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赏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作者:刘晓

人气 54486
标签:

【大纪元2014年10月14日讯】做人要讲诚信,这是中国千年古训。《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人言成信”,“诚从成言而得”。要做到“信”,必须说话诚实,言出必践。古代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内容之一就是做人要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论语•为政第二》,原文写道: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注:音同‘尼’,指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无𫐄(注:音同‘月’,指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样立身处世。就像大车没有𫐐,小车没有𫐄一样,它们靠什么行走呢?”

与之相似的话还有“轻诺必寡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等等。的确,一个人活在世间,如果不讲诚信,如果不一诺千金,是断断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的,也难以在世间真正立足,并被人轻视。

成语“食言而肥”说的就是一个不讲诚信而遭到他人轻视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世世代代流传最多、最广的还是诚信故事。不妨举几个例子。

春秋吴国的季札以仁德名于那个时代。据记载,季札出使中原途经徐国时,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难以启齿想求。季札心里虽然知道,但因为还要去他国访问,就没有把宝剑送给徐君。等他出使回到徐国后,徐君已死。季札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问:“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我当初心里已经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子追随孔子,弘扬儒家学说。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于是她对儿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夫人阻止他,说自己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不必当真。曾子却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最终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东汉时期山阳金乡的范式与汝南张劭是京城洛阳太学里的同学,关系特别要好。毕业后范式约定两年后的9月15日去张劭家拜访。转眼约期已到,张劭杀鸡煮黍准备待客,果然十分守信的范式走了几百里地登门拜访,让张家人感动不已。

三国时的曹操也是一个讲诚信之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对关羽。曹操打败刘备后,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在张辽的劝说下同意投降,但提出的条件是:降汉不降曹操,有刘备的音讯马上就走,保护其两个嫂嫂。爱惜关羽的曹操全部答应。后来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过五关斩六将的情况下,也没有反悔。

晋代的罗企生曾受殷仲堪推举做了大官,后来仲堪被桓玄打败,惟罗企生一人追随,并告诉弟弟自己将与其同生共死。后来殷仲堪和罗企生被捕,桓玄向来对企生很好,他派人提前告诉企生,如果认罪,一定会被免死。罗企生拒绝了,但请求饶恕自己的弟弟侍奉老母,桓玄同意了。罗企生遂慷慨赴死。

宋朝的晏殊,从小就诚实善良且聪明好学。15岁那年,晏殊因聪明过人,被县令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他认为只有会考所反映出的成绩,才算是自己的真实才学。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决定让他同3100多名举人一起会考。考试开始后,晏殊一看题目刚好是做过的,遂举起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在家已经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这不就是弄虚作假了吗?请您另外给我再出个题目做,好不好?”考官听了,同意给晏殊另外再出一个题目。晏殊拿到新题目后,一气呵成。

类似讲求诚信的故事还有很多。世世代代流传的诚信故事就是在告诉人们,何为诚信,如何守信。一个诚信之人不仅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也会成为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同理,对于一个国家、政府,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强国富民。否则,结局都不会太好。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中共严查“不明枪声”传言
中共证监会推诚信系统 被讽贼喊捉贼
沉静:娶妻娶德 嫁夫嫁贤
说谎不利于健康 研究:鼻尖还会发热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