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贤君

作者 : 萧玉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

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当时的贤臣魏徵就供职于门下省)。

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唐朝开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贤明的唐太宗,为华夏民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读书,日诵千余言;及长,通晓诸子百家之说,尤善谈老子、庄子并兼好佛家经典,被人称为“圣童”。
  • 明末清初之时,有一个叫作傅之元的人,他曾苦学医术,后来遇一异人传了他一种被称为“太素脉”的小道。这种小道能通过人体脉搏变化来预知人的贵贱、吉凶、祸福。他精通这种小道后,渐渐为人所知。
  • 如前章所述,华夏文明为人类文明之坤轴,集众部之大成,承百代之菁华,故而把握华夏文明之主题,而人类文明之主题也就了然于前。而华夏文明之各部,上自君子六艺,下至农工百业,其代有承传,千载相继者,无非“修”、“炼”二字,且此“修炼”之为文明主题,原非现代人所以为之宗教概念或精神范畴。盖中国之人,自古有一“天人合一”之思想,凡有所从事皆要顺天而行,合于宇宙之规律,方能得天时地利神明相助而有所成就,非此,则人不能尽其事,事不能尽其意,意不能尽其善。然此“天人合一”之境界,殊非生而知之,亦非坐而待之,又非仅技艺之切磋琢磨可学而致之,必要于心性上有一番历练提升,或能有所进境,此过程即“修炼”之所谓也。
  • 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半神文化中占有显着地位。围棋跟太极、河图、洛书一样,是中国的神传文化,其简单的图表中包含着无穷的奥妙。
  •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这是《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在维扬(今扬州)的智通寺门上看到的一副对联。细想想,这实在是一幅洞察世情深刻的佳对,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理解、接受呢?有余之时不思退步,无路之时再回头又如何能够呢?
  • 古人云:“三人同行,必有吾师”。一个人走在世上,要有一颗谦卑好学的心,只有这样,博采众长,才能丰富自己,成熟自己,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面对别人给我们指出的不足,自己也应该像古人那样抱着一种“闻过则喜”的态度,也就是无论别人表面上是善意、恶意的给我们指出不足,都要用一种感激的心来对待,都要善意的理解别人的意思。
  • 经济政策,是国家的首要政策。康熙皇帝的强国富民的经济政策是怎样的呢?本文即试图探讨和回答。
  • 清代康熙年间,总兵王辅臣叛乱,叛军所经之处,大肆掳掠。抢到的妇女,不管老的、少的、丑的、俊的,全装进布口袋里,四两银子一个,任人收买。
  • 言文明之发展者,要在考察其变。即如第二章所述,文明百脉,信仰为中,道德相通。则其为变也,不离其中,变之善者,自离道远,变之乱者。回溯人类文明史,文明众部各有消长,整体则以信仰为驱动,以道德为宗旨,以华夏文明为中心,于诸天之下交流相荡,数千年之久运化不息。直至近三百年间,文明趋势出现反动,冲击信仰而文明中脉一断而绝,背离道德致正统失守、邪灵出世,颠覆中心使华夏文明摧残殆尽。察此变乱之迹,则文明劫运祸起二端:一为科学之变异,一为共产邪灵魔乱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