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穷节见”“垂丹青”

于谦生平札记(三)

作者﹕刘翰青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

四、“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夺门之变

大明国师刘伯温在“烧饼歌”里,对于后世景泰年间的事,曾有“国压瑞云七载长”的预言。历史真的如同拍戏一般,按照既定的剧本上演了。景帝朱祁钰在坐了7年天子宝座后,病倒了。

石亨看景帝的情形,估计他会就此一病不起,于是偷偷勾结了徐有贞(就是那个改了名的徐珵),以及当年王振的一个余党 --同样仇视于谦的太监曹吉祥,外带一个曾因违反律法遭于公弹劾的都督张𫐄(音同“月”)。这四个凑在一起,密谋着趁景帝病重,让英宗重登皇位,一个政变阴谋形成了,可是这个阴谋还缺少最重要的一环--英宗本人的态度,徐有贞说:“这事得通知南城(指英宗,因为他从瓦剌回来,就住在南宫)。”张𫐄颇有些阴险的答道:“已经偷偷告诉他了(“阴达之矣”)。”

阴谋按照计划开始施行了,景泰八年正月壬午日,都督张𫐄利用边关报警的消息,带着一千兵马进京城,保管宫门钥匙的石亨打开内城门,把他们放了进来(“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到了南城,问题来了,大门关着(“门锢”),没有钥匙,于是,徐有贞们用实际行动生动形象的对“不择手段”一词做了解释--“毁墙以入”。终于,英宗在肉体上也加入了这个集团。到了东华门,问题又来了,没有皇上的命令,夜里是不能开宫门的,(“至东华门,门者拒弗纳”),英宗亲自出马,喊了声:“朕太上皇帝也”,最后一道障碍也没有了。
早朝的时间到了,大臣们都在大殿外等着景帝上朝呢,突然听到大殿里乱哄哄的,仿佛破烂市儿一般,大伙都愣了(“忽闻殿中呼噪声,方惊愕”)。没多久,门都开了,徐有贞得意洋洋的出来了,他鼻孔朝天的向大家宣布:“太上皇帝复位矣!”英宗在徐有贞们的支持下复辟了,史称“夺门之变”。

2. 欲加之罪

石亨等人一朝得势,立即开始报复,他们在英宗复辟的当天,就把少保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逮捕入狱,可是杀人是要有充分理由的,于谦既不贪赃枉法,又不乱搞男女关系(于夫人董氏于正统10年(1445年)病卒于北京,当时于谦正巡抚河南江西,不能回京探望,悲恸之余作“祭亡妻淑人董氏文”,其思念之情跃然纸上,从此不再娶妻纳妾,一心忙于国事),怎么杀他呢?这难不倒徐有贞们,他们给于谦和王文等安了个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由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于谦等死刑。

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蔑,争辩道:“召亲王需要金牌符信,派遣官员需要马牌,你们可以到内府兵部去调查。”好于谦,真丈夫,斧钺加身仍然镇定如常,他笑着对王文说:“这是石亨他们一伙的意思,你争辩也没有用的。”子虚乌有的事情自然调查不出证据,谁知石亨等置于谦于死地之心太切,竟学起了秦桧,没有谋反的罪证,好,那可以给定个“谋反未遂”,这个就不需要什么金牌符信做证据了,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石亨一伙就用这个罪名上报给英宗,英宗多少还明白些事理,犹豫道:“于谦实有功。”徐有贞马上在一旁煽风点火:“不杀于谦,这件事(夺门之变)怎么算?(“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此前,出身预测世家的名相士袁忠彻,就为王文和于谦看过相,说王文“面无人色,法曰沥血头”,于谦“目常上视,法曰望刀眼”,而今果应其言。自英宗夺门到于谦被害,前后不过短短几天,连太后都是事后才得知的(“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可怜一代忠良就这样命丧小人之手。

自古有奇冤时天必有警,于谦被害当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去抄家的人,亲眼见于谦“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尔”,只有正屋“𫔎钥甚固”,以为室内所藏 定是金银财宝,打开一看,却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曹吉祥部下有个叫朵儿的指挥,他在于谦被害的地方撒酒祭奠,恸哭不已。曹吉祥得知后,快失心疯了,把朵儿绑来,一顿毒打。可是第二天,朵儿“复酹奠如故”。由此可知,天道不可侮,人心不可欺。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遗体。后来于谦的遗体被送回家乡杭州,葬于西子湖畔,与民族英雄岳飞相伴,西湖何其有幸,竟有两位英雄在此长眠,清代诗人袁枚有诗叹曰: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3.名留千古

英宗因一时私心杀害于谦,不久之后就后悔了。于谦身后继任兵部尚书的是石亨的党羽陈汝言,这家伙继任不到一年,就“赃累巨万”。英宗召大臣觐见,恼火的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财(“死无余资”),陈汝言怎么有这么多钱?”石亨低着头,无言以对。没多久,边关传来警讯,英宗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恰好在英宗身边侍候,就插了句话:“如果于谦在,敌人一定不敢这么放肆。”这回,轮到英宗无言以对了。失去时才知道后悔,可是晚了。

孔圣人早在千年以前就教导过我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用在石亨等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石亨、徐珵、曹吉祥这一伙,本来就是因为仇视于谦的刚正,而靠利益勾结在一起的组合,于谦被害之后没多久,他们就开始“耗子动刀--窝里反”了。这几个人之后的遭遇,又一次验证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一千古至理。

徐有贞一朝得志,渐渐与曹吉祥和石亨疏远。这位老兄向来善于察颜观色,他发现英宗好像对石亨、曹吉祥有点不满的意思,就趁机向英宗暗示--这两位当初的同盟如何贪婪横暴。正好御史杨瑄弹劾石亨、曹吉祥侵占民田,英宗找徐有贞核实,徐有贞的回答是:就是,就是,就这么回事,杨瑄说的一点没错啊。这下,石、曹恨透了徐有贞,用当初陷害于谦的手法,给他也安了个罪名,徐有贞侥幸没死,被发配到金齿充军去了(“戍金齿”)。这下,石亨、曹吉祥更得意了,欲望膨胀,开始打起谋反的主意,结果事败,石亨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则被灭了族。

这几个家伙一失势,于谦被陷害的事得以真相大白,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于冕上疏为亡父申诉冤情,于谦得以恢复官职。弘治二年,明孝宗朱祐樘又追赠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号“肃愍”,并在于谦的墓地建了一座题为“旌功”的祠堂。万历年间,明神宗改其谥号为“忠肃”。于谦的家乡杭州,和他做过巡抚的河南、山西等地“皆世奉祀不绝”。

清康熙年间,于姓人家常贴这样一副楹联:“救时宰相,当代清官”。“当代清官”指康熙大帝金口御封的“第一清官”于成龙,“救时宰相”即指于谦。可见,正直忠义之士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中华的精神命脉不会因先贤的离去而断绝,直至今日,仍有无数炎黄儿女,不计生死,无畏强暴,续写着华夏正气歌。

翰青有诗为赞:

掩卷长思忆先贤,
平生事迹成名篇。
两袖清风留青史,
一片丹心化玉莲。
临危受命匡社稷,
诚感天地保中原。
从容赴死无惧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刘翰青 戊子年腊月庚申 于德瑞边境 (全文完) @*

备注:

(1)五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当代的说法,属于人体科学范畴。一般认为包括山(仙)、医、命、卜、相五类。
【山】:利用灵修、养生、静坐、武学、食疗,筑基、玄典、符咒等方术来修炼肉体与精神,研究人身心双方面的发展。因为多半在山中修业,所以称为【山】亦称‘仙道’。
【医】:‘医’就是指“中医、汉医”,是治病、保护的方术,由于汉方医学没有副作用,现代人一再提倡汉医学复活已渐受重视。“
【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一种学问。“断易推命”、“六壬推命”、“奇门推命”、“太乙推命”这些只能说是占术的运用,并不是【命】的主流。
【卜】:所谓‘卜’包括占卜、选吉、测局等,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周易占卜(文王卦)’及‘六壬神课’。
【相】:所谓‘相’一般言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宅相、墓相等五种,是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象的一种法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司马光生活简朴、做人正直清廉,自谓:“平生未有不可对人言之事。”所以他对儿子司马康也是特别注重教导他要廉洁、俭约。
  •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祺,荣登政和进士第,仕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允文六岁即诵读《九经》,七岁能属文。承继父亲之任而入官。
  •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起初,母亲韩氏有妊娠,梦见天上旌旗蔽日、鹤雁成群的降于庭中,说是刚有“天赦”,醒来之后就生了富弼。
  • 除军事才能外,伊尹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研究美食烹调技巧,同时,也是中医汤剂的创始人。
  • 以知人见称的吏部侍郎高孝基曾经见到房玄龄的举止言谈,对当时的尚书左丞裴矩说:“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 王旦生平不置田宅产业,告诫子孙不要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过日子,要自立。仅仅为了钱财而争就是不义,要注意道德修养。
  • 商鞅第一次去见秦孝公,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
  • 这下王振算看明白了,于谦是个好人,可不是个好欺负的人。
  • 太监有点不高兴了,就写了“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四句话,叫管家送给于谦。于谦见了,在下面添了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