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谴责警示

粟沂州
font print 人气: 46
【字号】    
   标签: tags: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天高高在上,左右着人世间历史的兴衰和人间的祸福。而君王受命于天,所以自古以来的明君都非常重视“天意”。

古代上天示警 皇上罪己

汉文帝元年,齐、楚两地二十九座山同一天山崩,发大水。汉文帝命令各郡国,不必进献贡品,施恩惠于天下,远近都欢乐和洽,结果并没有造成灾害。汉文帝二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为此下了“罪己诏”。

大唐朝贞观八年,山东及江、淮经常发大水。唐太宗问侍臣原因,秘书监虞世南认为“有冤狱”,太宗对此非常重视,派遣使者救济饥荒,申理冤屈的案件诉讼,多加谅情赦罪。贞观十一年时,天又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冲过洛阳城门,进入洛阳宫,水深平地五尺,毁坏宫寺十九处,冲毁七百余家。太宗对侍臣说:“朕缺乏德行,皇天降灾。原因是视听不明,刑罚失度,致使阴阳错乱,雨水反常。朕有何脸面独自享受美味?可命令尚食(负责帝王膳食的官吏)断绝肉料,只上粗食。文武百官都上密奏,赶快告诉朕的过失。”

康熙大帝在位时,有一年北京发生地震。康熙对大臣说,朕自己缺失德行,政事方面有缺失,以至于上天地震示警。我惶恐不安,急切寻找导致灾害的原因。是不是治民之官苛虐榨取百姓的钱财用来献媚呢?大臣有没有结党营私任用私人呢?是不是领兵之官焚烧抢掠没有禁止呢?是不是免除租税和徭役没有落到实处呢?问刑官处理诉讼有没有冤枉百姓呢?是不是王公大臣不能管制属下而导致他们欺凌百姓呢?有一种这类事,都足以导致灾祸发生。重视朝廷根本法令而在小事上廉洁,政治清平而没有冤案,希望能够感通苍天,止息消除灾祸。因此,朕昭告公布自己内心所想,愿与中外大小臣工共勉之。

董仲舒是汉朝的儒学大师,他认为:国家因失道而将败亡之前,上天会先以天灾来谴责警示;如果不思反省,就会以怪异的天灾或天象来警告诫惧;再不知道改变,真正让其败亡的灾害就将来到了。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临死前不久,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陨石,后来陨石上被发现写着几个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查不出来是谁写的,就把陨石周围住着的人全都杀掉了。这句话就是谶语,很快秦始皇死了后,被他灭亡的六国就纷纷复国,割据自己的土地。

元朝至正年间,黄河泛滥。丞相脱脱派贾鲁调集十三路民夫治理黄河。在修河之前,黄河南北就有童谣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结果在修河道的时候,挖出一个独眼石人,背后还真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接着就是农民起义的总爆发。@

--摘转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被向下挖掘的时候,考古学家意外的发现一百多具干燥的尸体,有些木乃伊的年代甚至追溯到两千年前。…
  • 俄国专家在西伯利亚长期冻土层,发现3万年前冰河时期的果实,并成功令其“复活”开花,是历来最古老的“重生”植物。以色列专家之前曾“种活”一颗储存两千年的棕榈科植物种子,俄专家今次却用上果实细胞进行培植,令更久远的植物“复生”。
  • 小时候爷爷常对我讲,吃亏是福,老实厚道常在。他说:“自大清朝以后,人心就越来越坏,灾难也越来越多,那就是‘胡交汉,汉交胡,二百载,人有酒壶高,马有鬼子大,三纲逆转,五伦倒悬,八德败尽,三灾八难四处起。官杀官,贼杀贼,剩下无能为,此时圣人治世,游子还乡,天下大治,安居乐业。’”零六年我回老家看望伯父时,他就说起爷爷讲的这段话来,他说这段话像现在的事…
  • 《死海古卷》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一组《旧约》手稿,可追溯到公元前100至200年,对于《圣经》经文的可信度提供了令人惊叹的证据。尤其是几乎完好无损的以赛亚卷与公元900年以后的近代马所拉文本的各种手稿版本几乎完全相同。它包括来自圣经最早的著名的文本,如“十诫”。它可以证明今天《旧约》里的弥赛亚预言是和耶稣来到人世之前就有的弥赛亚预言是一致的。
  • 考古学家挖掘到一枚印玺,上头刻有“伯利恒”(Bethlehem),据信这可能是圣经中出现的古城伯利恒存在的最早证据。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跟耶稣出生地有关的器物,也证明了伯利恒的确在历史上存在过。
  • 嫁接是将一棵植物的枝条或嫩芽等组织融合到另一棵植物上的技术,在园艺、农业方面运用广泛,在东、西方,其历史都非常古老。北宋末年有一位嫁接术奇人刘幻其技艺之高超,已非常理可以解释。
  • 看着这个标题的读者,可能会觉的奇怪,盲人如何雕刻与绘画?然而中国古代的确出现过盲人雕刻师与盲人画家。据金代文人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所着的《续夷坚志》记载…
  • 北新桥,名字叫“桥”,可实际上没有桥,更没有桥翅。这里面有个民间传说。北新桥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当年,北京地铁五号线在此设北新桥站时,也发生了意外事儿。
  • 东汉的周纡,在担任县令时,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深得百姓拥戴。可也得罪了不少官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