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勇敢自卫 速灭豺兽

作者﹕严谨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8月05日讯】
勇敢自卫,速灭豺兽

有一天,晚清诗人陈三立的仆童,私下里对陈三立说:“西山有一头豺,出来吃人,至今已几个月了,老爷听说过这件事吗?开始,豺吃一个耕田人,咬掉那人的大腿后跑了。后来在大道上吃了一个过路人,又吃了两个孩子,还吃了一个老奶奶……”

陈三立说:“为什么不召集猎户打死那个豺兽呢?这事很容易解决嘛!”

仆童摇了摇头,不平地说:“老爷,豺不可能受到打击。”

陈三立感到十分诧异,追问:“是什么缘故?”

仆童说:“豺所吃的那一个孩子,是我的亲戚。孩子的母亲又悲又恨,把事情告诉给族长,谋求打豺的人;可是族长害怕豺,竟忍心不去打豺。于是孩子的母亲,把事情告诉给邻长,邻长计议应当打豺,然而因为所吃的是邻居的孩子,就犹豫不决。孩子的母亲又跑去拜见里正,在里正面前,失声痛哭,里正竟熟视无睹,捂上耳朵不想听,还说:‘豺出没伤人,不是我的罪过,我的职务不应当过问这件事。’…仆童说到这里,声音喑哑,无望地瞅了陈三立一眼,讲:“老爷,正因为这样,所以我说:豺不可能受到打击。”

陈三立心里一阵难受,仰天长叹道:“唉!豺该打击、与打击豺的容易,凡是有血气的人都知道。然而,却由于族长畏豺而不敢打,邻长的犹豫不决,里正的‘职务不当过问’…这样才使得豺兽横行霸道,再也制服不了的啊!看现在如同过去,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其形势便是继续吃人了。豺既然已经吃过人,就不会停止,必定凭着它吃人的本事,而自负于天下,更将无处不吃人了。就连那畏豺而不敢打击的族长,犹豫不决的邻长,认为职不当过问的里正,恐怕也将依次被吃掉。豺吃他们,同吃以前的那几个人,没什么两样。因为众人共同纵容、豢养豺,而对豺的存在毫不介意,心甘情愿承受豺食人的灾祸,必然会落到这种地步!”

仆童退下去了。

第二天早晨,仆童果然情绪激愤地跑到陈三立的书房里,报告说:“老爷,豺又吃了 一个人啦!”

【附言】

消灭一只豺,不仅应当办,也是极易办到的事。然而,由于族长的“忍不敢发”,邻长的“犹豫未即决”,里正的“职不当过问”…”,结果只好任豺逞凶肆虐,伤人害命。

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敷衍塞责的思想作风,鞭挞了不敢主持正义,不敢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腐朽、庸劣的社会风气。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应当提倡见义勇为,当机立断,认真负责,勇敢自卫,速灭豺兽的大无畏精神!

(事据清代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卷六之《杂说三》)

鼠和中山猫

古时候,赵国有一户人家,老鼠成灾。老鼠吃掉了这家人的粮食,嗑漏了箱柜,咬坏了衣物。这户人家想了许多办法,始终没能消灭这群老鼠。后来,他听说邻近的中山国出产猫,就赶到那里。中山国的人听了他的遭遇,很是同情,就把一只大猫送给了他。

这只大猫的确很厉害,仅个把月时间,就把赵国人屋里屋外的老鼠,捕捉净尽,彻底消除了为害一时的鼠患。

可是,紧接着,这只大猫它又把赵国人精心饲养的十几只下蛋鸡,也吃光了。对此,赵国人的儿子很不满意,他埋怨父亲说:“它把俺家的鸡都吃光了,怎么还不把猫撵走呢?”

赵国人耐心地向儿子解释说:“孩子,你应当善于分清大是大非。俺家的祸患,来自老鼠,而不是来自猫。老鼠偷窃粮食,咬破衣服,掏通墙壁,嗑坏用具,给俺家造成很大损失。有老鼠存在,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你不必担心没有鸡,没有鸡至多不吃鸡肉,不吃蛋,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仔细想想,怎么能把猫撵走呢?”

【附言】

在赵国人面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丢粮毁衣,一是失鸡少味。赵国人认为,丢粮毁衣就会挨饿受冻,这是主要的问题;失去鸡,只是生活水准降低,并没有构成对生存的威胁,因而这个问题是次要的。赵国人由此得出结论:“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于是说服儿子,留下猫来防老鼠。这个决定是明智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的事物都有主有次。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分清主次;次要的要服从主要的。

《孙子兵法》讲:“智之所虑,必杂以利害。”汉代刘向讲:“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要有明智之选。

(事据明代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三《郁离子》“枸橼”)

讨厌的癞蛤蟆

子禽(人名)很想知道:“怎样说话,才对人们有益?”就去请教墨翟。他问道:“先生,请问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翟微笑地回答:“癞蛤蟆和青蛙,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呱呱咕咕地叫个不停,尽管叫得口涩舌干,也无人理睬。公鸡和仙鹤,总是按着时辰发出叫声,准确地报告黎明和夜晚,只要它们叫一声,就能使世界震动。——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才有益处。”

【附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废话千言,使人讨厌。有用的话一句,叫人信服。没有用的话别说,说话要有用。还讽刺了那种整天夸夸其谈,言不及义,信口胡说的人。把这种人比做癞蛤蟆,很是准确,而且大快人心。

(事据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卷三九0《人事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