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中国受追捧 西方受冷落

人气 63
标签: , ,

【大纪元2013年07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高中统一考试(高考)结束了,随着考试成绩的公布,各地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又开始了。学校、家长、社会都把眼光聚焦在这些“高考状元”的身上。

现在的中国社会,家长、学校过分追求高分数,把考分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这种教育理念与西方欧美国家差别很大。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早前曾有报导,中国的高考状元向美国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名的名校申请入学却全遭拒绝。

如何使孩子走向成功,适应现代社会,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关注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各国对待高考状元的不同态度。

中国“高考状元”万众瞩目

“高考状元”就是各省市区高考成绩排在第一名的考生。每年高考过后,各地的“状元”们都会受到万众瞩目。不仅高校的眼睛盯着状元,媒体更是不放过状元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看过的书,上过的学校、成长的轨迹都会被社会和媒体大肆报导。

同往年一样,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别人家的好孩子”又成为目前的热点话题。这些状元成为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目标。而那些高考中失败的孩子则在家长的责怪以及周围舆论的压力下,备受煎熬。

美国“状元”受冷落

美国没有高考,而一年7次的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and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试成绩是作为进入大学的评判之一。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大学。如果你SAT得了2,400(满分),学校和老师不会到处宣扬,更不会上报纸。

美国的高校录取除了参照SAT考试成绩,面试、自荐信也是非常重要的。面试官往往根据对话和自我介绍就能看出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品格和意志力都很优秀的人才。如果他们认为你在某方面非常优秀,即使SAT考试成绩不够高,也会被录取。而自荐信,主要是展示自己的优点,当然,展示不是说谎、编造,而是实话实说。

比如,一个孩子说他非常坚强,在家庭遭受一系列变故、亲人去世后,家庭收入降低了,他就挑起了生活重担,打了几份工,还坚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发展轨迹。这样的“实话实说”就能获得成功。而这种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完全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国学生很乐于参加慈善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打工赚钱是家常便饭。

一位在美国的招生官说,在招生官心目中,SAT 2,370 比2,400 的含金量更高一点,因为2,400的考生有书呆子的嫌疑。而美国名校不喜欢书呆子。

欧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

英国和很多欧美国家一样,并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在英国,媒体比较倾向于报导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比如你有体育特长,或者有“过人”的才艺,在英国更容易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他们对一个学生全面评价,文艺、运动会看得更重一些。但是,高校是否欣赏你,面试环节的表现也非常重要。

德国的大学虽然都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采取“综合选拔制度”,即考试分数、平时成绩及考生的综合素质,三者合一。具体来说,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

日本看重创造力

在日本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于个人隐私,不会排名也不会公布,而且参加完统考,学生还要参加所报考学校的笔试和面试,不是统考成绩好就一定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大学在把成绩作为重要参考的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自我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因素进行评估,媒体更是不会对高分学生大量报导,相对于考试成绩,媒体对于学生们的正面报导常是学生们进行小研究取得的成绩。因为日本人很重视学生的创造力。

西方国家对考生的评价标准是多元化的。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建树。

分数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财经教授曾经告诉她的学生,不要太在意分数,重要是学懂,会运用。她说通常在学校拿A的学生毕业后给拿B分数的学生提包,意思是说,成绩并非是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准。

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妈妈,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总是名列前茅,代表学校出国参加数学比赛多次获奖。因学习成绩优秀而连续跳级,19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而弟弟成绩则差强人意,还曾经留级,但是个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两个孩子虽然同样年龄却相差好几个年级,性格也迥异。这位妈妈在和朋友谈及两个孩子的差异时表示:如果在中国,哥哥一定是受人瞩目,惹人喜爱的孩子,但是在美国,大多数人更喜欢弟弟,因为哥哥有点书呆子气,不懂得照顾自己,每次离家,她都需要拜托其他朋友照顾他,还要将一年的生活用品准备齐全。而弟弟则很活跃,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经常帮助哥哥和他人。现在弟弟是耶鲁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比哥哥还要突出。

北京学美留学公司执行长张恒瑞表示,东方人重视各种头衔,但美国名校不纯看学业(标准答案考试)或科展的表现,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观察学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参加。

高考状元并非职业状元

事实上历年高考的状元,有七成在毕业后便销声匿迹了。根据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在目前主流行业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而社会上许多知名人物却并不是高考状元,甚至没有高学历。如美国总统林肯,小学毕业。比尔·盖茨大学二年级辍学。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在三流学院仅仅读了6个月的书就辍学了。许多孩子他可能没有考试的天分,但他的一技之长很可能让他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为什么 “高考状元”在中国如此吃香,而在西方国家却受到冷落呢?原因就在于观念差异,中国现在的人才观仍然是唯分数论。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评价一个校长的政绩、评价一个老师的成绩,要看升学率,看你出几个北大、清华生。因此,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奔着一个目标去。孩子们学得苦,老师们教得苦,可回过头来一看,却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却发现根本无法用高分数来应对复杂的环境。

德国人才学研究学家威尔尼茨教授所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障碍,甚至是致命的障碍。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教育专家黄全愈:哈佛为何拒收“高考状元”
大陆高考状元被哈佛耶鲁11所名校拒绝
高考状元家中一贫如洗 外地打工挣学费
高考出7状元 墨尔本文法学校校长访谈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