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电动、玩游戏,孩子无所不用其极?别让孩子赖皮“借十万,还八万”

孩子总是耍赖、破坏约定怎么办?

作者:奥田健次   译者:卓惠娟
font print 人气: 1204
【字号】    
   标签: tags:

Q.孩子总是赖皮“预借”游戏时间,如何让他改掉坏习惯?

规定孩子打电玩的游戏时间是一天一个小时,孩子却老是说“妈妈拜托!先从明天的时间借十分钟!”所以我会跟他说:“上次借了十分钟,所以今天要扣掉喔!”但仍无法让他改掉预借时间的习惯,所以每天打电玩都会超过规定的一小时。我该怎么处理才好呢?他现在是读小学一年级的男生。
A.因为破坏约定,所以必须接受“一整天禁打电动”!

明明约定好“电玩时间一天一个小时”,孩子却赖皮“预借时间”。因此父母就和孩子说好,隔天要先扣除之前预借的时间。乍看之下是非常妥当的应对方式,但这位母亲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事前预借的时间,只要扣除就可以了吗?请把孩子向母亲预借的时间,想成现实社会中的贷款来考量。如果在现实社会中跟别人借钱,当然要算利息对吧?不可能有白白借钱的好事,借十万不可能只还十万,如果没有偿还利息一再借钱的话,不久就会债台高筑。

小孩破坏了“电玩时间一天一个小时”的规则,预借时间在隔天扣除的做法,就等于是告诉孩子:“借十万元还十万,是可以的。”

更过分的是,孩子甚至赖账“虽然跟你借了十万元,不过我只能还你八万。”

事实不就是这样吗?以现实社会的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立刻明白“的确是这样没错。”但是,如果单纯以这个咨商问题为例,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解“这位母亲的应对方式哪里错了?”
家庭就是“小型社会”,违反规则要有处罚

把预借时间和实际的贷款画上等号,再稍微思考一下吧!

假设有个人虽然每次借的金额很少,但因为一再借款,不知不觉累积到一千万元。然后,这个人又打算要买房子。只是对于已经贷款一千万的人,银行当然不可能大大方方地立刻借他钱。
最后,这个人打算为债台高筑的生活画下句点,宣告破产。他所借的钱都不用偿还,但是在限定期间内无法持有信用卡,名下的轿车或房地产都必须抵押。

在社会上只要借钱,就必须偿还。如果一直不还钱,会像滚雪球般让利息越生越多。要是超过限度,必然会受到某些限制、剥夺自由。这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则。

妈妈答应“预借时间”,就是无利息、无担保借孩子钱,也没有催缴的状况。明知道孩子快陷入赖账的问题,却袖手旁观,这不是一个尽责的父母该教给孩子的事。
除了“预借”部分,禁止一天玩游戏吧!

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会采取以下的方式:“要是预借时间,就得禁止一天打电玩。”

换成玩电脑也是相同的状况,如果打电玩或玩电脑变成常态,突然被禁用一定很痛苦,孩子可能会哭闹、生气、摔东西。但家长绝对不能因此动摇。孩子再怎么失控、胡闹,只要告诉他:“如果再吵的话,后天也不准玩。”

一整天不能打电玩,孩子一定会哭闹!或许有人不喜欢让孩子发脾气,或是觉得剥夺他最爱做的事有点可怜。不过,父母必须严守“电玩一天一小时”的规则。

父母不能忘记最初的约定,即使孩子说“让我预借~”、“以后我一定会遵守约定”,或是哭闹、恼羞成怒、使用暴力,爸妈都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干扰,忽略他“破坏规定”这件事。孩子“赖账”的状况一定得设法改善,让他遵守规定,所以必须执行“一整天不能打电玩”的违规罚责。
打电动是“特权”不是“基本权利”,父母要视状况剥夺

大人有权剥夺孩子的“特权”。“特权”和“孩子应有的权利”不同。以这个咨商问题为例,如果处罚孩子“不准吃晚饭”,将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是人活着的基本权利。身体脏了就要洗,让孩子好好地洗澡,也是基本权利。如果剥夺这些权利,被说成是“虐待”也无法反驳。

但是,打电玩、玩电脑,不是基本权利而是特别权利,也就是“特权”。孩子在基本权利被满足之后,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父母才买电玩或电脑给他。

不管孩子玩这些东西能够得到多大的乐趣,没得玩也不致于危害健康。父母有守护孩子基本权利的义务;但是,没有一定要让孩子使用“特权”的义务。只要特权使孩子的生活失序,对教育有害,就可以视情况剥夺。

现在有很多父母,是不是误以为连这样的特权都不可以剥夺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小心把特权和“孩子的基本权利”混为一谈的关系。正因为认知不清,才会产生许多教养的烦恼与疑惑。
在家守规矩的孩子,长大后也能遵守社会规范

足球赛中如果在同一场比赛中,拿到两张黄牌警告,就会出示红牌,必须立刻退场。球场上便形成十一人对十人的比赛,会对同队的伙伴造成很大的困扰。

而且,一旦被出示红牌驱出场外,下一场比赛还有停赛处分。万一不服判决有侮辱裁判的发言,就会被视为违反运动员规范,加重处罚,可能连续几场球赛都不能上场,最糟的状况还有可能被球团开除。

驾照也是一样的,小小违规虽然不会吊销驾照,但一再违规,或有重大违规就会被吊销驾照。以上的例子说明,在社会上若违反规则,就有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惩罚。从小就让孩子学习到这种经验十分重要。

每次预借电玩时间,就有一整天无法打电玩,孩子为了不要丧失乐趣,一定会遵守这个规则。即使孩子闹脾气,规则就是规则,务必执行到底。父母这种教养方式,等于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就算你生气,到头来还是自己吃亏”。

在家不遵守规则的人,长大后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遵守社会规范的人。

希望父母能时常扪心自问:“我现在这样教孩子,他长大后出社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 ─摘自:《不打、不骂、不动气の“优雅教养术”》采实文化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儿子今年五岁。他在幼稚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想和小朋友共享玩具,他不会好好讲,总是立刻出手打人。连对父母也是动不动伸手就打。我想纠正他这种无法“用言语和人沟通”的个性。
  • 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断练习“守约”。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