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优点 打开孩子自动自发的开关

教养 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五)

以“这里做对了”代替“怎么答错了”
font print 人气: 296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若松亚纪 译者:卓惠娟

父母太挑剔,会让孩子意志消沉

孩子拿了一张七十分的考卷回家,你会对他说什么呢?人都会对完美的事物赞叹不已,对有缺陷的部分感到不安。也许因为这样,我们总是追求满分的考卷,如果其中有题目被打了“×”,就会觉得错误特别醒目,因而不断追问孩子:“这题不懂吗?”

可是,孩子的想法又是什么呢?“考卷中明明也有答对的题目,爸妈却只挑剔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

替孩子的行为画圈圈,他会产生无比的干劲

漫画中的妈妈,跟孩子说:“这里做对了!”考试卷上有“○”也有“×”,爸妈把注意力放在哪个部分,会令孩子高兴呢?哪一部分能激发孩子觉得“好开心!我一定要更努力。”

如果是我,绝对是爸妈注意到“○”对的部分。有人认同自己的长处、称赞我做得到的事,那就能产生无比的干劲。

“这个炸猪排,简直太好吃了!”
“谢谢妈妈每天辛苦准备美味的晚餐。”

我真希望家人能对我这么说。这样的话,我一定能够开心地想“要再做更好吃料理给家人吃!”要是平常能得到很多赞美,就算偶尔有批评,一定也能坦率接受。之后,只要看到伟伟自动去刷牙,我也会经常赞美他:

“你好棒、好乖!”
“伟伟的牙齿刷得好干净,一定觉得很幸福!”

伟伟觉得自己受到关注,总是笑嘻嘻的。另外,我也开始留意各种“○”的行为来赞美他。当他帮我拿报纸时,对他说“还好有你帮忙∼”;对慢条斯理的侬侬则说“你不慌不忙,很细心呢!”人就像植物一样,受到光照的部位会成长得更好。“○”或“×”的行为举止,也会透过你的赞美及批评而增加。

对了!还发生过一件事。有次我不小心把味噌掉到地上,一旁经过的伟伟说:“味噌掉在地上了。”

我内心嘀咕:“既然看到了,干嘛不帮忙擦干净?”不过,内心另一个声音提醒我:“等一下!”我寻找“○”的部分赞美伟伟:

“谢谢你告诉我。”

你猜后来怎么样了?原本已经走过去的伟伟,竟然转过身来,特别跑回去把地板擦干净!这件事令我感受到“肯定”的惊人威力。只要随时留意,从孩子的行为“找出○”,家中气氛必定能焕然一新。

─ ─摘自:《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采实文化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小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传统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慑,直到内心产生一根无形的杖而实现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词明确地表达“杖”是象征规矩、象征着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传达两方面的重要讯息。首先,是规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为触犯了规矩。
  • 我对体罚的观点非常明确,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是对父母来说,有几项要求。
  • 愈来愈多研究证实,能否成功地在婴儿的吃睡上设定界限、建立规律,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智力和行为发展。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个规矩,不仅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也会影响父母今后为孩子建立规矩的意识和信心。
  • 有句古谚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意思是调教媳妇要从媳妇刚嫁进门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孩时做起。但是“婴孩”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零到两岁左右都可以称为婴孩。
  • 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将会影响我们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么。许多父母之所以无法发现子女的才能,是因为父母本身就已经提错了问题。
  • 如果想知道孩子有什么才能、喜欢什么活动,就应该主动提供他们尝试各种活动的机会,因为没有做过就无法知道孩子喜欢什么。
  • 得庆幸的是,现代的父母都会提供孩子很多机会去尝试各种经验,让他们学美术、音乐,也给孩子很多机会去学各种运动,更别说闲暇时常会带孩子去旅行、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这种父母真的很让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别注意两点就好了。
  • 孩子再怎么喜欢一项活动也很难长久钻研探究,一开始因为喜欢而做的事情也很快会失去兴趣......
  • 如果想协助孩子获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时能尽全力、不会屈服于挫折、主动挑战,该怎么做才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