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赞美自己开始

让孩子的青春在加国飞扬

专家:青少年虽追求独立 有主见 但仍需家长经济及精神上支持 重在疏导

崇德慧

人气 16

【大纪元2013年12月20日讯】赞美是帮助孩子快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转变的一个法宝,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作为家长,不仅要赞美孩子,更要学会赞美自己。因为不认可自己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包括孩子的认可。其实,赞美自己的过程,也是审视自己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态是否恰当的一个自省、自励的过程。

人类于青春期的行为特征表现可以说从古至今皆有之,并不是现代青少年的专利,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青春期孩子(约13-18岁),前所未有地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危险因素。

家长教育重点宜导不宜堵

展望社区中心(Chimo Commumity Services)移民安顿员叶慧婷女士介绍,研究表明,加拿大青少年面临的危险因素包括:飙车、抽烟、酗酒、吸毒(容易受吸毒同辈的影响)、涉入危险的性行为而导致染上性病、厌食症(女生居多)以及抑郁症(部分由于父母有抑郁症病史,部分由于基因遗传,部分则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例如父母离婚、家人去世、失业、搬家、换学校等因素,导致自信心低下,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念头)。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危险,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似乎已成为不少现代家长面临的严峻课题。对此,叶慧婷女士认为,对于正处在努力“找自己”阶段的青春期孩子来说,其实家长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是家长能“说”好或“指责”好的,是靠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找到”好的。这一时期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无限的爱心与耐心去引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处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教育的重点在于疏导,而不是堵;不宜以高压手段强迫孩子就范,因为事实表明这样反而只会令青少年更加反叛。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疏导?叶慧婷女士建议:应首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行为特征,明白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容易涉入危险行为,才好因材施教。总的来讲,青春期孩子随着体内荷尔蒙分泌的剧变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行为方面的突出表现有:追求独立、自我,有主见;对异性好奇、害怕;性格易冲动,不耐烦;喜欢幻想;分析能力增加;注重外表;精力充沛,好动,爱刺激;希望扩大社交圈子,重视友群支持;在人际关系方面处在追求独立与维持关系的矛盾当中,较易与家长发生冲突,冲突表现在家务、学业、家长对孩子谈话方式的反应、以及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忧等方方面面(冲突带给家长的压力更甚于带给孩子的压力);同时,孩子仍继续需要家长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助青少年远离危险 健康成长

掌握了这些特点,家长可更有效地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做适合的事情,让孩子上手更快。譬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活动与社区活动,支持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和兴趣,调动孩子健康、向上的心态,将孩子的好奇心与追求刺激、追求新鲜事物、追求成功感的特征正向引导到文学、社会、大自然、音乐、艺术、舞蹈、武术、运动等方面,让孩子去思考“宇宙为什么会有能量”、“为什么网络一分钟可以去到中国”这类问题,或让孩子自己去策划一个新旅程,等等,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基于孩子青春容易受吸毒同辈影响的情况,叶慧婷女士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从教育孩子接受普世价值观入手,从正面去引导孩子远离危险行为。比如与孩子一起读报,讨论社会事件。讨论不论对错,诣在鼓励孩子开放发表意见。例如对于多伦多市长吸毒事件,如果孩子说吸毒合法,那就不妨让孩子看看社会主流对此事的反应:市长被强烈要求下台——从中教孩子看清社会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家长不宜紧接着去纠正孩子自身的错误,最好是借社会事件从侧面去表达什么是错误的。在孩子初步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家长应与孩子商讨并设立家规、以防范孩子涉入危险行为。

告诉孩子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此外,鼓励孩子找值得交往的、相对固定的朋友。鼓励孩子回家活动、交友,把朋友带回家。孩子身边的益友往往能够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健康的朋辈则会带来不幸。

叶慧婷女士介绍,对于青春期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性行为,“加拿大健康部”强调应从信息、动机、技能等方面,对青少年进行避孕、爱滋病预防、性取向、性虐待等方面的教育。因为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染上好东西越多就会越变越好,反之,染上不好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变越不好。而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奇,与其让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去听周边人是是非非的议论(很可能带有负面信息),不如将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摊开来研究,并且给出正面答案,免得孩子受不良信息影响。

叶慧婷女士认为,青春期孩子迫切需要适应身体的转变,需要获得朋辈的接纳,还需要从朋辈、师长及家人的反馈中建立自己的形象,虽然渐渐成熟,但仍十分需要家长的指导与接纳,需要学习与同性、异性互相尊重地相处,学习正确的性知识,学会把握与人相处的分寸。出错也是学习进步的一部分

叶慧婷女士认为,对于一些华人家长来说,学会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有效帮助孩子健康地适应青春期的转变。这就要求华人家长花心思去了解、并且对比中西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差异,吸取其精华,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教育理念。

通常来说,时下亚洲地区包括韩国、中、港、台等地的学校教育,基本上对待每件事都是直接点出学生的错处,要求学生按批示去改正。例如亚洲老师批改作业,一般都会在错处打叉、纠正,然后要学生重抄一次。加拿大的做法则很不同,通常是以鼓励为主,先点出学生的优点,然后说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但一般不会具体点出错处)。例如批改作文,加拿大老师可能会这样批字:文字丰富,内容又很有趣。你需要多注意文法。

两种不同的方式带出的结果也不相同:亚洲的孩子可能会尽量让自己跟上老师的思维、努力避免再出错,但创造力方面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而加拿大的孩子则不会想自己做错了,而是觉得自己有可以改善的空间,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自然也无从担心“出错”,因为所谓“出错”本身正是学习与进步的正常一部分。

要求严格的家长更需学会鼓励

叶慧婷女士认为,对孩子要求越严格的家长其实更需要学会鼓励孩子。因为如果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会令孩子觉得自己一学习就动辄出错,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这么多错,怎么改啊?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超困难的事情,从而失去自信。而善于鼓励、对孩子要求不过高、包容性强的家长,不会让孩子感到太大压力,孩子对学习也会比较有兴趣,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此外,叶慧婷女士建议,家长应避免在并不了解孩子意愿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却没有从孩子的能力、性格、兴趣出发去考量,自己的期望是否配合孩子的想法,孩子是否接受。叶慧婷女士指出,通常,家长这种过于主观的决定会招来孩子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如果孩子的意愿与家长意愿吻合,孩子可能会做到100分;但万一孩子不赞同家长的意愿时,他(她)就可能只做到60分——其余的40分无异于被浪费掉了,即使家长付出了双倍的爱心与耐心,却仍然达不到理想与意愿,而且中间过程必然充满了冲突与失望,孩子也会对自己缺乏自信。

体谅的家长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叶慧婷女士提醒,作为明智的家长,不应挑剔孩子也不应要求孩子完美,要明白就算再优秀的孩子也有缺点,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在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对待孩子的缺点,家长应循序渐进引导,不宜急于求成。比如说,假定孩子有10个缺点,家长可先“指出”一个,引导孩子调整好了之后,再“指出”下一个。

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向孩子表示信任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决定,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学习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向导人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可以与孩子一道商讨、制定期待和规定,教他们控制冲动,帮他们渡过遇到的挫折;同时,家长应切忌唠叨,体谅、随和的家长是这个时期孩子最大的安慰和精神支柱。

学业方面要看孩子是否己尽力,不宜强求,应留意孩子身体与心智的发展情况——如果学业上对孩子的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让孩子感到难度太大,就会断了孩子以后学习的兴趣;相反,学业上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孩子会觉得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家长应适度重视孩子的学习,尽量出席孩子学校的“学校开放日”(一般安排在新学期开学不久),与孩子的老师见面、交谈,了解老师的教学要求;平时可跟孩子的老师们通E-mail,了解孩子是否按时完成功课,孩子的学习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还可寻求校区移民安顿员(SWISS worker)与学校辅导员(School counselor)的帮助(辅导员掌握孩子的成绩单,清楚孩子的心理特征,懂得带动孩子。但找辅导员之前最好事先征求孩子意见)。也可鼓励孩子自己去找辅导员帮助。

挑选适合的亲子沟通时间

此外,教育孩子要讲方法,待孩子要有家规和一定的规律。注意不要挑晚上孩子疲劳的时候、或在他们的重要时间里(比如孩子安排用于上网或打游戏机的时段)与孩子沟通,适合选择孩子放学回家准备做功课前的活动时间沟通。对孩子的作息宜预先讨论好、计划好并确定下来,不要临时做决定,说:“网上聊天时间结束了!”平时(最好从孩子儿童期)注重训练孩子的性格,教育孩子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男孩子的家长应教孩子控制性行为。对于在经期里的女孩子,家长要注意多包容一些,不能硬碰。

学会望子成“人” 言传身教

叶慧婷女士认为,赞美与鼓励是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法宝。家长不妨每天都提醒自己找一些值得赞美的事情,发自内心地去赞美自己和赞美孩子。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要学会赞美自己,因为不认可自己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包括孩子的认可;要学会赞美孩子,尽管所有事情孩子刚开始做时都可能做的不够好,不过没关系,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会接受现状,明白凡事不可能一下子做到完美,并且仍然要赞美孩子,给孩子一个过程,让孩子一步步练习慢慢来。要多鼓励而不要太压抑孩子,否则会让能飞的孩子也飞不起来。

同时,家长应学习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可以与孩子讨论是否合理,但不宜直接训斥孩子。教育应讲究方法,对孩子的要求不宜是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应是家长式的命令态度而应该是平等的、尊重式的;对孩子不宜负面恐吓而应正面鼓励;不宜说教而应言传身教;不宜采取高压政策去堵而应正面引导。

家长向孩子准确表达感受

叶慧婷女士建议,家长应练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譬如,当家长需要指正孩子的一个不良习惯时,可以用“我”开头的表达方式告诉孩子你碰到的难题,以及你觉得这个难题如何,可以形容你看到的情况,告诉孩子当某件事发生时你的感觉“我感到,我很……”,并且对孩子明确解释你不满的原因“因为……”,并且清楚地告诉孩子你期望看到的情况“我希望,要是能够……”。要点是每次只讲一件事。例如:“当我回家看到满屋子乱遭遭时,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觉得我们应该共同承担家务事。”同时,训练自己用准确的形容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喜悦、悲伤、愤怒、害怕、迷茫、惊讶、羞耻、强势、弱势。

开放式提问题 学会倾听

提问的技巧也大可讲究。叶慧婷女士认为适宜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即回答者不能简单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去鼓励孩子深层次回答问题,在回答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用“谁”“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开头。但必须注意的是,在用“为什么”提问时请切记不要用否定句——以免将沟通演变为质问。如,忌用:“你为什么不洗碗?”

可供参考的开放式问题例句有:“你喜欢课堂上的什么?”“谁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什么地方能充分施展你的才能?”“为什么你很在意这件事?”“这道作业怎么这么让你伤脑筋?”

尽量避免提封闭式问题,如“玩得开心吗?”“你喜欢老师吗?”“你还会再去吗?”“你见到同学了吗?”“你回家吃饭吗?”

学习倾听的技巧:与孩子交谈时,面朝孩子、眼睛望着孩子,注意倾听,并且移开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例如:关掉电视、拿走报纸、关上门;点头、说“对”、鼓励对方继续讲;用你的话去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以确保你明白孩子的话;以同理心(换位思考)提出开放式问题。

叶慧婷女士认为,学习赞美及鼓励孩子非常重要,尤其是亚裔缺乏赞美的习惯,自己都从不赞美自己,所以特别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不仅每天都要感谢孩子所做的事:“我觉得你很棒,因为我看到你……”也要练习赞美自己:“我很棒,因为我是个很有爱心的家长……”因为赞美自己的过程,也是审视自己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心态是否恰当的一个自省、自励的过程。◇

责任编辑: 陈沁怡

相关新闻
工卡被拖延可催办
帮你少走弯路 移民律师谈庇护工卡申请
公司所有者、高管 移民美国的明智之选
EB-5 投资移民新规的搁置签证(“Set Aside Visas”)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