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妈妈这样教负责(一)

爱,要给一半藏一半―孩子可以爱,不可以宠坏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孙玉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了一个月,我的日本之旅也即将结束。行李刚收拾好,张了玲就来了。“咦,小玲,你老公送静子去幼稚园了?”

“不用送,她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你们上班时顺道开车送她不是比较快吗?再说你们又不是没车,一人一辆呢。”

“开车送她? 才不让她养成这个坏毛病呢! ”
“开车送孩子很正常啊,在日本却成了坏毛病?不会又是什么‘武士道’教育吧?”
“聪明!”
“快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孩子,请你自己走路上学

“武士道教育:真的爱孩子,就要把一半的爱藏起来! ”

“这话怎么说?”

“就拿我的邻居举例。千慧子是全职家庭主妇,她的老公是中阶主管,收入不错。他们家有房有车,是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不久前,她老公换了一辆新车,每逢假日就带全家人外出游玩,前些日子还开车去赏樱花。可是,每天早上,千慧子的老公却一个人开车上班,绝不让十岁的儿子浩男搭便车上学。”

“可是让儿子搭便车不是比较省事吗?”

“他们可不这么认为。昨天早上,我开车出门,正好看到浩男因为身体不舒服,央求他的爸爸载他一程。”

“结果呢?”

“结果千慧子的老公自顾自地开车走了!浩男没办法,只好背起沉重的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向学校走去。晚上我和千慧子聊起这事,她的眼眶都红了,说:“我们也心疼孩子,毕竟孩子生病了嘛!可是他是学生,不能让他坐车上学,不能宠坏他。必须让他知道,现在要努力念书,将来要努力工作,才能有车开、有房子住。这样,他才会用功!我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为了他的将来着想,狠下心来锻炼他。“这就是‘爱一半,藏一半’!”

“我有点明白了,就像一些人虽然家里很有钱,还是要让孩子做家事来赚零用钱,方式不一样,道理是一样的:让孩子明白,一切所得,都要透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赖父母或他人!”

“是啊,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自立,虽然做法有点不近人情。”

“可是生活在一个习惯宠孩子的社会,想要不宠孩子还真难啊!”
“这是为了孩子好啊!再难也要努力去做!”
“这倒是,为了孩子我豁出去了。”

“哈哈,不用这么夸张吧。”
“哈哈,总得拿出一点豁出去的精神吧!”
“嗯,在这方面,不妨当自己是后母吧。”张小玲轻松地调侃着。

我知道自己很难立刻“把爱藏一半起来”,但还是决定之后要做到以下三点:

1.不再让孩子享受特殊待遇:例如吃饭时不再先帮他盛饭,要先帮爷爷奶奶盛饭,最后才是他。以后即使家里条件再好,也不能让他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更不能给他太多零用钱。

2.要求孩子准时起床:不要开车送他上学,可以陪他走去幼稚园,或是让他自己去,反正走路只要十几分钟。总之,要让他学会自律。

3.让孩子学会坚持:当孩子生病时,如果不严重,就要让他去上课,不随便请假。

─ ─摘自:《日本妈妈这样教负责》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虎妈教育法,是成功宝典,还是个骗局?
  • 游泳池
    在这个“不晓得未来会发生什么事”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处理未知事物的理科力”!能不能直接用手感应温度?人类对温度的感觉相当模糊,十分容易出错,因为人会“适应”,所以如果需要精准。用仪器测量才是最好的。
  • 亲子
    一九九四年诺贝尔得奖者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是首位发现核磁共振〈NMR〉的物理学家。当他研发出核磁共振技术,记者访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一切都要归功于母亲每天问我的问题。”“你今天在学校问了老师什么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