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好儿子一点都不难(六)

问题应对(1)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彭菊仙

爱玩打斗游戏,只要明定规则,无须过度反应

男孩在四岁左右时,睾固酮会大量增加,即使原本柔顺安定的小男生,也会突然变得活蹦乱跳,不但爱玩战斗游戏,用肢体动作来跟人打交道的迹象也会更加明显。妈妈必须要理解男孩运用肢体的渴望,适度允许他们藉由肢体的竞赛来产生成就感。

如果男孩们爱玩打斗游戏,就要和双方先约定:不可以打头、打脸、踢背,如果有人哭泣、受伤,应立即停止。如果孩子不愿离去,就要协助他们立即分开。

对于小男孩之间因肢体冲撞而造成的不愉快,妈妈们则要淡然处之。因为男孩在当下会忿忿不平,多半不是因为疼痛,而是不甘落居于下风;对于肢体战斗的渴望,会让他们自动重修旧好,往往隔天就又玩在一块儿了。

我们家三个小子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我发现小时候动不动就打得反目成仇的玩伴,早已不再动手,而且孩子之间的感情丝毫未减,真是让我们这些妈妈始料未及。不擅体察他人触觉感受的男孩,必须藉由一次次实际的肢体碰撞、甚至是自己的痛觉,才能切领会别人受到的伤害,随着经验的累积而缓步地修正自己。

爱讲脏话,就请他直接语译成“器官名称”

有关讲脏话的问题,男孩的出发点是想显现自己很“酷”,但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话真正的含意是指“生殖器”、或跟男女交媾有关。我们可以要求他下次想讲时,直接语译成“器官名称”或直接讲出真正的意思,否则就不准讲,男孩便能够体会到,老是把“生殖器”、“交媾行为”放在嘴边有多么不雅,下次在脱口而出之前,就会有所顾忌。

爱开玩笑,就帮他多准备笑话集

如果男孩喜欢说黄色笑话、或在言语上吃女孩豆腐,我们也可以私下请女同学站出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反感。男孩到了高年级,会逐渐跟女孩划分界线,这也是他们开始在乎异性观感的起点,只要被他重视的女孩嫌恶过一次,必定就能收效。

此外,我们也可以向孩子示范,幽默的梗有很多种,过度以“性”话题来开女生玩笑,就是不尊重异性。平常可以在家里多放几本笑话集,这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男孩必定会自动自发K笑话,这样就能拓展他的笑话“广度”了!像我就在家里的厕所、客厅、餐桌上随意放了几本小开本的笑话集、谜语或脑筋急转弯,而我常常就是第一个受益人,每天都会听到好几个笑话。小子们收到了“笑”果,很有成就感,自然就带着这些社交利器去冲人气啦!

─ ─摘自:《教出好儿子一点都不难》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什么男孩总是会心不在焉,漏看题目、抄错数字?减少粗心,先从生活的稳定做起。小学男生的大脑,理解力胜于谨慎度、玩心重于耐性,面对密密麻麻的作业考题和生活细节,往往无法淡定以对。放慢生活步调、保持作息规律,不要过度给予学习的负担,当他们感受到时间的余裕和自处的能力,才会安心、专心把事做好。
  • 男孩的好奇心强,随着自己的心向与兴趣,对外在物理环境主动探索的欲望,要胜过被动接收知识与重复练习的意愿,也就是师长解读的“玩心太重”。因此,虽然主动的观察兴趣、加上对物理结构天生的敏锐度,使他们的理解力强过女孩,但男孩却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心念,无法专注于被动灌输式的学习,更难耐于细节的操练。
  • 容易行事马虎的男孩,在生活中也特别需要经历耐烦与细心的练习,而且这方面的习惯养成要愈小开始愈好。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还没定性、比较好塑造;另一方面也是他们这时候还很黏爸妈,心思单纯而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
  • 粗心的孩子在课业上常会犯些相同的错误,像是错别字永远都是那几个、总会把否定句问题看成肯定句问题、单位老是看错......
  • B>作者:彭菊仙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