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声录

聆听巴尔德 思索人生中场

文/林鸿 图/财团法人击乐文教基金会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6月不仅是一年当中时序变换的中场,也是许多毕业生、求职者转换跑道的季节,走在熙来攘往的街上、转开电视,都能感受到希望、无助与徬徨交杂的氛围;这时我们不妨把心境暂时交给音乐,或许从中就能得到些许解放和灵感。

巴尔德音乐学院管弦乐在年中于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的音乐会,演出莫札特的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K.365与马勒第五号交响曲,该场音乐会所安排的两首曲目深具巧思。

莫札特的逆向创作

莫札特创作这首双钢琴协奏曲前,刚结束了约一年半的曼汉与巴黎之旅,当时正值失恋、在巴黎求职不顺、又遭受丧母之痛。在生活抨击下,他最后还是选择回归到最熟悉的故乡,这时他在创作上也有臻于圆熟的理念。

莫札特在人生穷困潦倒的时候,逆向创作欢愉的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各乐章中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轮流对话,这是回顾,也是对未来展望的铺陈;数段装饰痕迹,见证这趟异国旅途对莫札特的启发,让他在困境夹缝中不放弃扎根、新生。

马勒的豁达与希望

马勒在第五号交响曲创作期间,正逢健康状况不佳、乐团繁重事务让他心力交瘁。第一乐章“送葬进行曲”暗示着混乱与颠簸,颓废的氛围漫延到第二乐章;不过无止境的失落情绪终究会散去,法国号在前两个乐章,晦暗、浩空的声响中划出一道曙光;如夜曲般的第四乐章让人开始整顿、疗愈心绪,而第五乐章则充满着豁达与希望,对于未来怀抱着蓄势待发的积极态度往前迈进。

这两首乐曲仿佛历经一场狂风暴雨,展现出莫札特与马勒突破阴郁、走向光明。旋律如晚霞般有深刻的层次感,粒粒音符也如洗涤后的星光,格外清澈透亮。这两首乐曲是莫札特与马勒两人,在音乐生涯、人生中的重要分水岭。

他们各自展露出最真诚的性情和智慧,坦然面对窘境;我们甚至不难发现,这两首乐曲里都掺杂着对身旁亲人的情意,告诉听者,转捩点也许是让我们在岔路中试着找回人生的某个原点,而这原点可能只近在咫尺,并非遥不可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莫札特经典歌剧《唐乔凡尼》被西班牙由导演卡洛斯索拉(Carlos Saura)执导,将以同名电影搬上大萤幕,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飨宴。
  • (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国内第一次以傀儡戏来演出歌剧,别出心裁、令人惊艳新奇的戏偶展,从即日起到3月31日在嘉义市博物馆一楼特展区展出,在曾维民老师所策划推出的戏偶,作品计17件,是每尊戏偶都是经过月余时间才制作完成。特地为剧中人物量身定做,凸显出剧中人独特的个性、特色。戏偶全系木头雕刻而成,高约70公分,眼睛嘴巴都会动,在操作者牵引下生动活跃。
  • 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位于“维也纳的心脏”旧城区中,数百年来一直是维也纳的地标与精神中心。当地人亲切地叫它“steffl”(可爱的史蒂芬)。大教堂于公元1997年庆贺八百周年的纪念。总长352米、有137米高,位居德国的柯隆大教堂之后,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哥德式尖塔教堂。
  •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明晚将举行“台北爱乐百年经典音乐会”音乐会,由指挥安德尔斯˙德尔夫斯(Andreas Delfs) 带领台北爱乐管弦乐团演出布拉姆斯、莫札特名曲。
  • 美国巴尔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将展开2012大规模亚洲巡演,7日以台北为首站演出“键构巴尔德”音乐会,之后陆续前往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6大城市。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