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国乐家黄秉冀 伽倻琴乐曲是精神解毒剂

文 ◎ 崔贞恩 摄影 ◎ 全宇
font print 人气: 94
【字号】    
   标签: tags: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田园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这些古典名曲都在伽倻琴名家黄秉冀手指尖上,作为伽倻琴协奏曲问世,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韩国传统伽倻琴也由此被世界所认识。

韩国音乐界巨人黄秉冀曾任国立国乐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十几岁开始就出入于国立国乐院,并向多位国乐名人学习弹奏伽倻琴。在大学讲坛指导学生们弹奏伽倻琴的同时,在近80岁的高龄,至今仍不断与东西方音乐家们进行交流,并进行各种尝试,将西洋音乐的理念融入到伽倻琴演奏当中,开创了伽倻琴交响乐的理念。

早在1962年,黄秉冀创造了传统古典音乐史上的第一首伽倻琴曲《丛林》,并周游美国、日本、欧洲等国,举办伽倻琴演奏会,获得好评。其后推出的协奏音乐作品揉合古典与现代,被列为独创性作品。1974年至2001年,在梨花女子大学担任教授职务。曾荣获KBS传统国乐最优秀奖(1957年)、韩国电影音乐奖(1974年)、中央文化大赏奖(1992年)、银冠文化勋章奖(2002年)、湖岩赏奖(2003年)、大韩民国艺术员奖(2006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大赏奖(2010年)。

黄秉冀在首尔西大门区北阿岘洞住宅接受采访过程中,始终坦诚、平静,他说“没有忧愁、没有计划、没有遗憾”,他说“现在”就很好。平静淡然得太过于平静了,弹奏伽倻琴60年,就会变得如此淡然吗?

伽倻琴是宿命 一日不忘情

黄秉冀第一次接触并学习弹奏伽倻琴是在1951年中学三年级时。

“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的小提琴演奏实力都是专业水准,但是并没影响他成为物理学家。我也会像爱因斯坦一样学好功课。”少年黄秉冀为学习伽倻琴,举爱因斯坦例子,说服了担心影响他学业的父母,伽倻琴一直伴随着他从中学、高中,直到毕业于首尔大学法学院。

“人们以为,毕业于首尔大学法学院的我,会因法学和音乐之间的选择而烦恼,事实上,从读大学开始,我几乎就没想过要成为法律界人士。之所以选择法学院,只是因为喜欢法律的明确的理论体系。”

他在就读中学、高中、大学时,每当放学后,就奔向国立国乐院,学习伽倻琴,从没耽搁过一天。“只因为那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任何条件……那时也从没考虑要依靠伽倻琴为生。”

1959年,就在他从法学院毕业的那年,首尔大学首次设立了国乐科。他从法学院毕业的同时,就以国乐科讲师开展了活动。并没有想以音乐为职业的他,只任职四年后,在父亲的推荐下,就在首尔明洞剧场担任了经理职务。

也许是继承了曾经从事过各种职业的父亲的血脉,由于当时他的梦想是事业家,此后,他还先后经营了纪录片(Documentary)电影公司和出版社,并在该领域赢得了具有商业手段的评价。虽然也有营业较好的时候,但最终结果也只是打平的程度。虽然他一直身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但对于练习伽倻琴,却从未耽搁过一天。

他说:“就在1950年我初次学习伽倻琴的时候,在全国每年销售的伽倻琴只有10台左右,但现在每年约销售1万台。”

1974年赴任梨花女子大学教授开始,黄秉冀的思想彻底发生了变化。他决定在余生只专心从事音乐。他在梨花女子大学任职期间作曲的《沉香舞》,曾在欧洲巡演期间场场赢得了观众起立鼓掌致意的大成功。此后他陆续推出了《丝绸路》、《迷宫》等名作,并以传统(古典)音乐代表作曲家定位。

音乐家是由社会缔造的,尊重艺术的社会风潮令他成为了国乐家。

融贯中西 跨界创作获盛赞

“某天,他突然想:‘美术和文学领域都能进行创造,为什么音乐就只能演奏传统(古典)乐曲?’于是自己开始了亲自作曲和演奏。”

黄秉冀是在1962年,在首尔大学担任伽倻琴讲师期间,开始尝试创作乐曲。由于当时在国乐领域不存在作曲的概念,因此根本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

他的第一个作品是从创意活跃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灵感——是对传统(古典)性较浓的抒情诗〈菊花旁〉进行配乐的歌曲。他突然萌生要创造伽倻琴演奏曲的念头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是《丛林(숲)》。三年后他在美国夏威夷发表了第一张唱片《来自韩国的音乐:伽倻琴(Music From Korea: The Kayakeum)》,是包含《丛林(숲)》和伽倻琴散调等在内的音乐专辑。

对于该专辑,美国评坛的反应,让他很惊讶。美国音乐评论专业杂志《HiFi/Stereo Review》当时盛赞:“黄秉冀弹奏的伽倻琴乐曲是高速(High-speed)时代现代人的精神解毒剂。”

“精神解毒剂”的评价,是他至今所获并不轻易给予的最高赞美。

走访庆州 回到新罗时代

由于憧憬向往历史上的第一位伽倻琴作曲家——新罗的于勒,黄秉冀构思乐曲时,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闭门不出,专心致力于音乐创作。构思乐曲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由于无形文化——音乐,在演奏的瞬间,就在空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新罗音乐至今并没有留下形态,但是新罗的陶瓷和瓷砖等有形文化财由于流传到了现在,我是从中获得的主题灵感。”

他还曾走访庆州,游览已成为历史遗址的新罗,并将从中获得的灵感融入到了音乐制作中,如此创造出的作品就是《沉香舞》。

“人们常说的‘传统(古典)音乐’,大部分只限于朝鲜后期的音乐。现在的‘传统(古典)音乐’,也只不过是承袭了朝鲜末期的音乐家们的演奏而已。如果想创造出崭新的音乐,就要破除朝鲜音乐的框框。”

创造新音乐的强烈欲望,令他回到了新罗时代。在西方音乐史上,也曾有浪漫的新一代作曲家们由于陶醉在古典和巴洛克式的音乐中,而进行跨界创作的事例。

他想像着自己是受新罗人的委托,在创造舞曲。然后他又构思可以满足当时人们美学与价值的方法。那时他脑中浮现了“半跏思惟像”,经过苦思,终于他想像着佛像跳舞的姿势,创作出了远超自己想像的崭新的音乐。”

沉香是印度“香”的名称,该香被视为具有东方最高贵香气,由于他是想像通过“丝绸之路”而传入新罗的西域文化创作的“沉香舞”,因此,《沉香舞》中有多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崭新的伽倻琴弹奏法。

该乐曲在发表当时,曾令很多人感到困惑,但是逐渐成了国内外最频繁演奏的乐曲之一。如今,不仅成了中学、高中学生们古典国乐比赛中的演奏曲目之一,也是国立国乐院在海外演出时的必奏曲目之一,以致还有人误认为是从历史流传至今的古典乐曲。

他又从“天马塚”(位于庆尚北道庆州市皇南洞味邹王陵地区的新罗坟墓)的波斯玻璃酒杯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丝绸路》。《丝绸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新罗人具有像丝绸一样的心灵的意思。他那具有传统(古典)色调和不失异国情调的旋律,从《沉香舞》、《丝绸路》开始,继续发展到了2001年的作品《哈马丹》。

“《哈马丹》是波斯古代城市的名称,指现在的伊朗。哈马丹的创作之根来自《沉香舞》。”听着乐曲《哈马丹》,就会联想到波斯舞姬们跳舞的形象。

“最初进行作曲时,觉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就如滴水穿石一样,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实现了。”

慰藉灵魂 如纯净水般音乐

他并不追求有趣的音乐。“听说已经故去的法顶和尚非常喜欢听乐曲《丝绸路》,我很受感动,我就是要创造出像法顶和尚这样的人,在深山冥想时倾听的音乐,创造出能慰藉人类灵魂的、韩国独有的、在韩国唯有黄秉冀能创造出的,如纯净水般的那种音乐。”

在国乐中,还没有像“散调”一样,可令国乐门外汉或外国人热狂的音乐。散调不仅是伽倻琴独奏曲,还被誉为是民俗乐曲的顶峰。

“我也曾创作出黄秉冀式散调,共70分钟,是现存散调中时间最长的伽倻琴散调。但是散调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散调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音乐作品,是由当时社会缔造出的,尽管散调被列为是独奏曲的最高形式,但是似乎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因为伽倻琴散调不会成为驾驶员倾听的音乐和智能手机时代的音乐。”

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

黄秉冀能娴熟的背诵孔子的《论语》,他最喜欢其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黄秉冀喜欢阅读古文汉书,能娴熟的背诵孔子的《论语》,他最喜欢其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摄于黄秉冀30岁。(黄秉冀个人主页)

大提琴家Han-na Chang谈起黄秉冀说:“我仰慕比任何人都具有古典音乐渊博知识的老师,并为了让自己能成为会欣赏、珍惜其他流派音乐的真正的音乐家而努力。同时,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拥有像老师一样坦诚的品性和永无终止的好奇心。”

对于黄秉冀来说,朋友与年龄和音乐流派毫无关系。“事实上,我在喜欢音乐之前,更喜欢‘沉默’,最喜欢宁静,听音乐时不能做其他任何事,只要音乐响起,就中断其他事情,专心听音乐;选购房屋时,也并不看重前景,而是以‘宁静’为主。”

也许因此他的书斋比山中寺庙还宁静,忽然我很好奇他是否幸福。

他说:“我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幸福,只是生活而已,我是没有任何计划的人,只是在充实、快乐的生活,何必计划呢?对于现在不应该进行策划,而应视为是目的。就像观赏庭院的美丽花卉时,对于花卉没有任何目的一样。

人们都有烦恼和忧愁,大都是因为过去和未来而烦恼,并非是现在,但是未来和过去实际上应不存在,只有现在。”◇

认识伽倻琴

伽倻琴(图:原文转载)

伽倻琴(가야금)是一种拨弦乐器,为朝鲜半岛传统乐器,从新罗时代流传,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嘉实王模仿唐朝乐器古筝制作而成。是在梧桐树共鸣板插入明䌷丝,制成的12根弦乐器,在每根弦下面都支有雁足,用手指弹奏,被利用于歌曲伴奏、伽倻琴散调、伽倻琴并唱等韩国音乐弹奏中。清雅柔和的音色,是当今最具大众性的国乐器。

伽倻琴的主要素材是梧桐树,利用在艰苦环境下生长出的梧桐树,才会弹出好音质,在肥沃土地下生长的梧桐树,并非是好材料,野生梧桐,特别是在石缝中干枯死去的梧桐树被视为最佳材料。这样的梧桐颜色为枣木色。伽倻琴分为法琴和散调伽倻琴。法琴又称正乐伽倻琴,法琴尾部呈现羊头模样,共鸣桶由原木构成。比法琴体积小的散调伽倻琴前部分为梧桐树共鸣板,侧面和后面则由其他木板制作而成。
 
–转自新纪元周刊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gb/322/11960.ht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只有优秀的演奏者,没有好的听众,没有任何意义。”韩国首位国际级指挥家金南鹰突破地点、环境的藩篱,缔造音乐幸福感,感动聆听者,将古典乐章传递普罗大众,他说,艺术只有在共享时,才具可贵价值!
  • 被音乐杂志誉为“华人国际艺术家之璀璨新星”,朱丹是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才华横溢的年轻小提琴家,他出生在中国北京。每年都应邀和世界各顶级乐团合作,并举行独奏音乐会。发行的诸多影音作品中包括去年和Christoph Eschenbach指挥大师在德国现场演奏的DVD ,还有与法国钢琴大师Philippe Entremont录制的CD等等。
  • (大纪元记者叶家伶台湾台北报导)横跨影、歌、艺界的旅日明星翁倩玉,今日荣获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的“学院荣誉艺术家”奖,肯定她在版画创作及国际间艺术、文化交流的成就。翁倩玉也趁着父亲节和父亲一同分享殊荣。
  • 台湾国宝低音天王郭金发,半世纪的唱歌生涯,从17、8岁 一路唱到现在,唱过上百首经典歌曲,更以一首《烧肉粽》红遍全台街头巷尾。演唱过上百首脍炙人口歌曲的郭金发,每一首经典歌曲都反应了歌迷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故事。
  • 在长期的经济萧条中,交响乐能够生存吗?在艺术品质和商业盈利中,能做到熊掌与鱼都兼得吗?在保留阳春白雪的传统曲目和创新的节目之间, 如何平衡新老观众的不同口味? 如何吸引年轻的观众而又不会失去原有的老观众?社交媒体给交响乐团带来的是冲击还是机会?交响乐能走出音乐厅,更广泛地接触到更多的观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加上观众和营收的下滑,是今天美国和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经理和艺术总监们所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 (shown)修理、制作小提琴近30年,王圣哲是台湾及亚洲地区小提琴界极负盛名的大师级人物。拉不出声音的哑巴琴,在机场遭到堆高机压过、甚至被吉普车碾过的小提琴,都能在他手上修复。修理、制作小提琴近30年,王圣哲是台湾及亚洲地区小提琴界极负盛名的大师级人物。仿佛天意,他学拉琴、制琴的过程奇妙,步步巧安排……
  •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丽荣新北市16日电)云门舞集驻团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获选为十大杰出青年,他今天说,从来没想过跳舞有一天能披上十杰彩带。
  • 中华民国“2012国家工艺成就奖”于10月24日公布本届得奖者,第六届国家工艺成就奖得奖者为锡艺工艺家陈万能。17岁时父亲过世,母亲也在19岁时离开人世,当时又穷又苦的陈万能并没有放弃自己,不断的研究技艺和创新想法,民国55年陈万能尝试锡器创新…
  • 【大纪元10月27日报导】(中央社布鲁塞尔26日路透电)表彰对人权和思想自由贡献的欧洲议会沙卡洛夫奖(Sakharov Prize),今天颁给伊朗一位人权律师和一位电影导演。两人都因反抗伊朗领导阶层,而被切断与外面世界的联系。
  • 为什么享有世界知名度的西方声乐家愿意从头学唱中文歌?唱中文歌的感受和体会又是怎样的?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知名声乐家史蒂芬.穆蓝意外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中文的发音方法最能使人的声音达到自然美好的共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