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理能力差 父母保护过度、宠溺是祸因

人气 4999

【大纪元2013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晓言综合报导)香港新界大埔超级城于上月以问卷形式,访问约500名家长,了解其子女帮忙做家务的情况及自理能力。

调查发现,超过60%受访家长表示,子女不会帮忙做家务;近75%家长称子女不会更换衣服;不会自己洗澡及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子女,则各占61%及57%。而70%的家长认为可以用金钱和礼物等形式,鼓励子女做家务。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应教导孩子以帮助他人的动机出发,多做家务,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及独立能力。如果家长事事代劳,会让子女变得依赖、欠缺责任感,长远来看会影响子女个人的基本自理能力及社交相处。

父母对子女娇惯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原因

孩子自理能力低下,是现代许多家庭遇到的问题。但是,家长们往往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而没有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她23岁的儿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教育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靠近洗碗池?”母亲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想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的时候,您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个故事具有代表性:忽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

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与照顾者(包括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的长辈以及保姆)的教养态度、有没有耐心提供适当的环境,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学习都有关系。

专家经常发现的问题有:照顾者对孩子保护过度或是过于宠溺,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有的则是过度介入,不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有的则是生活步调太快,没有耐心花时间营造环境让孩子慢慢学习。在这些因素综合之下,便形成了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家长要重视这个问题,并采用适合的教养方式。

教育专家表示,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2~4岁更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所以,培养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宜早不宜迟。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需要认知的是,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性情不同,孩子要学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首先,家长要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可以利用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使孩子懂得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懂得利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事情,从而激发孩子生活自理的兴趣。

家长还应该重视孩子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当你洗衣服时,孩子要来帮忙,你不要怕孩子会弄湿身上穿的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或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动手,甚至还训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绝、训斥恰恰扼杀了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你应当给予支援、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喜欢说“让我自己来”,他们不用大人帮忙,自己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自己整理床铺和玩具。对此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干,不要认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烦、图省事而不让孩子干,这样会使孩子变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弱者。

另外,家长还应用恰当的方法耐心地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能。孩子手部的小肌肉正在发育中,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较差。因此要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应当教给孩子劳动技能,如教孩子整理床铺或系鞋带时,你首先要将各个步骤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然后再让孩子练习。大人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另外,还可通过让孩子练习穿珠子、搭积木等来训练孩子手的动作,使孩子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古人家庭教育数方
研究:“直升机父母”易造就神经质孩子
父母溺爱 河南青年因懒惰饿死
美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经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