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阁:影响世界的文学奇人——列夫•托尔斯泰

人气 267
标签:

【大纪元2013年11月15日讯】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巨匠,以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伦理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深深的影响着世界。出身贵族的托尔斯泰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并为此亲身实践做出的努力,以及他所提倡的“不以暴抗恶”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日后成为印度“圣雄”的甘地。

著名的媒体人苏沃宁评价说:“我们有两个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托尔斯泰。他们谁更强大?尼古拉二世拿托尔斯泰无可奈何,无法撼动后者头顶的王冠,但托尔斯泰却令尼古拉二世的王冠和王朝摇摇欲坠……”可见,托尔斯泰在俄罗斯历史改变中的巨大份量。

托尔斯泰一生不断追寻和探索人为何而生,又为何而存在。为了理解生命的意义,他逐渐的放弃了贵族的生活,广泛的结交普通百姓,并在实际劳作中,体会和观察平民百姓的生活和信仰,并在持续的写作中,对人生的目地和意义进行思索和了解,不断的认知和总结。

一 “阿尔扎马斯之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特别的一夜,即被史学家称为“阿尔扎马斯之夜”。1869年,托尔斯泰为了田产的事情去了一次平扎省,中途在阿尔扎马斯过夜。在离开波良纳的第三天夜里,他突然看见了死亡,根据他的叙述:“我在阿尔扎马斯过夜,突然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念头。夜里两点钟,我苦恼、害怕和恐惧,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受,并出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思想……上帝从没有叫谁经受过。我只好坐了起来,吩咐套车”。托尔斯泰“感到一种可怕的东西”在追赶他、纠缠他,他无法摆脱,疑惧万分中他听到了死神的声音在回答他:“是我,我在这……”这一夜带给他的恐怖经历,使他的一生都难以忘记,他的世界观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经过“阿尔扎马斯之夜”后,托尔斯泰更加广泛的吸收东西方多元文化的智慧与精华,他以非常鲜明的笔调痛斥导致俄罗斯人罪恶的东正教,并对俄罗斯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性的堕落,疾首痛心。他希望人人都能意识到心中爱的力量,通过道德自我完善的方式进行自救,以达到社会能够从矛盾和冲突中解脱出来的思想方式。这一思想被后来的印度“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完全肯定和接受。

托尔斯泰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出身贵族,受到当时上流社会的影响,整日过着花天酒地放荡形骸的生活,肆意豪赌召妓更是贵族的家常便饭,托尔斯泰青年时期也曾常常压榨和侵吞农民的劳动成果,并用暴力的方式惩罚农民。他一直拥有健康的身体,身为贵族家产富足。加之他的写作天赋成就的名誉,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文学爱好者,对托尔斯泰极其的喜爱。他几乎拥有通常人们想要拥有的幸福的一切。

在经历”阿尔扎马斯之夜”后,他对此前所热衷的东西逐渐冷淡,最终将其抛弃。托尔斯泰说,那段时期他总是处在类似于一个人的状态,他常看到自己的景象,他这个人从家里走出去,返回来后,结果他看到,所有在左边的东西都跑到了右边,所有在右边的东西都跑到了左边。一切都变的颠倒了。这些经历,使他深刻的意识到,他的生命将要走向了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地方。

二 托尔斯泰的忏悔

托尔斯泰在52岁时写了一篇“忏悔录”,对自己年轻时的种种表现,进行了一场真诚而又坦白的忏悔,他写道:想到这几年,我不能不感到可怕、厌恶和内心的痛苦。在打仗的时候我杀过人,为了置人于死地而挑起决斗。我赌博、挥霍、吞没农民的劳动果实,处罚他们,过着淫荡的生活,欺骗偷盗,形形色色的通奸、酗酒、暴力、杀人……没有一种罪行我没有干过,为此我还得到赞赏,我的同辈至今都还在认为我是一个比较高尚的贵族。

托尔斯泰认为有没有悔过之心,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也最本质的区别。人只有在悔过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内心的方向,驱使自己改善。于是写日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成为这个大文豪,日常反思的重要方式。例如,在1891年2月21日他写道:我是一个伪君子,……我在上帝面前为了善而活着,一面又为了名誉而活,名誉把我的灵魂弄脏到这种程度,却还浑然不知。我阅读报刊的时候,总在寻找自己的名字,听人谈话的时候,也总是等着别人谈起我。我每天说,我现在不愿意为了今生个人的情欲,为了世俗的虚名而活,我想要为爱而活。

托尔斯泰认为,人不是甘愿堕落卑贱的,人不仅拥有良知和道德,而且身上也带有神性的光辉,人的天性中充满理性的力量。他意识到,爱是人类的本性,爱护人类的广泛心胸,会使人的内在不断的升华,超越世俗狭隘的标准,也是一种能爱仇敌的高尚勇气。在实践中,他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爱,就能在爱的指引下,找能光辉的生命主宰。

托尔斯泰1852年创作的小说《袭击》中写到:“难道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生存在这个布满无尽星光的夜空下,感到拥挤了吗?难道在这迷人的大自然中,人的心灵会存留仇恨、复仇的情感,会存留非要灭绝自己的同类的欲望吗?在接触到大自然——直接体现美和善的大自然的时候,人心中的那些不善的东西应该荡然无存啊。”

三 托尔斯泰的影响

他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思想改变的更具有同情,也更充满勇气,甚至沙皇都对他无可奈何。托尔斯泰在“致沙皇及其助手们”的信中写道:“即使目前的骚乱被镇压了下去,它也不会熄灭,而将在暗中越来越猛烈地燃烧,迟早将会不可避免地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造成更大的痛苦和罪恶……如果政府只忙于镇压这些骚动,而不触及产生它们的原因,双方将不可避免地遭到苦难和犯罪。”

1908年5月10日,他在《俄国导报》上读到有20个农民因抢劫地主庄园而被沙皇政府判处绞刑的消息,他写了《我不能沉默》一文,控诉沙皇政府的暴行。1905年1月9日,彼得堡发生“流血星期日”暴力事件,沙皇军队向10多万手无寸铁的和平请愿者开枪、砍杀,当场打死1千多人,打伤2千多人的流血事件,这场事件直接导致了俄国革命。列夫•托尔斯泰的非暴力抗恶思想也应运而生。

英国传记专家艾尔默•默德在叙写托尔斯泰写给沙皇的呼吁信时说,看看后来的俄国革命,再读托尔斯泰的警告,就会看到托尔斯泰是真正有预见的人。这一百年,我们的地球缓慢旋转,经历了多少“战争与和平”。而这一切,似乎都被托尔斯泰审视过,预言过。而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将要被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所预言。托尔斯泰的遗产并非仅限于文学,包括他富有洞见的哲学思想以及对社会伦理的看法。

在苏联解体20周年时,俄罗斯人在总结过去一百年的兴衰历程,努力构建昔日的大国形象时,文化振兴也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及其思想被俄罗斯列为具有伟大的软实力,能在振兴俄罗斯文化中,保存普世的精神价值。托尔斯泰也因此成为新时代,俄罗斯文化领域的重要象征。

在托尔斯泰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历史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预言中不断的运行着。一百多年来,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命与精神仿佛穿越时空,一直活到今天。他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期盼,“总有一天,人类会终止争斗,厮杀和死刑。他们将彼此相爱,这样的时代将不可阻挡地到来,因为在所有人的灵魂中所植入的不是憎恨,而是互爱,让我尽我所能,使这个时代尽快到来。”

相关新闻
今钟:论艺术
今钟:今天世界上谁最美?谁最丑?
子戍:雪说
子戍:雪说 人气 1
东方元素电影票房火爆 神韵成好莱坞新目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