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反思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

我的抗日从军行 1

作者:孙国栋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编语:作者简介

孙国栋先生,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二年出生于广州市,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今(2013)年6月26日辞世,享年91岁。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孙国栋先生就读于重庆国立政治大学三年级,为响应国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其后奉调到缅甸战场,服役于新一军孙立人将军麾下。

四九年大陆变色后,孙先生与夫人流亡至香港,于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治国史,为新亚研究所第一届毕业生。1957年毕业后任教于新亚书院,继钱穆教授“中国通史”课,历任新亚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新亚书院文学院院长、新亚研究所所长,为唐宋史大家。一生以史论政,心系家国,关注中国民主。他对六四学生运动积极参与声援,每年坚持参加旧金山的六四纪念活动,不止一次受到中共势力组织流氓暴力攻击,仍毫不退缩。2013年8月17日,香港中大为他举行追思会。“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最能体现其一生。

孙先生一生从未间断对历史的研究,学术研究之余,他撰文改正时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指出今日反对中共的仁人志士,每每将中共之专制独裁归罪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为中国人应绝弃自己所有而全盘西化,这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真切的认识。盖人如不能以自身的历史文化贞定自己,以立其本,则亦绝不真能吸收学习别人文化的长处。

他从历史学的角度以及亲身参与了抗日战争的经历谈抗战,指出,“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是违反事实”。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共有大小战争四万几千次。在战场上牺牲的中国战士达7百万,抗日战争最关键的二十二次大会战都由国民政府领导,尤以淞沪大会战的战略上的意义、歼敌之多以及其战事的惨烈居20多次大会战之首。

本文
一、从军行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我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中国经过七年艰苦的奋战,正部署大反攻。日本敌军则作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击。他集中最大的兵力,攻陷长沙,夺取我国西南的重镇,作为西进的屏障。然后,调集精锐部队,取道广西,经贵州,企图攻陷我国战时首都重庆。这是中日大战后期最重要的时刻。中国国民政府为了改变世俗轻视当兵的观念,激励国人勇于救亡图存的精神,于是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我当时就读于重庆国立政治大学三年级。政治大学在重庆对岸南温泉市附近的小温泉,小温泉傍着一道美丽的花溪,花溪之旁有一条充满古意的石板小路,步行约一小时就到南温泉。花溪之美,我觉得比名扬国际的英国剑桥的剑河更胜。因为剑河虽然清雅,但不脱西方现代的景色,缺乏幽深古雅的气质。而花溪之美,却带有东方深遂的诗境──一条曲迳通幽的石板古道,道边傍着斑驳的山崖,崖壁攀满老藤,从崖上挂下一条清瘦的小瀑布,水花烟雨迷濛。寒冬时,瀑布特别瘦长婀娜,宛似神女垂下一条腰带。石板路要绕过瀑布下面的小水潭,然后宛延前行,路另一边是清溪水,溪岸杨柳成行,柳条拂水,摇曳依依,柳树之间种植桃树,春来时,桃花开放,别有一番迷人的春意。

政治大学就建在花溪旁的一幅小平原上,背后是苍苍的小松岗。

政治大学采用军事管理,学生依照军队的编制,全校是一大队,下分多个中队和小队。我被编在第八中队。每队有教官和训导员。教官负责处理学生的起居生活,训导员负责处理学习生活,生活很有规律,每早六时听号角起床,盥洗后参加升旗礼、早操,然后再听号角入饭堂早餐。早餐后上课。午餐、晚餐都听号角声入膳堂。晚上在自修室做功课,每一自修室有一盏光亮的煤气灯,但十时半便熄灯。自修室熄灯后,各人返宿舍,宿舍就建筑在小山的山腰。宿舍内排满双层床。一间宿舍可容数十人。当时各省同学混住在一起,所以每晚十时半以后,宿舍最为热闹,南腔北调,争争吵吵,十分有趣。十一时半,熄灯号响,各人就寝。然后鸦雀无声,祇闻鼾音了。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酝酿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但正式发动则在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十月,当时传闻中央大学和朝阳法学院已有人参军。政治大学欲领导潮流,训导处乃鼓励学生从军,由训导员召集小组开讨论会,意欲找出一些能率先从军的同学作表率,以造成风气。我们第八中队第一次小组讨论会时,训导先生希望一位姓谢的同学能带动同学们从军,因为谢君的学业成绩最好,最为同学们所敬重。但谢君本人的从军心意未定,热情不足,不能打动人心,所以这次会议,情绪并不热烈。但由这次会议,唤起了同学们对从军问题的关注。过了几天,情绪渐渐热烈。有几处学生壁报板上张贴了几份当时《大公报》的社论,题目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文章非常动人。有人用红墨水浓浓地把标题划出来。又有人在这篇社论旁贴出几篇报导抗战事迹的短文,短文也很动人,与社论相配合。

我记得第一篇是描写“淞沪会战”的激烈战况:当芦沟桥战事爆发后,日军就近夺取了北平、天津,扬言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警告世界各国勿干预。同时结集精锐部队二十万于八月十三日(夺天津后十二日)配合海、空军从黄浦江突袭上海。日寇认为夺取上海后,即可轻易攻破南京,南京一破,中国必投降。中国国民政府为了打破日军的狂言,决定在上海力战三个月。乃调集三十万战士,力保上海,于是爆发惊动全球的“淞沪会战”。虽然日军的军事装备远胜于我国,但我国战士浴血奋战,足在上海坚守了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当时战况的激烈情形,日本国内报章用“血肉磨坊”四个字来形容。英国的军事司令在上海租界观战说,从未见过如此激烈的战斗。到了十一月下旬,淞沪战役已进行了三个月,日军扬言已完全夺取上海。不料中国的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国旗。日军用飞机低飞扫射,欲击堕中国国旗,八百壮士以血肉之躯冒死维护国旗于不堕。他们英勇壮烈的牺牲行为,各国报章争相报导,引起全球惊叹。

第二篇是报导“徐州会战”前夕的战况。徐州北面滕县的守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将军率领全师官兵死守滕县以阻挠日军前进,使徐州有时间部署军事,当时战争极惨烈,至一二二师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结果,徐州的军事部署得以完成,换来抗战史上中国在台儿庄大捷的辉煌战迹。

第三篇报导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双十节”,英美两国正式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作为对中国“双十国庆”贺礼的经过。这篇文章指出自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件之后,中、英、美成为抗日的盟国。日本从中国战场抽调一部分兵力入侵太平洋,转瞬间即击溃英、美在太平洋的势力。英、美两国然后知中国抗战所面对的艰难和获得优良战果之不易。当时英、美两国在太平洋的战事节节失利,士气低沉,赖中国战场上有长沙第三次大捷,歼灭日军数万。(日军攻长沙,曾经三次大败,第四次方突破长沙防线)。然后英、美两国的士气重振。乃决定在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双十国庆”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以作为对中国“双十国庆”的贺礼。消息传来,中国举国欢腾,认为中国能废除百年不平等条约,湔雪国耻,乃由战士们的壮烈牺牲所获取,战士们真是虽死犹生。

这三篇报导,配合“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社论,使读报的人热血沸腾,不少同学为之激昂流涕。这时学生会在大操场上设了一个摊位,墙上用大字标出“知识青年从军处”,在摊位桌上铺着一张大白纸,让志愿从军同学自动签名。摊位旁置一面大鼓和扩声器,扩声器不停地播放抗战歌曲。当有同学签名从军时,歌声暂时停止,而鼓声则大作,扩声器反复宣布“某某系某年级某某某签名从军”。于是从军问题成为全校师生讨论的中心。有人赞成,也有人不赞成。无论赞成或不赞成,心里总是沉重的。(待续)@

--转自黄花岗杂志第五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3年8月3日,现居住在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新亚书院文学院长、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孙国栋教授接受了《茶余饭后》的现场采访,从历史学的角度并以他亲身参与了抗日战争的经历与听众谈抗战,和香港23条立法等问题。
  • 梁启超——“我年轻时受知于两位老前辈,一位是蔡元培先生,又一位便是梁任公启超先生。”
  • 西澳奥数中心主任格雷格‧盖博博士是一个勤奋又谦卑的数学家,他带着学生缔造了西澳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历史性的佳绩,而且不居功,“我能看到的这些结果来自于其他人的影响,我只是带他们再往前走了一点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说:耐心、毅力、勤奋和自信的美德,是一个好的数学家的真正定义。这四种素质不仅仅是学好数学的保证,也是自我发展的终身技巧,这是格雷格‧盖博博士最珍视的,他也将此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他的无私、谦卑和重视学生的态度,就像点燃热焰的火花,很可能正是西澳能够如此快速进步,并超越东部大省的真正原因所在。
  • 在美国成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叶是在1991年于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塔莉厅(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处女秀上崭露头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等奖获得者。她协奏曲生涯的一个巅峰是在美国十四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并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电视节目跟踪报导。4岁开始随着音乐家母亲学习小提琴迄今,热爱古典音乐的倪海叶从未放松每天的练习。音乐让她每天24小时,一周7天都保持振奋;音乐让她整年忙碌,每周演奏4场音乐会,每年有一百多场,另有欧洲巡演和个人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
  •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比利时神父雷震远回忆抗战时期的中国写下《内在的敌人》这本书。美国前任总统胡佛推荐:雷震远神父用他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写出这篇悲惨动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揭露出共产主义在行动上及赤裸裸的恐怖的真相。我愿向那些希望切实明了弥漫在全世界上的这个魔鬼势力的全国人士们,推荐这本书。魏德迈将军推荐词:这本书写得最动人,是我看到关于写中国的书籍中最有启迪性的一本。
  • 来自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雷镇远,就在中国对日抗战的漫天烽火中,坚持留在中国,留在信徒与中国的百姓中。整整八年的岁月,他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步,他的回忆录以当时底层百姓的眼光,忠实地纪录了那个时代真实的中国。
  • 张仰文县长的信差黑夜里到来,我晓得他在深夜时分送信给我一定是有些重大事件发生。信差的面部没有什么表情。但我却极感不安,赶快撕开书信,在朦胧的光线下阅读下去。 …安国县,一个五万人的县城在没有警察、没有任何行政当局下是多么地危险,尤其是日本军队离得这么近,还有大批生人夹杂在难民群里继续涌来。
  • 金雅梅(Dr. Yamei Kin,1864~1934)又名韵梅,生于浙江宁波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 【大纪元8月8日报导】(中央社雪梨8日法新电)澳洲二次世界大战最伟大女英雄南希‧韦克(Nancy Wake)已在伦敦逝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