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孩子吼叫的伤害与体罚一样

叶淑贞
font print 人气: 40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3年09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淑贞编译报导)一份研究称,家长对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们抑郁症和欺侮别人的风险,其所造成的伤害可能与体罚一样。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匹兹堡大学及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关系良好和温馨,也无法避免他们被父母吆喝、咒骂(如“偷懒”或“愚蠢”等侮辱语言)的负面影响。这份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期刊的网站上。

虽然打屁股在美国许多社区已成禁忌,但是吼叫几乎不具有相同的社会污名。事实上,家长有时想说吼叫会使他们的指责被听从及遵行。但这份研究发现父母的吼叫却是适得其反。

这份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和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王明德说:“吼叫无法减少或纠正他们的问题行为。恰恰相反,这使事情变得更糟。”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纽约大学(NYU)助理教授维杜恩(Timothy Verduin)说,家长可以透过取走看电视时间或车钥匙等特权,有效地管教孩子。但他补充说:“确保你没有加上一大堆的批评性的、惩罚性的、侮辱性的语言。当你被你尊重和欣赏的人纠正时,你会觉得你要对你的行为负更多的责任。你痛斥或羞辱一个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会侵蚀你所拥有的这种权力。”

该研究追踪976个有13岁和14岁儿童的双亲家庭。研究人员询问孩子不同的调查问题,以评估他们的行为问题、抑郁症状及与他们父母给予温暖之间的关系。家长也完成调查,以便判断他们是否使用苛刻的口头惩罚。

当他们的孩子是13岁时,约45%参与的母亲和42%的父亲说,他们在过去一年中,对他们的孩子使用了恶劣的口头惩罚。当这些13岁孩子的父母使用更恶劣的口头惩罚时,这些孩子隔一年的行为问题大幅提高了,这些问题包括有与同龄人的打架、在学校惹麻烦、欺骗父母,以及抑郁症等。

如果父母使用恶劣的口头惩罚或体罚,行为问题的增加是同样的。亲子关系不管如何亲密,也不能改变恶劣口头惩罚的负面影响。这份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会促使家长增加他们使用苛刻的口头惩罚战术,助长了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

至于为什么吼叫会对青少年的伤害如此之大?王明德教授说:“当(孩子)正试图发展他们的自我认同时,青春期是非常敏感的时期。当你大吼大叫时,这便伤害了他们的自我形象。这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毫无价值和一无用处。”

(责任编辑:张东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9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素柔台北二十一日电)教育部今天表示,过去未将拒绝学生入学或不当管教列入校长考绩,日前部务会报修正“公立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校长成绩考核办法”,增列上述项目,未来可视情况对校长记大过、记过或申诫,若消极不处理管教问题也可进行惩处。
  • 校园内“喜欢打小报告”、“遭情敌围殴”等霸凌事件频传,专家认为家庭、老师的不当管教方式可能造成孩子行为复制。学者柯慧贞从行为学分析,霸凌者多要彰显“强者”心态。
  • 高雄县青年国中林姓女导师遭学生在网志爆料“说话不算话”,要学生磕头认错。高县教育处长李黛华表示,督学已完成调查;青年国中指出,已导正管教方向,让学生获得尊重。
  • 新西兰一项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体罚排除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之外;但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反体罚法”的施行不但没有解决虐童问题,反而让家长更难管教孩子。
  • (大纪元记者耿豫仙台北报导)被外界公认拥有坚忍不拔个性的NBA亚裔球员林书豪,依亚洲大学与成功大学最近合作的一份研究调查指出,林书豪属于自我期许高、全力以赴“健康完美主义性格”的人,此类型的父母应以“多监督、高关怀、少体罚”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使其发挥越挫越勇的性格。
  • 对小孩教育是否应采用体罚?一直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赞成或反对者各有其仁智之见。近期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幼时常遭体罚的孩童,长大后较容易有精神疾病,因此研究人员主张应进行体罚之外的教育方式。
  • 苗栗县照南国小7名女教师遭上百名家长连署指控结党私审学生、在校内态度嚣张,要求撤换不适任教师;7人今天出面喊冤。
  • 大陆四川省宜宾市的某一中学的高二女生李婷(化名)已经躺在病床上16个小时,并靠氧气瓶协助呼吸。李婷表示,在本周二(10月16日)上体育课时被老师罚跑16圈(3750米),之后一直觉得呼吸困难。
  • 人本基金会今天公布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成的国内中小学,曾存在体罚现象,包括老师打人、罚跑操场、罚跪、罚站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