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看见台湾 从心找回信心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3年12月11日讯】(新纪元周刊355期,记者赵芷菱报导)近日“爱台”之风渐起,这小岛上的人渐渐找回自己身为台湾人的信心,并以实际行动爱台湾。如以身为台湾导演为荣的李安、金马最佳纪录片《看见台湾》的导演齐柏林、台湾原声学校马彼得校长等,都努力让世界看到台湾。

挟着第50届金马奖的光环余韵,“爱台”之风随漾荡起。诚如华人之光、以身为台湾导演为荣的李安所言:“台湾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媒体不太好!”虽然这话对政治、媒体的评断有点绝对,但确能体现出李安对台湾的热爱与期许;而荣获金马最佳纪录片《看见台湾》的导演齐柏林,以鸟和云的高度俯瞰台湾,忠实记录下台湾的美丽与哀愁,令观者撼动,也激起台湾人对大地母亲的浓厚情愫。其实像李安与齐柏林,用实际行动守护与展现热爱台湾者不在少数,也都和台湾原声学校马彼得校长一样“努力地企图让全世界看见台湾。”

李安享誉国际 以身为台湾人为荣

此番回台,李安除担任金马奖评审团主席外,11月25日参加“余光中人文讲座”,讲座中李安表达对台湾当前局势的忧心,“台湾媒体报导常常显得好像日子过不下去,很担心台湾非常优秀、非常善良的动力会慢慢变质。媒体的报导负面与浮面比较多,世界上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更值得报导,做电影也是一样,就是充实生活内容。政治上也是有这种倾向,大家都有责任。”

余光中则认为,虽然对台湾政治的纷乱很忧心,不过如果问到“你要住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或韩国?”大家还是愿意住在台湾。

作家卢立人在〈真爱台湾的李安〉一文中写道:如李安者,口虽不言,却从内心及行动上,表现出真爱台湾!2007年《色,戒》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时,李安在报名表上,出品国家写的是TAIWAN(台湾)。但在报名竞逐前,大会将“TAIWAN改成CHlNA-USA(中国-美国)”,在李安表达不满与不解后,大会赶紧更正官网资料。

李安至今仍持中华民国护照,旅美多年,只有绿卡,虽不少人劝他赶快变成“美国人”,将更利于在美国影坛发展,但他仍秉持自己的信念。李安所缔造的成就与旋风,令许多世人难望其项背,他非常谦逊与腼腆,但很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特质在其身上展现。

世界全垒打王 王贞治不忘本

另一位爱乡爱国、在海外扬名立万、具传奇性人物的世界全垒打王——王贞治,他是日本职业球坛身价最高的冠军总教练。过去只要是台湾棒坛的重要日子,不管是请他回来开球,或是跑圣火,他都不会拒绝。王贞治说:“我现在还是拿中华民国护照,中华民国需要我的时候,我诚心地想来帮忙。”

王贞治于1940年出生在日本,父亲是浙江省人,是1920年移居日本的华侨,母亲则是日本人。他与妻子和三个女儿都保有中华民国国籍,并持有中华民国护照;不过却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他的女儿不会讲中国话却使用中华民国护照,旅游时困扰颇多。每每碰到家人的抱怨时,王贞治总还是那句话:“我们是中国人,不要忘了!”

齐柏林鸟瞰台湾 倾当孤注一掷

电影《看见台湾》入围了今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并荣获“最佳纪录片奖”,上映未满一个月票房已逾亿。不少学校、政府机关、社团、公司纷纷组团包场观赏。宜兰县教师黄能谦已包了六、七场,他说:“从高空俯瞰的台湾实在太美,却也有点悲哀;土地遭受破坏,只有教育能够改变这一切,希望下一代‘看见台湾、改变台湾’。”

齐柏林花了三年时间坐上直升机拍摄电影,忠实记录下一幕幕撼动人心的景象,让观众用前所未有的视角认识台湾、了解台湾。

齐柏林于1990年进入交通部国工局担任行政工作,因对摄影的喜爱,1991年起开始负责在空中拍摄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之后他开始在公余租用直升机空拍台湾的地景超过20年。自1998年,他于《大地地理杂志》发表空中摄影作品起,都是以拍摄平面影像为主。

直到2009年八八水灾后,齐柏林乘着直升机飞入灾区,目睹满目疮痍情景,体悟到光是平面影像不足以让人真实感受到台湾土地正面临危机;所以他投入近300万积蓄,并拿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凑足近新台币3000万购置专业空拍设备,成立电影公司;也放弃了再过三年即到手的退休金400万,只为了让台湾人趁早认识这片土地。

马彼得藉音乐建立信心 让全世界看见台湾

《看见台湾》影片末尾,由原声音乐学校(马彼得2008年创办,是一所免费提供原住民孩子假日合唱团和课辅的原住民音乐学校)的小朋友登上玉山峰顶高歌,然后集体挥舞国旗的画面。马彼得说:“影片不可能只有台湾人在看,因此我想出这一个办法,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见台湾。”果真,让第一手捕捉画面的齐柏林深受震撼与感动:“当满满的国旗出现在镜头画面,瞬即让我热泪盈眶。”

马彼得以一位不会弹琴、不识五线谱、师专体育组毕业的校长身份,只凭借两架走音钢琴教出全台第一的合唱团。马彼得说,冠军不是他的目标,“比赛是一时,但规范和观念的建立是一生的。”“合唱,只不过是实现我帮小孩子改变的一种教育策略。”“学习,关键就是信心,只要建立信心,学习就水到渠成。”孩子在练合唱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去倾听别人,并且在团体中找到自己最有贡献的地方,学习到成就团体后有自己。◇

本文转自第355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