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百年传统 薄扶林村“七星伴月”舞火龙

人气 70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林怡香港报道)香港小小的海岛其实流传不少中国传统习俗,每年中秋除了有色彩艳丽的花灯,还有一项极具特色的舞火龙活动,多年来维园中秋晚上都有大坑舞火龙表演。其实,舞火龙不单在大坑有,原来薄扶林村也有百年的舞火龙传统,用以驱邪消灾除瘟疫,当中充满邻里间的互相扶持和关爱。今年首次以“七星伴月”形式出现,七条30呎小龙及一条80呎大龙,中秋节当晚穿梭薄扶林村及香港仔,最后是“龙归大海”的壮观景象。

吴江南师傅希望延续薄扶林村舞火龙的传统,也希望年轻人能继承扎火龙的传统工艺。(蔡雯文/大纪元)

位于港岛的薄扶林村建村百多年,带领舞火龙的吴江南师傅说起舞火龙的传统,自己今年已50多岁,早在他的前二代就已经有舞火龙的习俗,用来驱邪消灾除瘟疫,祈求神明保佑,同时可以团结村民联络感情。吴江南打从七、八岁就开始帮忙扎火龙,村里的人几乎个个都会做,尤其是小时候觉得很好玩还可以有利是(红包)拿,“40多年前1、2元已经很多了,还可以喝汽水,因为只有大节日才有机会喝。”

延续传统的舞火龙

吴师傅忆述,薄扶林村的舞火龙80年代初最为蓬勃,高峰期有八、九条龙一起舞,但是很多年青人长大后离开了村,村里住的人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曾停顿过几年,直到一次在村里搞球赛很热闹,村里的老人开始抱怨中秋节没有热闹的气氛,后来在大家的询问下,原来都有意在延续传统的舞火龙。近十年来都是由他们兄弟负责分工,自己主要负责安排舞火龙活动事宜,弟弟则专注扎作火龙,近几年也开班授徒,希望延续传统的工艺。“我们这一批上了年纪的人,个个都有个概念知道龙的形态是如何的,现在新一代年青人,捱不了苦,因为扎禾草,禾草到处飞,一碰到身体出汗就会发痒,第二天就不敢来了,还有铁线会割到手,觉得很辛苦,年青人就无法继承。”近几年兄弟俩积极推广舞火龙文化,希望有薄扶林村一天就有火龙,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舞火龙是香港百年的中秋传统,每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赏;用以驱邪消灾除瘟疫,当中充满邻里间的互相扶持和关爱。(摄影:潘在殊/大纪元)

舞火龙是香港百年的中秋传统,每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赏;用以驱邪消灾除瘟疫,当中充满邻里间的互相扶持和关爱。(摄影:潘在殊/大纪元)

说到扎火龙的工艺,扎火龙所需材料包括禾草、竹、铁线和沙田柚等。有数年扎火龙经验的吴江南师傅指,制作龙头最复杂,“最重要是倒‘甲’字要扎得直”,他强调有如建屋的地基,“火龙的形态最重要是一个‘甲’字,差不多是一层楼的地基,如果这地方扎得稳实,接着再进行耳部的形态,再进行铺禾草及舞动时的动作就不会散了。”还有轱铁线时也要考虑弹力,草才不会散。他又透露苦寻圆头电筒做龙的眼珠,尽量原汁原味。

“七星伴月”“送龙宗”

今次由他提出以“七星伴月”主题舞火龙,七条30呎小龙伴随一条80呎大龙。他说,一条大龙需要用上一百扎香即是一万枝香,小龙则数千枝,视乎插香的密度。舞龙追着龙珠,那颗龙珠是用一颗大柚子上面插满香。至于和大坑的火龙有什么分别,主要是外形和使用的材料不同,他们是用禾草,大坑则用珍珠草。舞火龙也是有技巧,如表现龙的活泼形态的“矫若游龙”。

他说:“穿梭的摆,主要是表现龙很开心,好像吹口哨,很开心很热闹。磐龙就是定在那里很开心给民众祝福。譬如翻腾寓意世界和平各个身体健康国泰民安。中国人对龙很尊崇。”

今年八龙齐出,更首次舞出薄扶林村,其中五条小龙游走到香港仔;之后八龙于华富邨会合上演“七星伴月”,一路舞至瀑布湾下海。届时他们会穿上救生衣,将龙引到水深及胸的地方,让插满香的火龙游向大海,称为“送龙下海”、“龙归大海”或“送龙宗”。

传统是在黄历八月十四日先在附近街道巡游,参拜土地公;八月十五日则挨家挨户参拜。

薄扶林村中秋舞火龙

日期:9月19日

时间:晚上7时正

地点:大火龙及两条小火龙于薄扶林村出发,绕村后前往瀑布湾;另有五条小火龙于香港仔中心出发,会合大火龙后一同“龙归大海”。◇

相关新闻
大坑举行舞火龙晚会 冀驱除SARS瘟疫
图片新闻:香港大坑舞火龙
菲留台校友 中秋叙窗谊
中秋节嘉年华会9月14日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