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跪坐体现内涵与养生 汉唐古风端庄大气

郑孝祺
font print 人气: 5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10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郑孝祺综合报导)跪坐(正坐)是华夏古人的传统坐姿,正确的跪坐姿势优雅,体现出中华文明端庄和谦恭的仪态。历史上先秦汉唐的人们身穿宽大飘逸的服装跪坐于地,有一种大气的美韵。从“促膝谈心”和“举案齐眉”等成语,也可看出古人的文化。跪坐不仅体现出一种修养和风韵,从养生角度看,对人体健康也大有益处。

跪坐是一种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端庄大气,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

古代行武之人是在左侧佩剑的,所以坐下来前,成单腿跪姿态;随后再弯曲右腿,膝盖距离一拳宽度;站起来时,先起右腿,再起左腿。文人的坐法是先弯腰,成鞠躬姿态,身体重心降低,随后双膝着地。坐后和女子一样,是双膝盖并拢,双手平压在前面。平日起居,可以用前一种,但是祭祀、跪拜必须用后一种。

始有礼仪之正 方可有心气之正

中国古代是礼仪之邦,“坐”也不能例外。内在礼仪就是外在礼仪的更深层体现。古人凡事讲“正”,讲中和之气。“故始有礼仪之正,方可有心气之正也”。当人们端坐着,也是对自身内在礼仪的一种修养。

在古代,“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臣之间很讲究礼仪。当臣下礼拜君王的时候,君王严肃恭谨的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端庄严肃,表现中华古人处世严谨。若不跪坐,则是对大臣的不敬。

《史记》卷七十九“范睢蔡泽列传”载: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闲,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史记索隐》关于“跽”的解释是:音其纪反。跽者,长跪,两膝枝地。其中“跽”(音计),即跪坐。

可见,在这里,秦王跽而请,范睢拜,秦王亦拜,双方都以礼相待,非常儒雅。唐代画家闫立本所画的唐太宗接见西域使团的画中,也是如此。跪坐是一种恭谨虔诚的方式。

跪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

跪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协调统一,拥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气质。(网络图片)

在古代,两个人是跪坐在地上的席子上,对坐谈话,谈得兴起,不知不觉越来越近,膝盖都碰到了,就叫促膝谈心。有时席子比较大,可以坐几个人,而割席就是绝交的意思。

古书中对于标准有礼的坐姿有一些记述,如西汉时士大夫宋忠、贾谊,有一次听卜者讲解卜筮,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顺理成章,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猎缨正襟危坐”,即整理冠带,正一正衣襟,危坐,就是挺直腰板,端正的坐好,以表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

古时君子士大夫十分重视自身道德礼仪的修养,所以即使平时闲暇之余,也要做到约束自己的言行,如东晋的陶侃便是“职事之暇,终日敛膝危坐。”

先秦时期,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斥责。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被孔子批评,并用手杖轻敲其小腿,即“原壤夷俟”一说。

跪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提升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协调统一,拥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气质。而正坐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古人对待天地的态度。跪坐于地,表达了对天地的敬畏。

跪坐的渐失 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唐之后胡风盛行,才渐渐改为高坐,也就是“胡坐”。就是垂足而坐。宋之后跪坐被逐渐取代,中国人一直到清朝还是有跪坐,这种坐姿并没有彻底消失。跪坐在古代被流传到日本,并被保留至今。

从“跪坐”到“椅坐”,“立体”起居改变了中国人的心理和精神气质。古人跪坐在席上,双膝相依四目相对,身体距离与心理距离都离得很近,很容易坦诚相待相互交心。

现在两个人面对面坐在椅子上再“促膝”在一起,会觉得别扭,旁人看来也觉得不伦不类。人与人原来诚挚地正面相对,变成了坐在椅子上侧身相顾,或是隔着桌子拉开了距离,坦诚、信任的品格从此渐失。

正是跪坐礼仪的逐渐消失,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由端正平稳变成了歪斜不定,原本的典雅变成了慵懒散漫。曾经有过的先秦的深邃、魏晋的灵睿、盛唐的雍容大气,汉唐汉民族的精、气、神也从此渐渐消失。

跪坐有益养生

跪坐不仅体现出修养,也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是一种锻练,对身体存在诸多好处。习惯跪坐能减少驼背的发生,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比较低。

中医上说,膝盖是筋之府,也就是说,膝盖是筋藏身的房子,是筋的汇聚点。《黄帝内经》又说“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跪膝法还具有养肝护目的效果。

跪坐可以刺激人体的胃经脾经以及肝经,保持其通畅。这几条经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即便是身体虚弱的成年人,脾胃不好,以及肝火太旺,还有普遍存在亚健康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跪坐来逐渐恢复健康。

跪坐可以刺激到小腿胃经,使血液充盈到足三里这个穴位。足三里堪称人体第一要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很多人足三里这个穴位并不敏感,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血不下行”造成的。这个情况可以通过跪坐来解决。

跪膝法

还有一种养生方法叫跪膝法,两腿跪在比较厚实、柔软的物体上,像沙发、床垫之类的东西上,然后用膝盖走路。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处凹陷,外侧的凹陷就是犊鼻穴。它是胃经上的穴位,此处气血旺盛,是强壮身体的穴位。

跪膝法正是因为打通膝盖上的犊鼻穴,使体内的气血下行,运输到膝盖处,膝盖上的新鲜血液多了,自然就可以润滑“生銹”了的膝关节,减少膝关节的磨损。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而跪膝法打通气血,就好像给膝盖上了润滑油,不但行动方便了,疼痛也就减轻了。**

责任编辑:李晓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蒙市的侨心国语学校,五月二十五日举办open house“我爱侨心园游会”吸引众多家长学生及社区民众前往。
  • (大纪元记者洪梅韩国首尔报导)4月6日是韩国寒食节,这是自古以来源自于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韩国几千年来一直在沿袭和承传着这个节日。在韩国,寒食节和中秋、端午、新年一起并称为韩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 鞠躬即弯身行礼,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礼节形式,起源于中国的商代,是一种对他人表示尊敬的郑重礼节。
  • 在中华传统礼仪中,对人的行坐举止自古以来就有良训。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弟子规》就有:“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的说法。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形成的在婚礼中采用的隆重礼节。这种古老的乡风民俗在其悠久的地域文化中源远流长。
  • 华人普遍使用的筷子,古时又称“箸”或“梜”。《说文.竹部》:“箸,饭攲也。从竹,者声。”《辞海》注释︰“攲是古代巧器。”因此箸的本意就是指夹取食物的用具。
  • 为庆祝孔子诞辰2563周年 (公年前551年)﹐弘扬中华伦理道德﹐学习孔子哲学思想﹐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纽约中华公所、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于9月22日在曼哈顿华埠,假华侨中文学校孔圣体育馆共同举办第七届“大纽约地区祭孔大典”。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为推广各类中华传统民俗艺术,丰富老师课堂教学,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及中国戏剧工作坊合办“皮影戏”系列讲座,继上周末教授“皮影戏教学制作”后,5月24日、25日将开办“迷你剧场”,免费教授中文学校教师级青年文化大使协会(FASCA)学员。
  • (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综合报导)庆祝端午节,龙舟竞渡是中华传统主要民俗活动。台湾地区的龙舟赛以“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规模最大,今年共计有233支队伍参加,2日下午各组冠军出炉,举行闭幕颁奖典礼划下圆满句点。今天台湾各地除了龙舟赛热闹非凡外,吃粽子、立蛋、取午时水等也让民众快乐度过端午佳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