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驱蝇谈治民

font print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江苏戏曲家沈起凤先生曾在他写的《谐铎》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沈起凤有个叔叔名叫沈鸣皋,字楚鹤,任直录保定府太守。他管理下属,治理民众都很严厉,总是坚决贯彻上级的旨意,因此在当时的官场上便有了“能吏”之名。当时沈起凤的姐夫邵南俶在京作御史官,他给沈鸣皋推荐了一个宾客。

这人姓熊,字子静,相貌丑陋,不太识字。沈鸣皋不明白侄女婿何以推荐这样的人来做他的门客,但仍然招待了他。熊子静来后,每日除了饮食睡觉外,只是一个人兀然独坐,也不与人搭话交往。

转眼已过半年,一天熊子静向沈鸣皋辞行,沈鸣皋就准了。熊子静临行时说:“我在这蒙您招待,临走时想为您表演个雕虫小技。”沈鸣皋很高兴,连连答应下来,并召集家中的宾客一同来观看。

众人都集中在家中大堂上,熊子静独坐中间。当时正是大暑季节,天气酷热,堂中嘤嘤嗡嗡全是苍蝇。有的飞来飞去的,有的顺着人的颈脖爬上爬下,耳边尽是轰鸣之声,眼前所见,如撒沙抛豆一般。众宾客左右挥面,扑打不迭,心烦意乱。

熊子静见状,命童子手持蒲扇,从左右两边,向大堂中间驱赶苍蝇。众人正不解,熊子静却从袖中取出两根筷子,朝空中乱飞的苍蝇夹去,夹了就放入袖中。如此这般,筷子从来没扑空过,过了一会儿,待到屋中苍蝇全入他的袖中时,他才将双筷收起。众人方缓过神来,敬佩不已,便簇拥着他,谈笑着去赴饯行宴席。

宴席上,主、客尽兴畅饮,等喝完了酒,熊子静打开袖口,略一抖动,苍蝇又都飞了出来,顷刻之间,厅中又嗡嗡嘤嘤之声响成一片。此时只见熊子静对苍蝇说道:“你不来打扰我,我也不捉你。快去吧! 快去吧!”须臾之间,但见苍蝇纷纷四散离去。转眼之间,厅中绝无一只苍蝇,万分寂静,众人皆惊不已。

沈鸣皋马上明白他是一位异人,便赶忙命人取来银子送给他。熊子静拒绝了沈鸣皋馈赠的银子,并说道:“希望刺史大人治理民众,也能像我治理苍蝇一样,如此则一郡的官员、民众都要享福了。”说完,便拂袖而去。

为官者,当以民为重,以爱民、富民、安民、保民、不扰民为上。如果为了自己在上级眼中的政绩如何,不管下面实际情况怎样,一味完成上级的安排,则很有可能会伤害民众,反而不好。我想故事中的异人熊子静,大概也就是想通过驱蝇的表演告诉沈鸣皋:官不扰民,地方自然太平安乐,不要一味追求所谓的政绩,与“能吏”之名,而去侵害老百姓的利益,扰民造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人能够清廉不贪,宽恕大度,畏天敬佛,多行善举,这是君子之风,以此为官为人都必将积德享福报。
  • 前世的因,今世的果,行善积德,做恶造业,没有不偿还的......
  • 祸。由于屠夫的理智,在利益和天良面前,选择了后者,家里才免遭了灾祸。
  • 新年前几天,家人购置年货,我力说过年不妨稍宽余点,但大体够用就行,不要买的太多。家人说,大过年的,东西只能多不能少,家家如此。劝说无果,年货自然就买的多了。
  • 德乃立身之本,重德者自然会见善乐行。行善之人虽然不求他人回报,但天理昭彰,也必定惠赐给善果福报的,有的甚至还会就此改变困顿的命运,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报,正如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明朝末年的袁公,重德行善,失子复得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物化形象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适合了。尽管大家对这一熟知的流行谚语褒贬不一,理解各异,但至少表明了楚人与凤确实具有很深的历史渊缘。
  • 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思想,并以“义”和“利”区分君子和小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出君子和小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君子重道义,小人则重利益。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万般辛苦终于到达西天修得正果,有人说这是小说。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冒着生命危险,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历经死地,孤身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才到达印度取得佛经。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炼者放下生死的修炼过程。
  • B>三、见利思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