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台北故宫“神鬼传奇”特展

人气: 9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9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国立故宫博物院即日起至9月30日展出“神鬼传奇”特展,各代名家作品总共31件,上溯晋代顾恺之、近及民国溥心畬,除了展出八仙、寿星、采芝仙、麻姑、洛神、山鬼等,更集结许多钟馗及其与鬼怪间互动的作品,展现各种神鬼的传奇形象意趣。

中国有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当地球上有了天地,有了万物之后,天上来了一些神,运用法力,开始仿造自己的样子造人。据说,中国人是由一个叫女娲的神造的。据《太平御览》中记载,女娲在初七这一天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之后,“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接续开启中华神传文化。神州汉字的出现,是神传文化承传的光辉起点,其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开始融入,孔子再将由道家文化演变而来的“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普及,其后释教佛法向东传入中国,至此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至盛唐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但中华传统文化一 直表现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并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立故宫博物院“神鬼传奇”特展,集结各代名家作品总共31件,分为群仙神像、文学中的人鬼形象、鬼趣图、钟馗等不同神鬼主题。

宋 马远 乘龙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宋 马远 乘龙图

马远(1190-1224),河中(山西永济)人,移居浙江钱塘。南宋光宗、宁宗朝(1190-1224)为画院待诏,山水、人物、花鸟俱佳。道教中的神仙们不受时空限制,逍遥自在,所谓“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幅中水墨渲染的云层翻涌,闪光乍现,风云起,雷声响,仙人乘龙腾云御风,长袍大袖与襟带,鼓风飞掦,显现神力,童子持杖随行。笔法为马远特色的战笔,笔意苍老,其精谨风貌并未因年代久远色彩褪去而稍减。

传宋 马麟 三官出巡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宋 马麟 三官出巡图

三官为道教中赐福的天官、赦罪的地官和解厄的水官,又称三元,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出巡的主旨在司察善恶,保护众生。幅中的布局和壁画相同,分三官为三层,各乘云驾水,旌幢扈从,威仪十足。随行者除天界、水界的仙人外,还有造型多变的鬼卒,表情生动有趣,值得仔细观赏。

原标名为宋马远(1190-1224)之子马麟(1195-1264年)所作。马麟秉承家学,为宁宗朝(1195-1224)画院祇候。但本幅不类其画风,山石笔法已属明人风格。

传宋 马和之 画麻姑仙像。(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宋 马和之 画麻姑仙像

画麻姑正值妙龄,手指修长,肩担葫芦和放置灵芝、花卉等的花篮,符合东晋葛洪(284-363)《神仙传》中的描述。麻姑被仙人王远邀约至蔡经家,施行掷米成丹的法术,貌如年约十八、九岁的貌美女子,手似鸟爪,曾见东海三为桑田,成为长寿的象征。

唐颜真卿(709-785)撰〈麻姑仙坛记〉,前段引用《神仙传》,后段记麻姑得道之地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事迹,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1799)题此文于画幅上。本幅原标为南宋马和之 (1131-1189)之作,但画风近于明代,与其淡逸流畅的风格不合。

元 卫九鼎 洛神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元 卫九鼎 洛神图

卫九鼎(约14世纪),浙江天台人。字明铉。画山水、人物均佳,尤善于界画。幅上元倪瓒(1301-1374)题曰:“题卫明铉洛神图。”洛神在传说中名宓妃,为伏羲氏之女,落水溺亡而为洛神。

三国魏曹植(192-232)的〈洛神赋〉形塑理想的女性之美,传诵千古。作者用柔韧流畅的笔法,清淡的墨色,以白描方式画洛神驾着轻云,飘凌在水波荡漾的江面上,衣带随风轻舞,如游龙回转,婉婉升起,优雅飘逸,展现洛神空灵出尘之美。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之一。(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之二。(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之三。(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

钟馗因貌丑应试被黜,触阶身亡,幸得好友杜平安葬。钟馗感念其恩情,遂备齐妆奁将妹妹嫁给杜平,此即“钟馗嫁妹”的故事。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之四。(国立故宫博物院)

传元 王振鹏 钟馗送嫁之五。(国立故宫博物院)

本幅白描画钟馗簪花骑驴,众鬼卒手持乐器、风灯、梅、爆竹、瓶、戟、鞠球等祥瑞物品,浩浩荡荡地送嫁。旧签称此卷为王振鹏(1310-1135)之作,然而线条特征与王振鹏细密工整风格不类,应属后代托名之作。

无款 丰绥先兆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无款 丰绥先兆图

本幅绘钟馗着朱袍,左手揽镜自照,右手持乌帽。胯下坐摄四鬼,一蝙蝠翱翔于前。按钟馗天生貌丑,偶然端详镜中自影,心头亦不免一 惊,讶异表情,令人莞尔。画题“丰绥先兆”,或取“封祟仙照”的谐音。现存以钟馗照镜入画者,以十八世纪高其佩〈镜中钟馗〉及方薰〈钟馗对镜〉为最早,本幅画法虽与两图不同,但展现祥瑞、幽默的旨趣则一,推断亦出自清人手笔。

民国 溥儒 鬼趣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民国 溥儒 鬼趣图

溥儒(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人。字心畬,别署西山逸士。清宗室,恭亲王奕䜣之孙。幼即究心文学、书法、绘画。其画作系出自学,风格清逸出尘。

民国 溥儒 鬼趣图-“新鬼浓且腴 。故鬼澹且枯。幢幢何所营。松阴立斯须。”(左为新鬼,右为旧鬼)。(国立故宫博物院)

〈鬼趣图〉册共计八开,画家运用极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没在山巅水滨的鬼魅之不同形象与神态,虽以鬼为题,却不会让观者心生畏惧,反而因画中活泼样貌,清新的气息,而能细加玩赏。为寒玉堂托管文物。

民国 丁衍庸 钟馗渡江。(国立故宫博物院)

民国 丁衍庸 钟馗渡江

丁衍庸(1902-1978),广东茂名人。早年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油画,返国后曾在多所艺专及美术学校任教。1949年赴香港。丁氏尝试国画新技法,画风虽受八大山人影响,然具个人特色。

本幅绘钟馗头戴笠帽,着圆领宽袍,虬髯四散飞扬,杏眼圆睁,脚踏小舟,一手持宝剑,一手擒拿小鬼,造型夸张,但气势迫人。构图简洁,用笔圆劲,用色鲜明而大胆,皆跳脱传统。

(责任编辑:高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