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 靓饼 清风 明月

华人中秋感念上天恩赐 思乡寄情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9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在五彩缤纷的秋色中,又到了“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日子。在月朗风清的中秋,远在海外的华人不禁涌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心绪。飘洋过海,在异国落地生根,虽然每个人经历背景不同,但华人乡土情怀丝毫不会改变。无论身在何方,华人都会重视传统节日。有海外华人表示,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中秋体现古人对美好境界追求

刘仲明是香港移民,移民海外多年,一直保持传统的过节方式,吃团圆饭兼赏月。他说:“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之所以月饼市场这么大,就是因为人们利用这个节日来表达亲情、友情。年轻人长大了或结婚离家,都会买月饼孝敬长辈;做生意的人会买月饼送给客户联络感情。”

刘仲明表示,8月也正好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农产品上市,到处呈现丰收的景象。皓月当空,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顿饭,一壶茶,再品尝丰收季节的时令蔬果。“香茶”、“靓饼”、“清风”、“明月”。在这种美好的境界中,感受着上天的恩赐,顿觉天上、人间容为一体,没有间隔。“把酒问天,人生几何”。对这种美好境界的追求,正是我们中国人优秀传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他说,华人家庭一般都很重视过节,特别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对家庭负有责任感。老人怀旧、思乡;儿女辈需要传承中华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正好能起到多重作用,既加强亲情联系、慰藉思乡之情,又能给晚辈做个榜样,让传统节日代代承传下去。

因父母在香港,中秋节这么重大的节日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刘仲明感到很遗憾。

汪先生一家刚从大陆回来。因为工作原因,无法陪父母过完中秋节。他说,移民海外,尽管生活压力大,但是传统节日一定要过。他每年都会邀请朋友一家一起过中秋节,月饼是必备食品,如果天气好,会选择在后院烧烤,啤酒、香槟、烤肉、果汁、香茶,再配上带有浓郁家乡风味的月饼。聊聊生活和工作,舒缓一下生活压力。

传统节日系亲情 承传文化

李奶奶78岁了,她和老伴跟儿子一家同住,包括亲家母、亲家公,一共9个住在一起,是个大家庭。平时家里就很热闹,一到过节,气氛更热烈。

李奶奶特别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个大节日,李奶奶提前一星期就开始考虑中秋节的食品,月饼是必备品,再加上各种时鲜水果,饭菜比平时要丰富很多,要做10几种。

李奶奶说自己很乐意照顾家人。“人生最幸福的是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每当看到他们围坐桌子,吃着我做的饭菜,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现在年轻人生活方式跟上一辈不同,凡事简单省事。如果做长辈的不重视这些传统节日,他们就会慢慢的忘了。我们做长辈做个样子给他们看,也是希望将来他们能够照样承传下去。” 李奶奶说。

谭女士在一所中文学校工作,每到中秋节,她的儿子、女儿都会带着全家回来过节。除了美味佳肴,谭女士还要给孙子、外孙讲起中秋节的美丽传说。她说:“节日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过好传统节日也是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传统,让他们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

中秋的团圆特色体现了儒家文化

袁先生是一名学者,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澳洲。他认为中秋的团圆习 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的道德理念,特别是儒教君臣父子的社会伦理。他说,中秋是由来已久的民族节庆,得以保持几千年,是因为有着深层的中国传统文化因 素。中秋节的特点是团圆,思亲,体现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一个家庭中夫唱妇和,子女尊重和孝敬父母,有辈份,讲礼仪,家庭就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了。进一步看,如果家庭重孝道,讲礼仪,那么一个国家就会重道德,重礼仪,君与臣,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也就能够理顺了, 这就是儒家仁义治国的理念。

袁先生说,中国文化中古人对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节庆祝仪式的记载,古代文人借中秋圆月抒发思乡和思亲情怀的佳 作,都加深了中秋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中秋的圆月象征了家庭的团圆,亲情的温馨和人伦的和谐。年复一年,中国人在庆中秋时沿袭的喜庆方式和团圆思亲形式也起 到了维持家庭伦理和维系社会人伦关系的的作用。

袁先生指出,文革后,传统文化被当作四旧,受到严重破坏。中秋的形式还在,文化内涵却已不再 受到人们的重视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秋的月饼和团圆饭被注入浓厚的商业和社交色彩,月饼越做名堂越多,标新立异,以迎合社会送礼卖人情的需要。团圆 饭也经常成了谈交易和拉关系的社交手段。现在的人对古人望月生情,思念故乡和亲人已经觉得可笑了:思亲还不如思钱,钱才解决一切问题。在对金钱和物质的强 烈追求之下,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的伦理已被埋没了。

袁先生认为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保持了较多的中秋文化内涵,特别是台湾和香港的华人,在庆中秋时注重的还是家庭的孝道和家庭成员间的和睦。

海外华裔的中国文化根

澳 洲华人历史文物会主席凯利女士(Daphne Lowe Kelly)是新西兰出生的华人,父母在上世纪初飘洋过海,从广东到新西兰谋生。凯利女士从小受的是西方文化教育,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知之有限。但她说, 她的家庭一直保持着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如新年和中秋节。她的父母并没有对孩子们讲述过中秋的来历和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但他们知道,中秋是全家团 聚,赏月和吃月饼。

凯利女士的先生是一位美国人,她的家庭是中西合璧的形式。对她来说,中秋节是与朋友相聚,互叙友情的机会。她认为这个形式很重要,因为中秋节的聚会维系了海外华人的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和情感交流,也维系了海外华人对自身文化和习俗的联系,使其保持了中华文化的根。

洪女士和林女士的丈夫都是澳洲西人,但都很尊重中国文化。林女士的先生也 从妻子那里得知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他觉得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竟有着这么动人的传说,很有意思。每到中秋节时,他会主动到华人的商店买月饼回家与妻子分享。 他也把中秋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家人,并让他们也品尝中国的月饼,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习俗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好。

洪女士曾将嫦娥奔月和吴刚砍桂花树的神话传说讲给她的丈夫听,他听后很受感动,感觉中国文化中的月亮竟是那样具有浪漫色彩,那样的诗情画意,真是很 美,从而,他理解了为什么华人对中秋节那么的认真,原来其中有很深的内涵,并且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使家庭有更多的幸福感。

“何事长向别时圆”

琴姐刚来澳洲不久,今年的9月30日是她第一个在国外过的中秋节。她坦承会想念远在大洋彼岸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儿子和丈夫。她憨厚地笑着说,是不容易,长期分离后刚刚相聚不久,就又分离了。不过,我会打电话回家问候家人。中秋节的话题撩起琴姐诸多的回忆。

她已经记不得那段时间每年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只是记得她的母亲有一手很好的厨艺,过节时就给全家做一桌好吃的,家里大人小孩围着饭桌有吃有喝,有说有笑,乐融融的。

儿子小时候的一件事情,琴姐至今记忆犹新。那年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周露营军训。在送儿子去学校的路上,琴姐嘱咐儿子:“听老师的 话,好好练,不要怕吃苦。不要像女孩子那样哭鼻子。”儿子点头答应。一周过去了,琴姐去学校接儿子回家,回家路上,儿子告诉母亲,在军训营尽管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但还是流泪了,他说,那是中秋节呀,所以我想家了。琴姐内心被触动了,别看孩子小,中秋的家庭团圆在他心里的分量还不轻呢。

琴姐在90年代开始修炼法轮功,2002年琴姐再次被抓,并于2003年被非法判刑8年。那年她的儿子才12岁。中秋之时,明月当空,只有父子对坐无言,泪眼相视。

漫长的八年牢狱没有把琴姐折磨倒,她挺过来了,坦坦荡荡走出了监狱的大门。她的丈夫和哥哥一早就在门口等着接她回去。警察和610的人也来了,看到 琴姐显得理屈词穷,连连说:“这么好的人被关八年,都是江泽民不好,都是他干的。”亲家的丈夫沉着脸,都不愿搭理他们。她的的哥哥催着她上车:“咱们走 吧,全家都在等着你呢。”于是他们直接去了餐馆。琴姐92岁高龄的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都已在那了。阔别8年,没有人对监狱提一个字,只为琴姐接风,谈高兴 的事。

尽管这只是普通的一天,却使琴姐和家人11年多来第一次感受到亲人团聚的喜悦和温暖,热热闹闹的,就像过节一样。

琴姐虽然出了监狱,却还是没有自由。她的信仰在中国受到禁止,她的行踪受到监视,无形的压力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不得不选择离开中国。这个决定太难 了,刚与家人团聚,怎么能再提分离呢?她思考了很长时间,终于对儿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儿子抑制着内心的情感,鼓励她说:“妈,你走吧,这个机会也不是每个 人都有的。”儿子的善解人意使琴姐的眼眶湿润了。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加拿大蒙特利尔华人庆中秋
新州中学生玩TikTok“昏厥游戏”送医急救
费城斯巴鲁樱花节 庆祝生命的意义
美FBI警告:短信钓鱼正攻击收费公路客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