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取经跨文化 美国俨然“育儿熔炉”

叶淑贞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7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淑贞编译报导)当今的美国已成为“育儿熔炉”,美国妈妈们正导入全球其他文化中最好的育儿方法,如法国的放任主义、冰岛给孩子的足够空间,以及中国“虎妈”的无情强制等。不只在美国,全球各地的妈妈们也都非常关心育儿的问题。为此,不少育儿方面的书籍最近相继出炉,其所涵盖的区域,除了西方工业化国家之外,也跨越到其他过去较少关注的地区。

育儿取经跨文化

《今日美国》报导,自2003年便开始研究美国等9个国家育儿问题的杜克大学儿童与家庭政策中心教授珍妮弗.兰斯福德(Jennifer Lansford)说,大多数育儿的研究来自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并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儿童”排除在外,但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

今年五月,她在瑞典的一个会议上,介绍她的研究结果,这个会议就有来自中国、意大利、约旦、肯亚、菲律宾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讨论的就是跨文化的育儿问题。她说:“当世界成为一个更加全球化的地方,许多国家的父母会对其他国家的父母在做什么感到有兴趣。”

今年三月合编《南亚的母亲:协商文化、家庭与自我》(South Asian Mothering: Negotiating Culture, Family and Selfhood)论文集的多伦多大学妇女研究及教育中心研究员桑加(Jasjit Sangha)也说,全球都对为人父母之道感兴趣是很自然的,“他们正在试图找出其他文化中最好的部分。”

来自纽约的39岁艾琳.布莱克有3个小孩,她指出美国的妈妈之所以从国外寻求解决线索的一个原因,是文化中固有情绪和身体的沉重压力所致。孩子的年龄在1到6岁之间的布莱克说:“我认为美国儿童的抑郁症、肥胖和焦虑,是相当独特的现象。”

住在南达科塔州拉皮德城(Rapid City)31岁的雷切尔.罗杰斯,已经阅读了好些有关其他国家妈妈的相关书籍和博客,包括法国和非洲这两个她曾旅游过的地区。有19个月大的女儿和儿子的罗杰斯律师说:“我认为我们这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有这么多的信息。我们有一种自然的倾向,去研究一切。这就是我们习惯的做法。”

强调不同价值的各地育儿观

据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某团队上个月在《儿科期刊》(Pediatrics)上发表的文章,在西方文化中,家长往往强调个人成就和独立性超过其他的价值。文章中说,西方父母喜欢“对小孩赞美,这可能有利于推动独立自主的行为。孩子们被鼓励去做批判性的思考,质疑现状,并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该文也指出,许多其他的文化,尤其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给集体成就更高的价值。他们期望孩子“服从权威,分享他们的财物,并把家庭和社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

有4个孩子(年龄介于4至14岁)、今年34岁的艾玛.斯威夫特在德国出生,5岁时搬到冰岛。她在美国待了9年,目前住在威斯康辛州麦迪逊(Madison)。她说,冰岛与美国的育儿方式,差异是显着的,“冰岛会让他们犯错误。”在麦迪逊,“每一个角落都有救生员,一旦孩子进入一个错误的跑道,救生员会大呼小叫的。”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之“传统中国”或“虎妈妈”的育儿书上,提供了另一种文化的做法,引发了关于适当育儿方式的很多争议。她的网站上把她2011年出版的书叫做《虎妈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本书是她在两种文化,进行家庭之旅的故事。

寻找“答案”

39岁的西北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梅龄.霍普古德(Mei-Ling Hopgood),已经看到了这种文化差异的第一手资料。霍普古德出生于台湾,但在美国长大。她在阿根廷生了两个女儿(目前年纪为5岁和近2岁),她与丈夫在阿根廷住了7年。她的新书《爱斯基摩人如何让他们的宝宝暖和:和育儿的其他冒险》(How Eskimos Keep Their Babies Warm: And Other Adventures in Parenting)在去年出版。

她说:“美国的父母在所有时间中都只是在寻找最好方式的‘答案’,且担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如果你看看很多地方的家长,他们都没有这种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担心。”

住在巴黎有三个孩子的43岁美国母亲帕梅拉.德拉克曼(Pamela Druckerman)说:“我认为美国的父母都在寻找常识性的解决方案和管教风格的替代方式,这个在美国中产阶级之间占了上风。”她所着的法国育儿智慧书籍《抚养婴儿》((Bringing Up Bébé),去年在育儿圈是一个热门话题。

她说:“寻找另一种文化的养育孩子之方式,其优点不在于一些育儿理论,它实际上是在寻找可以起作用的地方,并看看在实践中什么地方可以发挥作用。”

新泽西州泽西市(Jersey City)的30岁卡西.海有一个4个月大的儿子。她从德拉克曼的书学到的是,“儿童就是儿童,成年人就是成年人,而整个宇宙不应该都围绕着孩子”,她承认这可能是一种“非常难以适应现实世界”的转变。“我很有兴趣去看看这个是否是实际可行的。”

美国父母的压力

克莉斯汀.葛罗丝罗(Christine Gross-Loh)研究养育子女的做法,并为她本月初问世的书《无国界的育儿方式:世界各地家长可以教我们的令人惊讶的教训》(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 Surprising Lessons Parents Around the World Can Teach Us),访问了7个国家的父母。该书着眼于父母的福祉与快乐及儿童学业成就之间的措施。

住在麻州剑桥、有4个年龄介于3至12岁孩子的葛罗丝罗说,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家长的产假和陪产假要少的多,医疗保健财政的援助也较少,而且还面临着送孩子上大学这种日益殷切的期望。她说,虽然美国有更多的双收入家庭,他们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儿童保健费用,要对付很多事情的压力,这一切使得美国的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新泽西州的社会心理学家及育儿专家苏珊•纽曼(Susan Newman)说:“许多的育儿方法都是极端保守的,‘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美国文化中,甚至在同一个家庭内,都没有单一的做法,因为无论在哪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这也给美国父母相当的压力。

(责任编辑:张东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的孩子:这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强;但是自控能力差,做事没有耐心。对这类孩子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对他们认真地做每件事,并善始善终。
  • 前一阵听一位西人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在学校非常淘气,在学习上也表现不好。回家对儿子凶一些吧,他就更叛逆,还威胁说如果挨揍了他就会去叫警察(在西方社会,打孩子确实会招来警察的)。如果对儿子继续听之任之吧,眼看他在外面越来越不像话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看这个朋友恨得牙痒痒的样子,让人感觉其实西方人和中国人在面对孩子淘气时是一样生气的。这生气的程度让人想起中国古装剧里面一个父亲大喝一声“拿家法来!”然后把儿子绑在长凳上一顿好打。我颇为同情那位朋友。我的孩子虽然在别人眼中已经属于非常乖了,不像那位朋友的孩子那么淘气,但是,当我孩子也有不听话的时候,我也常常情绪很坏。
  •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费尽心思,却弄的自己头痛心烦。到底要如何让孩子能快乐学习,自己又能轻松自在呢?
  • 小小的妈妈小时非常喜欢听邻居阿姨和她女儿一起弹琴,可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不得不望琴兴叹了,现在小小已经6岁了,妈妈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给了女儿,一心把小小培养成一个一流的钢琴家,可是不知为什么。小小在学弹琴时很顽皮,好像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根本留不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
  • 想要好人缘,想要有威性?看起来简单的5个秘诀实在是不简单!
  • 养儿育女真不容易,尤其是小家庭的母亲,要想悠闲的坐下来好好的享受一下,更是难得。因此,身为母亲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适时减轻压力,避免让家事影响身心的健康。专家提供以下7个小方法:
  • 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自我意识愈强,青春期的叛逆经常让家长束手无策,身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也同样面对女儿们的青春叛逆问题。
  • 根据儿盟最新调查,6成2妈妈在育儿过程感受到压力,6成5妈妈认为经济压力是育儿最大的困难,3成9认为难兼顾工作和孩子。
  • 近月来的家庭伦常惨案,可谓对整个社会的警号。儿子不满父母迫他学琴,长期怀恨在心,杀意萌起;儿子打机,父母劝说,惨遭砍杀。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大矛盾,父母应如何为子女的前途和成长筹谋?
  • 前日是母亲节,久未露面的“豪门媳妇”胡静在北京出席了某“家庭日”活动。已为人母的胡静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自称在家中总是扮“红脸”,对小孩教育“有时候免不了要靠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