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话说中国团扇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2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古代团扇大多制作精细,装饰华美。一般在面画上仕女、山水、花卉图,款式争奇斗艳,多为女性随身携带。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平添古代女子娴雅文静的仪态。

中国被誉为制王国,扇子主要材料包括: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等,中国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祖先们在炎炎夏季,随手以植物叶或猎取的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

团扇是一种圆形或近似圆形短柄的扇子,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外形似明月。以丝织的薄素绢裱糊的扇子为“纨扇”,出现于秦汉时期。在形制上可以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多种样式。因为这种扇子在皇宫中使用得比较多,故而也称为“宫扇”。“团扇”又因其形状蕴含着团圆、欢聚之意,西汉时称为“合欢扇”。

因为圆形团扇形制简洁、制作方便,逐渐的这种形状的扇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后来团扇的内涵被扩大,泛指所有以绢制或纸糊的、持拿在手中的各种形制的扇子。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

团扇与折扇并驾齐驱

从历代散见的咏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代以后,又与折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清王廷鼎《杖扇新录》载:“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名为‘团扇’。”

相传西汉成帝妃嫔班婕妤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

晋朝时相传有一位名叫桃叶的女子,她曾作了一首《答团扇歌》与班婕妤的《团扇歌》相应和,其诗曰:“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该诗在意境上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团扇绘画在宋代蓬勃发展

从秦朝到西汉时期的团扇都是素面的,扇面上还没有出现绘画。晋朝时桃叶的《答团扇歌》证明团扇至少在晋朝时期已经有画扇的举措,而且宋代以前的画扇活动基本上指的都是团扇绘画。

三国以后至唐朝之前有关团扇绘画的记载,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都能找到。姚最在《续画品》中评价后梁画家萧贲时说:“(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在《历代名画记》第七卷中评价画家萧贲时,张彦远也说:“(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团扇绘画在上层社会中盛行,所画题材有鞍马、山水、花鸟、人物等,几乎囊括了后世所画题材的大方向。这表明宋代以前的团扇绘画在中国有着丰富题材内容和悠久的历史,也说明中国传统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达到相当水平。

正是在唐宫绘扇蔚然成风的气候下,促进了宋人团扇绘画的勃兴。这时,团扇绘画的范围逐渐由宫廷向民间渗透,其题材涵盖了花鸟、山水、人物等画科,完全是在继承前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因为团扇可供的画幅比较狭小,其画法亦十分精细。这种影响成为后来流行的折扇绘画的先导,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在日本最初使用团扇的是宫廷贵族。到平安时代末期,才允许一般庶民百姓使用。@*#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 徽州石雕是传统“徽州四雕”(石雕、砖雕、木雕和竹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