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马克思(20)

渎神的马克思——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七
真言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尽管所有的无神论者都否定神的真实存在,但他们并不一定仇恨神。可以说,那些既不信神又仇恨神的人,不是一般的无神论者,而是极端的无神论者,马克思便是这样的典型。

在《暴风雨之歌》中,马克思写道,“我在打破所有的锁链,/我要向万里长空飞翔,/我燃烧着烈焰般激情,/要把全世界紧紧拥抱。”然而,让他倍感受挫的是,他的身体成了他“灵魂的锁链”,头顶的天空束缚了他的思想,“到处都给人世间的生活,/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界限。”这种挫折感激起了马克思对创造世界的上帝的满腔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诅咒上帝道:

你,上天,蹋下来,蹋下来,
我愿意同你一起垮台,
我愿自己永远地成为,
压成碎片的一堆残骸。

当我快进入死神之国,
我定要向上帝与生活,
送上我最痛恨的诅咒—-(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版,第40卷第第777-779页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敢于公开反抗天神领袖宙斯的著名人物,也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崇拜的精神偶像。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借普罗米修斯之口吐露自己的心声说:“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藉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189-190页

除了赤裸裸的诅咒和仇恨,马克思还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恶心上帝,把上帝虔诚的使徒讥为一条狗,将对上帝的信仰讽刺为引发便秘的病因。

默滕是《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的一个裁缝,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养了一条名叫博尼法齐乌斯的狗。因为认定这条狗跟德国使徒博尼法齐乌斯是同一个人,默滕平日里对它极为迷信崇敬,不但给它在饭桌上特地留了个固定的座位,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坐这个座位,还把这个座位装饰得分外雅致,几乎就像“布瓦洛在诗集《读经台》里描绘的高僧的内殿一样。”

一天吃饭时,默滕发现博尼法齐乌斯不在它的座位上,顿时吓得脸色刷白,浑身直打寒颤,每个关节都在抖动,头发也竖起来了。“博尼法齐乌斯在哪里?”他忧心如焚地大声问道。一边问,一边挥舞双手,将灯盏都打翻了,弄得屋子里一片漆黑。

最后,当默滕终于发现博尼法齐乌斯时,它正躺在屋内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眼睛发出阴森森的火光,浑身发高烧,嘴里鲜血直流,不想吃东西。默滕见状对女厨师格累特嚷道:“格累特,博尼法齐乌斯有几天没解大便啦?难道我没指定你每星期至少要给他灌一次肠吗?看来今后我得亲自来做这样重要的事情。去拿些油、盐、麸子、蜂蜜和灌肠器来!”

“可怜的博尼法齐乌斯!自从你不能再用言谈和写作来表达你的神圣思想和观点以来,那些神圣思想和观点便造成了你的便秘!”

“啊!你这深邃思想的可敬可佩的牺牲品,啊,你那由虔诚信神而引起的便秘!”(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24页、830页

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里,马克思还将《圣经》中关于道成肉身的说法嘲笑为是道长在了女人的大腿中。

小说中写道:“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天真无邪的妙想!但是联想把格累特带得更远,她认定道是长在大腿里的,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瑟息替斯认为哀杰克斯把内脏装在脑袋里、把智慧装在肚子里一样。而她,格累特(可不是哀杰克斯)确信,并理解到:道是如何成为肉体的;她把大腿看成了道的像征性表现,发觉了大腿的荣光,所以,就决定——将大腿大洗一番。”(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09页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跨入大学校门后的马克思,自我急剧膨胀,很快就成了一个典型的以救世主自居的自大狂。伴随着这种个性变化,他的虚荣心也在急剧膨胀——中学时代对于个人道德名声的渴望迅速地发展成了试图让人们把他当作拯救人类的救世主来顶礼膜拜的妄想。
  • 一个控制欲强、自大、虚荣的人,必定也是个好斗的人。马克思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在广为流传的“马克思的自白”中,有一个问题是“你对幸福的理解”,马克思的答案是:“斗争”。可见他好斗到何种程度。
  • 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他的好斗性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他的文字生涯,二是他的政治活动。就前者而言,马克思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口头暴力分子”。我们可以举《共产党宣言》为例。
  • 当魏特林为自己辩护,并向马克思发起反击时,马克思竟然怒火中烧,当场就跟魏特林闹翻了,使得这次见面不欢而散。这桩事虽说不大不小,但将马克思在政治活动中如何好斗的特点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 尽管党文化一直把马克思捧为完美无瑕的道德圣人,但马克思的父亲显然不会认同这种说法。在老马克思看来,马克思的“内心”是“自私的”。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老马克思对儿子的这一评价,揭开了马克思身上长期被掩盖的真实一面。
  • 在老马克思的眼里,马克思的“自私”主要体现为对家庭缺乏应有的责任。他指责说,“我无法摆脱这种思想,如果我处在你的地位,我会更怜惜自己的双亲,会为他们做出更大的自我牺牲。”
  • 马克思后来的表现证明这一“疑虑”并非杞人忧天。在他狂热的爱情里,忧心匆匆的老父亲根本就找不到他认为应有的责任感,以至他近乎义愤填膺地责问马克思
  • 事实上,马克思不仅没有也不可能给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带来解放,而且推动他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深层动机,也并不是真想让穷苦人翻身,而是要借助这种方式让自己成为人人感恩膜拜的救世主,从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 1824年,马克思也受洗做了一名基督徒。大约12岁时,他进了家乡的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读书。这是一所耶稣会学校,同学中有五分之四的人是天主教徒,宗教是必修课程之一
  • 步入大学校门后,在时代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再加受到青春期内心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原有对上帝的信仰很快便土崩瓦解,没多久,昔日虔诚信神的马克思就变成了一个与上帝不共戴天的渎神的马克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