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方债高企政府闹钱荒 金融掮客暗联境外资金

人气 5

【大纪元2013年06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警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称其已经占到GDP的50%。中共财政部原部长4月在博鳌论坛,称债务总额超过20万亿元。一方面是高企的债务,另一方面中共地方融资平台仍处“饥渴”状态,金融掮客帮其暗联境外资金。中共地方政府投资水分过大亦引各方关注。

债务过高致中共地方政府闹“钱荒”

近期,不少中共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了大规模投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以来,大陆多省份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0万亿元。有专家表示,此举或能对拉动地方GDP增长产生短期影响,但却给未来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如要实现经济高增长,对中共地方政府而言,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期望短期内见效。正因如此,每年各地往往出现大规模、超常规的投资。在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老办法下,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上并没有切实的突破。

为保政绩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中共地方融资平台,正在闹“钱荒”而显得“饥渴”难忍。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共地方融资平台的各种违法违规融资行为不断被曝光。但中共地方政府项目仍不断扩张,而发债、银行信贷等融资渠道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其融资缺口一直在扩大。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在江浙一带,一些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甚至是具有资源的个人,自年初以来一直在积极地做一个项目,那就是积极帮助地方融资平台寻找大额资金,其中就包括来自境外的资金。

报导称,整个长三角地区,类似的业务很多。江浙一带很多境外资金投向了与政府基建相关的项目。同时在长三角一些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造城运动,很多道路两侧是用隔板或绿色纱布遮挡的在建工程。

据悉,中共地方融资平台此举亦属违反中共规定。2012年12月31日中共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规定: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不得直接或间接吸收公众资金进行公益性项目建设,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借款,不得通过金融机构中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直接或间接融资。

地方债规模难估算 IMF再警告其风险

中共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而伴随着地方新一轮投资冲动的开始,加之监管层对中共地方政府通过债券、信托等融资渠道的不断收紧,目前地方平台融资的缺口仍在进一步扩大。

中国地方债务规模难估算,有3个数字仅供猜测:中共国家审计署2011年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中共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曾表示,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18万亿元;中共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认为,中共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不同的数字说明地方债统计的难度,中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标准来统计地方债务。一般的,可以根据银监会和央行披露的公开信息进行推算。

锦宏中国价值基金总经理徐之骞认为,理论上,统计地方债规模并不困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当前,各地融资平台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很多资金的来源和数量无从知道,负债规模也就难以统计。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对中国潜在的债务风险表示关注并发出警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占到GDP的50%,2012年这个比例仅为10%左右,1年之内增长了40个百分点。

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公开表示,中国经济面临很多重大挑战,尤其是社会融资总量规模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部分投资质量存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还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中共地方债务风险在向普通民众转移

4月11日,由广发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报告表示,相比房地产调控,更需要担心的是货币政策收紧,很多地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中,使用银行资金池或者信托资金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一风险将在流动性开始收紧的时候暴露出来,这才是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很可能会在2013年暴露出来。受“四万亿”政策影响,2008年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然大增,地方平台负债率上升,如今已进入债务集中偿还期。而普通民众将资金投入到银行和信托的所谓理财产品中,这表示前两年市场极为担忧的中共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正在被巧妙地向普通民众转移。

相关资料显示,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其中隐性债务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在出现金融机构清算等情况时中共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从而将风险转嫁给中国普通民众。

中共地方政府数据水分过大 投资效率越来越低

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投资数据就一直突飞猛进,与其他数据之间渐渐出现不完全匹配的迹象。从这一年开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据中共国家统计局测算,2003~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平均增长21.7%,比GDP实际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5.9%。不仅如此,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与纳入GDP的固定资本形成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在2011年,两者差距已超过9万亿元。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称,2002年增加1.07元投资可以形成1元固定资本,但是,到了2007、2008年,同样1元的固定资本分别需要1.79元和1.68元投资,除了由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导致的原因外,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存在高估的可能。

外界怀疑投资数据高估的另一个观察点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总量与建筑业总产值存在不小的差异。2011年,建筑安装工程为193644.6亿元,而当年建筑业总产值仅约117060亿元。

到了2012年,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贵州、甘肃和青海三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数甚至超过了其GDP。

今年开始,投资数据一直高企在20%左右,这一增速远高于钢材、水泥的增长速度,外界也由此猜测数据之间仍有不匹配的可能。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三大失衡积重难返 外资持续撤退
大陆央企去年借贷三万亿 利润实为利息转移
外媒聚焦IMF削减中国增长预测  敦促市场自由化
大陆各地房企疯狂抢地 多城“地王”频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