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避瘟疫

font print 人气: 124
【字号】    
   标签: tags:

自古以来,社会道德普遍低下时,往往出现瘟疫流行。而人修养道德,就会避免瘟疫降临在自己身上;一个人重视道德修养,不仅仅对于自己有好处,对于家人也有帮助。以下是2则故事。

宋朝缙云还是平民时,元旦那天起得早,出门就遇见大鬼好几批,形象很狰狞。缙云喝斥他们,并问他们去干什么?他们回答说:“我们都是疫鬼,年初要到人间去散布瘟疫。”

缙云问:“我家也有吗?”鬼说:“没有。”缙云问:“我家为什么能例外呢?”鬼说:“你家三代人都积德,看见别人有恶劣的事就制止,看见别人有善良之举就表彰。你家子孙都要光显门庭,我们哪里敢到你家来呢?”说完就不见了。那一年,瘟疫流行,只有缙云一家安然无恙。

顺治甲午年三月,在晋陵这个地方住着一个人叫顾成。他的儿媳妇姓钱。一次就在钱氏返回邻村娘家的时候,顾成所在的村里却发生了瘟疫,到处都有传染的情形,甚至连亲戚都不敢路过、不敢探访。不幸顾成夫妇也得了这种瘟疫,不久,几个儿子和媳妇等八人,也都陆续染病,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钱氏得知公婆等患时疫的消息后,急忙要赶回夫家照顾他们,可是钱氏的双亲为了她的安全,极力劝阻,希望她不要回去。钱氏说:“丈夫当时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岂能置公婆于死而不顾呢?如果我明知他们病危而竟忍心不回去,那我跟禽兽又有何差异呢?我一定要回去照顾他们,就算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于是她便赶回去了。

刚到家,就听到有鬼的说话声,说:“众神都护着这个孝妇钱氏来了,我们速速回避吧!”没多久,顾成一家人果然都痊愈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当时承担着礼仪和教化的功能。从古以来,儒家经典所载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无不以敬天为本,讲敬天、事天、畏天、法天。
  • 霉运不断,噩运连连?改运还得从自己做起......
  •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所学之道是为了使一切归于天理。”君子能够做到广纳善言,从善如流,以德行感化他人。孟子认为做人首先要“好善”,治国亦是如此,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择善而从。这里所说的喜欢听取善言,指的是符合天理道义、对于国家和百姓有益的忠言。
  • 炉,即是焚香的器具。
  • 明末清初画家武恬,武定州人,先祖因为军功在云南卫所做官,武恬于是在云南生活。武恬凡是游艺杂技,过目即知。云南出产细竹,质地坚实,可用来做筷子,武恬就用火在竹筷上绘画,画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郭、楼阁,都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 河南省,郑州市。有一位名医,心存济世、到处救人,不辞劳苦。遇有穷人请他治病,他即步行而去。如给他雇车,他即辞说,臀部生疮,不能乘车;如招待他吃饭,他即说吃斋,只吃蔬菜豆腐,不吃荤腥,其意是不令贫民多费钱;如富人请他去医病,他也乘车,他也吃肉 。
  • 《诗经.周颂》中有许多赞颂、感恩之祷,周人相信敬虔的祈祷必蒙上帝垂听。如赞颂上天的光辉普照,永恒无限:“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感恩上帝造就生命,生人、养人、佑人,赐人规范,趋避诸善诸恶之道,如:“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立君师以佑民,立君以长之,立师以教之,以安定四方之民,如:“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意思是昊天有成命,文武两王受之。
  • B>一、一张字条释纠纷
  • 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说起礼乐文明,这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抽像的概念。而我所谓之“抽像”,并非哲学意义上对某一事物在本质上的萃取与总结,那样的抽像反倒是好事。而今人对礼乐的“抽像”,却是完全抽掉了她的本象,既不知其表,更不识其本,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 古语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儒家讲“人心不仁,天心不佑”;道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