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坛教宗”去世 传奇一生落幕

余平德国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9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余平德国报导)德国文坛上没有第二个作家受到如此众多、如此矛盾的关注,赞美和批评的声音几乎旗鼓相当,他目光敏锐、言辞犀利、说话掷地有声,他的评论文章广为流传,他是备受推崇但又令人有些望而生畏的评论家……这就是被誉为“德国文坛教宗”的当代文学评论家莱希-兰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9月18日他在法兰克福病逝,享年93岁。

各界悼念不可替代的伟人

《法兰克福汇报》出版商Frank Schirrmacher首先将莱希-兰尼基去世的消息公布出来,他透露说,两个小时前还去看望了他,他非常清醒,没想到他竟然就这么走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失去了一位“不可替代的文学、自由和民主的朋友”,她将怀念这位“充满激情、光芒四射”的诗人。德国纳粹集中营令这位犹太人的儿子失去父母及亲人,但他却留在德国,并且给这个国家留下很多,德国对他只有感激。外长韦斯特维勒认为,他“明确无误的言辞给德国的辩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他称赞莱希-兰尼基是德国文坛上重要的伟人之一。

残酷地直言不讳

莱希-兰尼基是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母亲是德国人。纳粹时期他死里逃生,活到了战后。1958年,他来到德国定居,1973年到1988年,他担任《法兰克福汇报》的文学主编,直到80岁以后,他还在撰写文学评述文章。

令他成为德国知名媒体明星的是他在电视二台主持的“文学四重奏”节目。从1988到2001年,他主持这个节目达14年之久。他点评了约400部文学作品,其中不少因此成为畅销书。这个节目影响了几百万德国观众,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介绍新书的节目,还把文学融入日常生活,把文学带入普通人家的客厅。由此,这也奠定了他在德国文坛上的“教宗”权威地位。

莱希-兰尼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直言不讳,他的一句名言是,“直言不讳是批评家的义务和天职”,因此“不能一直排除”其残酷性。很多作家都感受到了这种被辛辣词语批得体无完肤的“残酷性”,最知名的一位“受害者”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格拉斯(Guenter Grass)。1995年,莱希-兰尼基评价格拉斯的小说《辽阔的田野》(Ein weites Feld)从头到尾“无聊透顶”,根本没法看。

另一个公开领教他直言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Thomas Gottschalk。2008年,为表彰他的终身成就,88岁的莱希-兰尼基被授予了德国电视奖。但是在颁奖现场,他却意外地拒绝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反应,令颁奖现场及观众都措手不及,他的名字也再次登上各报纸、杂志头条。随后,他如约,与主持人Thomas Gottschalk在电视上一起讨论德国电视的水平问题,他认为,现在的节目追求收视率,充斥着错误的、不好的以及糟糕的内容,而且颁奖仪式也“令人厌恶”,“有那么多小丑在舞台上”。

与妻子相濡以沫近70年

莱希-兰尼基与妻子的缘分可以说是纳粹促成的,当时他作为翻译翻译了纳粹的通知,要把所有的犹太人赶进集中营。但他被赦免可以暂时不去,而且他的家属也可以作为例外处理。他白天翻译完这份死亡通知书,当天下了班,就直接与女友办理了结婚手续。他们辗转潜伏下来,并且躲过了纳粹的屠杀,但是他自己的父母及哥哥,岳父等却都被害死了。

这笔账他一直没有忘记,2012年1月在解放犹太人纪念日上,莱希-兰尼基还作为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在德国议会上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莱希-兰尼基与妻子结婚将近70年,妻子2011年去世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从此,他公开露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了解德国社会的最佳途径 – 大纪元欧洲生活网:
www.dajiyuan.eu

(责任编辑:贾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10年6月8日,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出生于德国撒克逊的茨维考城。舒曼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2岁就开始尝试创作。1828年舒曼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法律。他对此毫无兴趣,不久便放弃。1830年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同时向多恩学习作曲理论。
  • 还记得翻成中文也在台湾造成轰动的《疯狂》这本书吗?几年前,十六岁、轻度残障的班杰明(Benjamin Lebert),以这本处女作 一鸣惊人,不仅在德国发烧,一 下子卖出五十万本,也受国际文坛瞩目,被翻成三十三种文字译本,甚至拍成 电影。
  • 遇罗锦,是中国人权运动先驱遇罗克烈士的妹妹。“文革”结束后不久,遇罗锦发表了报告文学《一个冬天的童话》,详实记录了她的家庭、经历和婚恋,在当时堪称文坛的一颗炸弹。去年3月,遇罗锦的新书《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在纽约举行首发式暨遇罗克蒙难39周年。近日,遇罗锦在互联网上发文,用亲身经历曝光所谓被关中共精神病医院13年的王万星在德国的特工身份及其诡异生活。
  • (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29日专电)为了提高台湾文学在欧洲的能见度,文建会赞助9位台湾作家到柏林驻村1个月,与德国读者面对面交流,实地体会欧洲的人文风情。
  • 中国文学从未像今年10月这样,在国际文坛上如此受人瞩目。10月11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4日,民间作家廖亦武在德国法兰克福获颁德国书业和平奖,成为首位荣登这一奖坛的中国作家。一个是中共体制内的文化界高官,一个是流亡海外的中国自由诗人,两人同为中国籍作家,他们对当代中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由于两人的身份不同,讲述故事的方式不同,写作题材的不同,导致外界对两人获奖的反应也完全不同。生活在德国的现任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在接受本报欧洲中文版总编周蕾采访时,讲述了她对廖亦武和莫言的评价以及她对文学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看法。
  • (德国之声中文网)他是一名作曲家,同时也是诗人、导演、作家、指挥家。两百年前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然而这位音乐巨匠究竟是天才还是鬼才,这对于很多人一直是个谜。
  • 最近忙里偷闲读了199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君特. 格拉斯 (G□nter Grass)的著名长篇小说《比目鱼》中文版。这部小说使用了怪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幻想、童话、传说融为一体,内容丰富, 艺术手法独特, 语言别具一格。
  • (德国之声)2013年9月18日,德国最知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莱希-拉尼基(Marcel Reich-Ranicki)逝世,享年93岁。这位泰斗级的大师辞世的消息一经曝光,便成为各大德国媒体的头条新闻,甚至德国政界人物也纷纷出面表达哀悼惋惜之情。莱希-拉尼基在文学领域成就卓越,曾获颁多个奖项。
  • 在德国文坛举足轻重而且在国际文坛备受推崇的文学评论家瑞赫-拉尼奇,昨天在法兰克福病逝。洞悉历史且强调人性的瑞赫-拉尼奇以锐利的风格树立其文学论述权威。
  • 他的体格强健,然而他的双手却是无比的灵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严谨。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创始人Luis Vuitt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