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带路鸭乡巡礼 宜兰养鸭产业变迁

谢月琴宜兰

人气 939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10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黄色小鸭”风潮席卷全台,今年秋天邀您到宜兰来一趟鸭乡鸭香巡礼。由宜兰县养鸭生产合作社主办的第七届鸭乡鸭香系列活动,首次推出两条深度鸭乡一日游行程,优惠价每人$1,399元。自11月2日(六)至11月10日(日)为期九天,达人带路体验养鸭人家生活,和黄色小鸭近距离接触、DIY碾米乐、捡拾鸭蛋并手作红土咸鸭蛋、造访全台第一座设立的净水场、品尝期间限定樱桃鸭风味餐,还有满满一袋鸭乡等路让你带回家。

农业处副处长康立和表示:与其争相去看不会动的鸭子,不如到宜兰来体验养鸭人家生活,接近黄色小鸭。想要与养鸭老农一起下田呼喊小鸭回家的农村生活吗?欢迎与宜兰县养鸭生产合作社报名,(03)9606051~2、(03)9572275~6。或洽活动官网http://www.facebook.com/ilanduck。

谈到鸭子就一定要去一趟它的最高学府─行政院农委会畜产试验所(宜兰养鸭中心),它是将台湾鸭推向世界的幕后功臣,也是全国唯一以“鸭子”为主题研究机构,其中经养鸭中心改良过的白色菜鸭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品系。

鸭子对宜兰的贡献良多,因此在兰阳博物馆的平原层便有一个区域以鸭为主题,记录了养鸭人家、产业、逃冬的饲养方式及鸭赏的介绍等。

宜兰养鸭产业变迁:
台湾养鸭史迄今有300年之久。养鸭事业在宜兰,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台湾素有养鸭王国之称,而宜兰也是养鸭的发源地。多雨的气候早期常泛滥成灾、鸭子喜欢水的特性造就宜兰成为养鸭的最佳地点。宜兰的鸭就是好吃且比较贵。

1993年河川禁养前宜兰县是台湾鸭子的最大产区,即使目前宜兰养鸭大县的光环不再,但它仍是台湾重要的种源所在地,供应优良雏鸭。

也因为养鸭盛行,使人们自古就为了将鸭肉保存更长久而研发了鸭赏,原本鸭赏是由淘汰的蛋鸭制成,推出后响应热络,使得鸭赏得以成为来宜兰必带回的伴手礼。

光复前后养鸭为早期的农家副业。1950年前,宜兰县养鸭只数呈逐年增加。1960年代饲养方式以逃冬与河床养殖为盛。

逃冬(赶鸭文化)
“逃冬”一说“讨冬”,又可称为稻田放牧。早期在宜兰乡间,盛行着“赶鸭文化”。在刚收成过的稻田里,赶鸭人家手拿着长竹竿驱赶着鸭群,一边发出“鹅吧吧吧…”的特殊音频,就像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一样,养鸭人家走到哪里,鸭子就吃到哪里,鸭群一方面吃稻谷,一方面吃虫。鸭群经过亦为稻田留下可观肥料(排泄物),有利土地肥力之提升。如今这种特殊的“赶鸭文化”已不复见,只有种植稻鸭米的农家,还会有那么一些场景。

河床养殖
台湾的河边水草、溪中小鱼虾与螺类繁多,这些都是鸭只随处可得的天然饲料,因此有食物来源的河流、池塘等公有地遂成为鸭农集散地。1993年前大多采这种方式养鸭。

池塘圈养
1993年可谓宜兰养鸭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基于环保考量,宜兰县规定河川禁止养鸭,对传统养鸭人家带来莫大的冲击,不少人决定弃养,宜兰养鸭合作社的业务量萎缩近三分之二。早年以蛋鸭为主的饲养鸭种已转化成以肉鸭为主。饲养方式多以池塘圈养为主。如今宜兰每年的在养量约20几万只。

养殖、休闲兼营
历经河川禁养、畜牧法纳入规范的两波革命后,部分宜兰养鸭人家逐渐转型为养殖、休闲兼营的新产业型态,如冬山河休闲农业区结合鸭母船体验、信仁牧场的捡鸭蛋体验、鸭生态简介及咸蛋DIY等、黎明牧场结合旅游住宿及鸭场体验、广兴农场的鸭母寮农村体验活动等,有养鸭业者结合观光产业开设观光工厂,进一步将养鸭产业与民众做面对面的接触、推广;更有养鸭业者结合有机生产的健康潮流,将鸭只与水稻共栖生产“稻鸭米”等。这些都是现今宜兰地区养鸭人家的崭新尝试。

稻鸭有机米产销班新开发的米饼及米粉,图中人为陈晋恭。(谢月琴/大纪元)

老农赶鸭。(谢月琴/大纪元)
鸭蛋。母鸭会井然有序的下蛋。(谢月琴/大纪元)
做红土咸鸭蛋。(宜兰县政府)
碾米DIY。(谢月琴/大纪元)

鸭餐及葱料理。(谢月琴/大纪元)

(责任编辑:陈玟琦)

相关新闻
宜兰推广养鸭休闲产业  咸鸭蛋DIY
鸿旗农场有机米 放养鸭子助苗长
嘉县养鸭协会  推广优质鸭肉
嘉义县养鸭协会推广鸭肉美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