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之心创美食

人气 3
标签:

大家都知道饺子是一道美食,而饺子最初叫作“娇耳”,是一味中药“祛寒娇耳汤”的简称。

“祛寒娇耳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发明。张仲景是东汉南阳人,从小博通群书,他喜欢道术、医学,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汉灵帝时曾举孝廉而做长沙太守,所以又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就经常为百姓医病除疾。当时,当官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如何为他们治疗疾病?于是张仲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黄历初一和十五两天,将衙门的大门敞开,不问政事只问疾病。

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黄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人,后来人们就用“坐堂医生”称呼大夫,用来纪念张仲景。

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在家乡白河岸边的张仲景,他看见沿途很多忍饥受寒的人都冻烂了耳朵。此时,家乡正流行伤寒,张仲景在治病的同时,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于是,张仲景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由于,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这药就叫做“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之后再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后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由于,包好的面皮样子像耳朵,且功效又是防止冻烂耳朵,所以张仲景为其取名叫“娇耳”。张仲景舍药从冬至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他让徒弟舍给每个病人一碗含有2个“娇耳”的汤,人们吃了“娇耳”汤后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不长时间家乡再也没有冻伤耳朵的人了。

于是,人们在过年时为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愈病人的烂耳,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或“馄饨”。

张仲景在长沙任职时常为老百姓看病,因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退休后,长沙的百姓依然每年都会派人到南阳来看望他,并说百姓们在长沙选了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

然而,南阳人听说后也想留下张仲景就与长沙人争吵起来。为此,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张仲景寿终、驾鹤西去那日正好是冬至。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时,棺绳忽然断了。于是,两地人按照张仲景生前的嘱托,就在此地共同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百姓共同为张仲景修了一个很大的坟,并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为人们舍“祛寒娇耳汤”的,又是在冬至这天去世,为了纪念他,从此人们在冬至这天也要吃饺子,于是就有了那句流传近1800年的民谣:“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