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心:春入旧年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1月22日讯】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过去的五千年中,中国都是用干支加皇帝年号纪年。1911年,中国实行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还是沿袭了这种纪年方式,开始用民国纪年。直到1949年黄钟毁弃,开始用西元(公元)纪年取代了传统的黄历。即使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之下,每年民间总还是有些日子用皇历纪年,那就是从腊月开始,直到二月二。

在东北老家的时候,从腊月开始就开始用皇历计日了。东北的冬天寒气透骨,每年快到腊八的时候,妈妈总让我穿多一点,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腊七腊八,冻死俩三(东北方言读sa)北方的小年是腊月23。腊八早上,总是会有热气粘粘的腊八粥。年年腊八,爸妈都要一大早就开始剥蒜,泡在醋里做腊八蒜。我看着他们忙来忙去的,觉得热闹而温暖。一次妈妈叫我一起剥,我不肯,说什么时候泡不行啊,非要赶在今天。妈妈说,那就不叫腊八蒜了。我说,那就等你们下午下班回来再做吧。妈妈说,过了中午12点,腌出来的蒜就不那么绿,不好看了,也不脆生。我听了好生惊讶,这么简单的泡腊八蒜需要精确到哪天几点,看似最平常不过的人间烟火居然和天地时令有这么密切的关系。

腊月二十三,北方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除尘,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迎接过年的预备仪式。这一天,也是传说中的灶王爷升天的日子,街上卖麦芽糖的格外多。看着街上熙熙攘攘人流,笑脸、年货、麦芽糖,想着快要回家的哥嫂们,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过了小年,最隆重的年就来了。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饺子,无一例外的在震天响的鞭炮、窗外闪闪的五光十色的烟花中登场,年少的我总是快乐得不知今夕何夕。初一的早晨醒来,看这爸妈、哥嫂、侄儿全家人都在,觉得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从过年到初五,是不用担心离别的日子。初一开始互相拜年,不过这天都在自己家里吃饭。初二回娘家,哥嫂带着侄儿回嫂子的娘家,到了晚上侄儿们带着鼓鼓的红包回来,就又开始热闹了。初二开始可以朋友聚会,但是初五,也一定在家里吃,名曰破五,我一直想知道破五的来历,可惜到现在也没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过了除夕,便是正月十五的元夕:赏灯、吃元宵。这是紧随过年之后的一个大的节日。宫灯泱泱大气,民间灯笼活泼喜庆。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元宵节的灯火和治学的最高境界连在一起,千百年来,在文人学者的追求中,在年年的上元节的灯火中摇曳生姿,魅力不减。赏灯,元宵,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就这样在时间的流水中浸润着中国人的东方气质,涵养出中国人举手投足的独特韵味。

过了正月十五,过年的气氛就淡了,到月末的时候,老爸老妈总会念叨几次,出正月了。这个“出”字总是让我感到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所以印象尤深。这时淡淡的春意已开始渗入旧年当中来。不过,还有个尾声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家乡的女子都知道这一天不动针线,免得伤到龙目。二月二一过完,旧年在春风中醉眼迷离的退场,鹅黄渐暖的春天眉目如画,清晰可见。

相关新闻
梅济民:腊月风情画
历史故事:秦始皇改腊月为“嘉平”
曾颖:腊月二十三   不祭灶君祭领导
皇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