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教育投资 中印追赶美国竞争力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9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 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近日公布了一份报告,这份“真正重要的竞赛:比较美国、中国和印度在下一代劳动力上的投资”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在教育上的投资正被中国和印度急起直追,未来值得关注。

该报告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2亿名大学毕业生,超过美国的总劳动力”,此外,到2020年,95%的中国青年受过9年义务教育,相当于1.65亿名学生,高于美国的劳动人口。“到2017年,印度将有2000万人是高中毕业,是美国的5倍。”

报告也说,2000至2008年间,中国有114万人毕业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科系;美国则是49万6,000人。

下一代中心(Center for the Next Generation)的儿童和家庭计划主任奥利瑞(Ann O’Lear)表示,美国在教育上的人均支出还是高于印度或中国,不过仍然必须关注。

多数印度和中国的高中毕业生会继续上大学,不过美国只有将近50%的比例。中印的许多大学生是取得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学位。

奥利瑞认为,要与这些来自中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专业技术毕业生竞争,美国必须在师资培训上进行投资,并提供高中生工作体验和实习经验的机会。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曼昆(Gregory Mankiw)就曾经指出,在美国这些先进国家,人力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果是实物投资的3倍。而儿童早期发展和学习的教育投资又特别重要。诺贝尔经济学家赫克曼(James Heckman)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育婴和儿童早期教育计划的投资报酬最终会高于任何的金融资产投资。

这份报告把中国和印度的孩子视为对美国竞争力的威胁,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对教育的投资更高,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医疗,而且贫富不均远不如这些亚洲强权严重。

不过,最近几年美国的领先幅度开始停滞,甚至在2007-2009年经济萧条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教育程度和成就差距与收入和种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根深蒂固。

当然,中国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包括日益严重的贫富不均和低劣的教育质量,以及农村和民工人口的就学问题。

(责任编辑﹕白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529教育投资存款计划是许多美国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上大学而准备的学费。此次的金融风暴也使家长们的这一免税投资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采访报导)中国社科院的最新报告透露,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比印度还低,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 奥巴马总统此行前来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正式推出白宫称为“教育月”的一系列活动,总统在这里讨论了教育投资方面的问题。总统说,美国经济的未来在于投资教育,培养“高技能”的工人,他希望全国人民都来维护教师的地位。
  • 【大纪元2012年08月3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中国的上学难问题多年来持续不解。学龄儿童的父母们每到开学之际,为了使孩子能进入“热点学校”而向学校负责人求情,甚至在学校门口通宵排队。
  • 【大纪元8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30日电)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今天公布2012年“消费者购买倾向调查-教育”,台湾家长在教育投资的排名,连续两年为两岸三地之冠。
  • (大纪元记者朱稚清台湾台北报导)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今(30)日公布最新亚太地区“消费者购买倾向调查-教育”发现,2012年台湾家长每月子女教育花费及储蓄的经费,占收入的比例分别是15%及17%,连续2年高居两岸三地之冠。
  • “加州教育的未来”论坛周四(30日)在加州公共政策学院举行,州教育总监(California’s State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妥拉克森(Tom Torlakson)敦促与会者大力支持增税提案,他说::“教育不是税收的重新分配,而是一种投资。”否则加州的下一代将出现困难。
  • 躺平就可以赚钱的特殊实验,计划时长6周,为什么却没人能坚持超过一周?自由对于生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 住校是很多刚上大学的孩子人生中一件大事,这很可能是他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他们可能会欣然迎接新的独立生活,也可能会对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感到焦虑。
  • 世界的许多行业中,创新和自动化无处不在,它们在奇迹般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机器人取代,人们不得不接受再培训或进入另一个领域。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大多数人倾向于重回校园深造,而不是考虑其他选择。虽然重返学校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您还可以考虑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