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高枕无忧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1)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四》)

【批注】
(1)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

【故事阐述】

“高枕无忧”原作“高枕而卧”。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在齐国孟尝君门下作食客。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但是他却假装孟尝君下的命令,叫这些人不用还钱。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泽,对孟尝君十分感激,冯谖等于帮孟尝君买了“义”回来。所以,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官职,回到薛地居住,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

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于猎人杀害的危险。但是你现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觉,我会再帮你另外找两个安全的洞。”

于是,冯谖去见梁国的国君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孟尝君非常的能干,如果能请他帮忙治理国家,那梁国一定能富国强兵。于是,梁惠王连续三次,派人邀请孟尝君当梁国的宰相,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这个消息传到了齐国,齐王非常的紧张,连忙也派人请孟尝君回来齐国当相国。同时,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在薛地兴建宗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等到宗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都已经挖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觉了!”

后来“高枕无忧”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作任何事有周详准备,感觉很安心,无忧无虑。

【讨论】
(1)你觉得冯谖是不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如果他真的照着孟尝君的指令去做,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呢?请说说看。
(2)冯谖替孟尝君准备的三窟,是哪三窟呢?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效法冯谖做事周详准备的用心呢?请分享你觉得做好一件事该有的态度。

【造句练习】
例:千万不要因为这次的成功,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往后,可是有着更严峻的挑战等着你呢!

【相似成语】
无忧无虑

* * *
【课后时间】

请将下列成语和人物作配对。

铁杵成针 刘禅
乐不思蜀 李白
高枕无忧 孟尝君
精忠报国 岳飞
三令五申 孙武

参考答案:
铁杵成针 李白
乐不思蜀 刘禅
高枕无忧 孟尝君
精忠报国 岳飞
三令五申 孙武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国时代末期,蜀汉被灭亡后,只剩东吴偏安于江东。因此西晋武帝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派遣他领军攻打东吴。杜预率军进击战况顺利,短期内即攻下吴国多座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多人被俘虏。
  • 王章,字仲卿,是西汉泰山巨平人。他在朝廷做官时,以直谏敢言闻名。王章出身贫困,当他年轻还是个穷学生时,只和妻子两人住在长安。一天,王章生了重病,家里却没有被子可让他覆盖取暖,只能躺在用麻草编成供牛御寒用的衣物里。
  • 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说:“使用政令去引导人民,用刑罚来约束人民,人民只会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不会有知耻之心。使用道德来教化引导人民,用礼制来约束人民,人民不但会有知耻之心,也会改正错误返回正道。”
  • 盖廊庙建筑所用的木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干能完全提供的;用狐狸腋下白毛皮所制成的暖和轻柔的裘,也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皮所能完全供应的;一个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也不是靠国君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承担,必须凭借众多朝臣同心合力才能做到。
  • 春秋时,宋国大司马华费遂有华多僚、华䝙(音“出”)、和华豋三个儿子。长子华多僚是宋元公身边的亲近侍臣、华䝙为少司马、华豋则流亡在吴国。
  • 春秋时代,楚灵王灭了蔡国后,打算整修蔡国原本的城墙,并派公子弃疾驻守此地,把蔡国改为封邑。楚灵王想知道这样一来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有一番作为,当下就询问臣子申无宇说:“我想命弃疾为蔡公,让他掌管一个封邑,你觉得如何?”
  • 唐玄宗很器重苏颋,准备倚重他作为宰相,对他的礼节待遇和咨商问题,和其它大臣都特别不同。在下令任命他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动,不想让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后,玄宗才命人写诏书。玄宗询问侍臣说:“宫廷外是谁值夜?”就派人拿着蜡烛去叫来,人到了一看是中书舍人萧嵩。
  • 无妄,是《易经》卦名,卦象是下震上干。《易经》六三的爻辞是:意料之外的灾祸。有人将牛系住,过路的人把牛顺手牵走了,同乡的人因为丢牛而无故招来怀疑和搜捕的灾祸。
  • 春秋时代,齐国爆发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供应饥饿的路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疲累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
  • 西晋时,有个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长相并不讨好、口才也笨拙。当时,他决心要做一篇述叙三国时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传开,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陆机,便十分不以为然,把它拿来当作笑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