、大型彩绘玻璃的样式。如果去圣母院记得去踩一下门下的铁板,法国人相信这个动作表示“I'll return”。
  • 一部约300年前首度发现的剧本,最近终获验明正身,公认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遗作。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成了法国人,网路搜寻引擎巨擘“谷歌”(Google)改名美国堪萨斯州的首府“托彼卡”(Topeka),而美国总统欧巴马向印尼订购了一个外带--至少这些都是世界媒体希望阅听大众深信不疑的消息。
  • 对大多数美国青少年来说,参加莎士比亚戏剧演出是一种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活动。而对麻萨诸塞州伯克甚尔的一些青少年来说,这可是一个必须参加的活动。麻萨诸塞州一个面向犯罪青少年的富有创意的司法项目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并取得了“戏剧性的”成功。
  • 电影《暴风雨》The Tempest改编自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经典文学剧作,由茱莉泰摩执导,由奥斯卡女主角海伦米勒Helen Mirren饰演女魔法师,诠释出残忍、复仇、慈爱、又极度权威的角色性格。
  • 【大纪元4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意涵、林长顺台北22日电)台北市教育局长康宗虎今天戴上假发,化身莎士比亚说故事给小学生听,就读台北市实践国小四年级的萧至佑说“局长好亲切”。
  • (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元智大学应用外语系副教授杨薇云老师与林子恒老师的指导下,配合应用外语系三年级、四年级学长姐们热心协助与经验传承,二年级学生将演出莎翁的经典作品,四大悲剧之一的《马克白》,时过半年的用心筹备、培训及努力,将于11日晚间18点50分,在元智大学有庠厅隆重登场。
  • 波士顿的夏天充满人文气息﹐七月底到波士顿公众公园(Boston Common)观看莎士比亚剧目演出成了许多波士顿人的爱好﹐公园的草坪是逾十万的波士顿人度过美好仲夏之夜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