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意象大展看台湾水彩画的精进与发展

【水彩行家】作品欣赏选辑(上)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15
【字号】    
   标签: tags: ,

2006年1月1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正式立案成立,当年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观察中国大陆的水彩创作水准,从六十年代的落后台湾快速的进步,在90年代以来更远远超越台湾,协会为进行两岸水彩画坛的交流,随即与中国水彩艺委会取得联系,当年的4月即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风生水起2006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鉴于当时的政治气氛在展览名称上以“国际华人”来取代“两岸”,并且将邀展的画家扩大到东南亚及香港,那一次的展出被誉为中华民国史上最精彩的一次水彩展,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配合展览举办研讨会,从中观察与学习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准;4年来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两度参与中国大陆与香港的交流展,并且在台湾定期举办作品观摩研讨会、写生研讨、发行水彩杂志,办理推广教育,不断的寻求与公部门合作举办展览,2008年更促成两场次为纪念台湾水彩100年的大型展览;我们终于发现台湾水彩界开始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画家们,没有包袱,勇于创新更令人耳目一新。


程振文 微风山谷 57 x 60 cm 2011 程振文的山谷的微风,描写原住民的老妇的风霜岁月,述说原民的生活轨迹,树绿、天蓝、明月、繁星…,如此洁净无暇,日日…夜夜…! 山谷的微风,回荡着鸟鸣、溪唱、高歌、欢笑…,如此辽阔无尽,世世…代代…。


王文琮 阿妹茶酒馆 72 x 52 cm 2011 王文琮描写九份的阿妹茶酒馆述说九份古城,走过淘金岁月,美丽的山城,依旧处处散发独特的迷人风情。

随着协会第2任理监事在2009年开始上任,更积极的举办各项水彩大展,除了与公部门合作外,也跟民间企业杉林溪游乐区公司合作,2009年“印象风城”展、“马祖百景大展”、“水彩的壮阔波涛2010两岸交流展”、“游园寻梦-中正园林之美”、“2011杉林溪之美名家水彩展”、“建国百年-2011中华民国水彩大展”、“建国百年国家植物园之美水彩大展”等多场盛大的展出均获得盛大的好评,“台湾意象水彩名家大展”将为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这任理监事画下完美句点,这些年来我们除了感谢提供的最佳展场的公部门,更要感谢本会荣誉常任理事陈进兴先生资助经费;及本会会员的热烈支持。近年来协会的历次展出正是在检验上述的成果,我们期待社会给台湾水彩界及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在近年来的努力,提供一个公平客观的评鉴。


成志伟 台博馆的后花园 56 x 76 cm (无年代) 成志伟的台博馆的后花园描写的,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欧式风情的建筑,中式的庭园景观,既冲突又协调。池中的倒影,不停流动的时光,为这百年的历史,留下永远的印记。


余廷彦 寻找台湾的皮克斯 109 x 78.5 cm 2010 余廷彦的作品寻找台湾的皮克斯是台湾扬名世界的布袋戏;传统的童玩文化;探讨如何寻找、造就台湾的皮克斯,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冯金叶 野姜花之恋 75 x 105 cm 2003 冯金叶描写野姜花幽幽绽放于溪涧水畔,串串白色花朵宛如蝴蝶飞舞,翩翩穿梭在人间,淡淡清香沁入心灵高洁清雅,令人身心放松与安详。


李招治 大地之爱 108 x 76 cm 2011 李招治喜欢探索大自然,常惊艳舆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常叫人沉迷, ,他捕捉到了深山竹鸡带着小鸡觅食的珍贵画面,心中无限感动.以东方抒情似的倾诉来呈现画面,而彩笔则是为了再现亲子深情及大之爱.


林毓修 生命中的沃土 76 x 55 cm 2011 林毓修的生命中的沃土描写的是三月的溪谷石缝中,卡了上一季的散枝落叶;顺势成了新绿嫩叶来年的滋养。如此艰困的环境,却也俨然成为一株小小生命仅有的沃土。


林经哲 所向 79 x 110 cm 2011 林经哲的作品所向描写当一天的繁忙褪去,城市的夜幕升起,路上来往的群众,各自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属,引领着共同的方向——家


金莉 八里海岸 56x38cm 2011 雨后的八里海岸,空气清新,渔船正等待重新启航,是金利关注的主题。


徐素霞 米粉人家 55 x 75 cm 长期生长于新竹的徐素霞关注在新竹的米粉,许多厂房就是自宅,半夜即开始准备,繁复的制造程序,成为响誉华人世界的台湾米粉,在这背后,却有着无数的汗水和岁月。


高庆元 化 114 x 60 cm 2011 擅长于人物画的高庆元作品表现透过“时间”的介入,一切事物,由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在这一连串的“生”与“化”当中,他体会到一种进行式的美感,无论是“视觉”或是“思想”,都是由它积淀出来的。


张明祺 恳丁牧情 56 x 76 cm 2010 张明祺描写垦丁大尖山山脚下的牛群,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倘佯于和煦的阳光下,悠闲得令人羡慕。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介绍温老师的绘画风格之前,特别要截引一段水彩界大老,也是温老师的恩师—邓国清教授所解析的论述;将更能领会温式风格的脉络轨迹… 国清老师指出:‘温老师对于后期印象派三位大师—塞尚、梵谷、高更的画风,情有独钟。塞尚的面与面的结合,表现立体的质感之美。梵谷的明艳色泽,以及充满生命力和跃动的笔触与线条。高更那原色的喜悦感,大胆的平涂色块,和绘画走向装饰性、明面化,并将形体概念化。让温师无时不浸润于名家的法度里,颇得绘画的精简原则,和追求完美的理念。’
  • 在欣赏温老师的水彩作品时,首先一定会被画面中丰沛自然、高雅耐看的色彩布局所吸引。也常令人惊叹于如天外来笔之用色,是那么得贴适与舒服。特别在类似色的细腻微调间,让人如入印象派大师们的色彩花园中,自在地在光与彩的交织中漫舞、沉醉。
  • 熟悉温老师的朋友都知道,老师手边随时都备有写生的纸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三两分钟的空档,铁定提笔写景。时间长,一张精彩完整的速写佳作,就在振笔疾书中应运而成。若时间短促,一支草、半棵树也都能信手拈来。温老师表示:大量且不间断的速写练习,可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景物的架构能力。在绘图表现上,能有更精准的造型刻划与表达能力。时常习之,笔法肯定、线条自由。
  • 热爱绘画与教学的温瑞和老师,用艺术的双手,圈紧每一位钟爱画画的学子。将半生绝学揉注其中,让学生在和风的吹拂下成长茁壮。我想,对于温老师和他的学生群来说,都应是一种幸福吧!
  • 兰花的“浅根性”与“混种”特质,同时也象征了台湾“殖民文化”与“文化混种”之面貌。当代社会中,强势且大量的欧、美、日等外来文明、消费文化与都会图腾的洪流里,我们失去了固有的“文化泥土”与“传统根脉”,我们迷失了自己,麻木不仁却不自知。霎时之间,我们自问何谓台湾文化?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切确的答案。
  • 世界顶级演出——神韵风靡世界各地,也影响了艺术方面的很多领域。2012年2月25日晚, 神韵在田纳西艺术表演艺术中心(Tennessee Performing Arts Center)成功地上演了首场演出。尽管这是神韵第二次来纳甚维尔演出,但是无论旧雨还是新知,都感到耳目一新。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