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楚王护法 太子请死谢罪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54
【字号】    
   标签: tags:

一、楚王护法,太子请死谢罪

春秋末期,楚庄王在楚国颁行了“茆门之法”,规定:“群臣大夫及诸公子入朝,马蹄践踏了霤(读溜,古时屋檐下接水的长槽),廷理(掌管司法的官)要砍断他的车辕,杀死驾车的马。”

有一次,太子入朝,违反了这条法令,廷理依法执行。

太子感到受了侮辱,便到庄王面前哭诉说:“廷理这样不尊重我,请您一定要把他杀掉。”

庄王说:“之所以要制定这样的法律,就是要维护宗庙的神圣和朝廷的尊严。廷理能够秉公执法,是从国家的大局出发,怎么能任意诛杀他?违反这个法令,不注意维护朝廷的尊严,是臣子无视君王,下属无理侵犯上司。臣子不尊敬君王,君王就失去了威望;下属无理而侵犯上司,上司就无法维护社会秩序。威信丧失,社会紊乱,国家就不能长久,我将拿什么来传给子孙?”

于是,太子感愧离朝,不回家中,在外露宿三天;然后回来拜见庄王,请求以死谢罪,即惩治自己的死罪。(出自《韩非子‧外储话右上》)

二、李离伏剑,护法至坚!

春秋时代,晋国有个掌管刑狱的官员,名叫李离。有一次,他审理一件疑难案件,误信了别人的意见,错把一个好人,判处了死刑。

事情发觉后,他认为自己断案有错,枉杀人命,责任重大,便戴枷上朝,向晋文公请死偿命。

晋文公说:“官有上下,罚有轻重。这个案件,错在你的下属,不是你的责任。”李离不同意,回答道:我是掌管刑狱的长官,从来没有让位给手下的僚属;我受国家丰厚的待遇,也从未分给他们一分一毫。如今错判枉杀,怎么能把罪责,推给下级呢?”

晋文公问道:“你说你有罪,那么,我也应该有罪了?”

李离说:“司法者必须守法。施错了什么刑,就应受什么刑;错杀人命,就应抵偿。你认为我能够察微断疑,才让我掌管刑狱。我错杀无辜,便应抵罪。”

晋文公无言以答,诏令免死。但李离拒绝了晋文公的赦令,挺身伏剑而死,以身殉法。其护法之坚,可谓至矣!(出自《史记‧循吏列传》)

三、卫王以城易囚,惩凶决心大!

纪元前三二四年,正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卫国国君卫平侯死了,儿子卫嗣君继位。当时,卫国有个囚犯出逃到魏国去了。因该犯颇懂医道,魏国国君惠王,就把他留下来,让他给王后治病。

卫嗣君听说囚犯逃到魏国,就派使节前往魏国,请求用一百斤黄金,换回囚犯,以便对该囚犯惩处置罪。

魏王不肯换。为此,卫国派使节前往交涉,前后共五次,魏王还是不肯。卫嗣君又准备用卫国的城邑左氏,去交换囚犯。左右群臣,纷纷进谏:“用这么大一个城邑,去换区区一个囚犯,值得吗?”

卫嗣君说:“国家不在大小,而在法治。如果法治严密,老百姓都知法守法,即使三百家的小国,也能强大起来;虽然失去了一个左氏城,对国家,也不会有太大损害。反之,如果法治不立,逃亡不诛,即使有十座左氏城,又有什么用呢?”

魏惠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道:“卫国国君决心要依法惩治凶犯,这是对其国民负责,他坚决要做的事,我们如果拒绝了,恐怕不好。”于是,就用囚车押着囚犯,送还给了卫国。
(出自《战国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几年后,万彦斋先生偶然与戴姓、朱姓两位朋友登城晚眺。万彦斋先生的家就在城下,忽然看见一个人挥扇急行,直入先生家。
  • 道士又打通关节,重霸庙中住持,不法如故。一天早晨某道士起床后,忽然卷铺盖要溜之大吉,神色非常仓皇。
  • 平度州境内忽然发大水,漂没房屋无数,乡民逃窜入城多达几万人。水势却越涨越大,几乎要淹过城墙,乡民无从得食,哭号的声音震天动地,官吏束手无策。
  • 有一天,他忽然来辞行,胡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某营官奉命调动,我用一些钱,捐荐自己,和这位营官,一道前往上任。”胡林翼听后大怒....
  • 汪道鼎说:“我父亲担任丹阳县主簿时,周六八儿子穷困潦倒,在充当门卫糊口。至今丹阳县人骂别人是败家子,一定骂他是周六八。”
  • 这场火灾只烧了某甲一家,左邻右舍都安然无恙。某甲的两个儿子因为分居,都没有遇难。有人说:“某甲祖上有阴德,所以报应只落到某甲身上。”
  • 和珅和乾隆帝都呆了。乾隆帝扭头看和珅,厉声说:“这也是窦光鼐的关节吗?这难道是朕的关节吗?”和珅哑口无言。
  • 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君主靠的是国家,国家靠的是老百姓。搜刮老百姓的财物,来奉养君主,就好比割自己身上的肉,来喂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死了;君主富了,国家也灭亡了。
  • 子夏问孔子道:“颜渊为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为人诚信,他这方面比我强。”
  • 汉宣帝基于这种考虑,进一步对丞相叮嘱说:“地方官如太守、州刺刺史,直接管理民间事务,他们的称职与否,是天下治乱的关键。所以要求你们在选派地方官时,一定要慎重,而且必须由我亲自考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