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财不积德 到头一场空

font print 人气: 158
【字号】    
   标签: tags:

很多人不以为积德有用,而攥在手里的万贯家财,却是实实在在的!其实啊,积财不积德,到头一场空。下面的几则古人的真实故事,就是让现代人引以为戒︰

清人汪道鼎在《坐花志果果报录》里讲了这样两件事:

姜元龙是金山县张堰人,他是务农致富。但其所购置的田产,大半都是用心计得来。他一方面放高利贷,见谁家有良田美宅,一定会趁别人遇到困难时借高利贷给他。因利滚利,时间一久别人难以偿还,姜元龙就趁机收走别人的田产。这样连贱买带没收,二十年间得田数千亩。

后来,姜元龙生了个儿子叫姜德璋。姜德璋游手好闲,不理家务,才二十岁就热衷嫖娼赌博。他每次出门一定带几张田契作赌资,经常抵押出去借别人十两银子的高利贷,再将银子赌光。

等到第二天他去写借据,别人又会故意骗他:“昨天你向我借五十两银子,怎么隔夜就忘记了?”姜德璋也不争辩,就写下五十两银子借据给别人,可能根本没想过还钱以保住田产。别人见他容易欺负,群起坑骗他。不到十年,姜德璋就挥霍尽家产,穷饿而死。

周圣章是丹阳县黄堰桥人,家境本来小康。乾隆某年,麦子大丰收,大麦每石才二百钱。周圣章有百亩麦田,收成又比他人好,收获了很多麦子;当年周圣章又连续筹到几笔钱,全部用来买麦子,一共囤积了将近四千石麦子。

到了第二年大歉收,春秋两季都颗粒无收,米麦价格很昂贵,周圣章还是闭门不卖。等到冬天运河水浅的时候,商贩无法通航,连麦种都吃光了,这时只有周圣章有囤积的麦子。

于是附近居民都来找周圣章买麦子,周圣章开始还不答应,等别人再三乞求,才允许一亩田换一石麦子,麦子里还要掺糠秕。周圣章就这样用四千石麦子换来满满一箱子田契,得田五千亩。

他本来就节省吝啬,又善于聚敛,不几年就田产过万亩,金钱堆积如山。可周圣章一直没有儿子。他百般祈祷,到晚年才得一子,因为是他六十八岁所生,就取名六八。

周六八不到十岁,周圣章就到寿了。周六八长大后,视金钱如粪土,每次出门一定带很多银子,花光了才回家。有时实在花不尽,周六八就把银子丢进路边田里。当时推行社仓法,选一户乡里殷实人家当社正,差事落到周六八头上。

乡里人欺负他稚嫩软弱,凡是从社仓借米的人都是有借无还,周六八每年赔偿仓粮无数。周六八又生性好赌,一掷千金,因此家道日益衰落,只好卖产度日。周六八卖产时,田契来不及写,竟刻板印刷,偌大家产一下子就被败光卖尽。

到周六八死时,他家已经没有一间屋、一亩田。汪道鼎说:“我父亲担任丹阳县主簿时,周六八儿子穷困潦倒,充当门卫糊口。至今丹阳县人骂别人是败家子,一定骂他是周六八。”

福分由德而来,祖上不给子孙积德,无福受用的子孙就会败家。恶有恶报,欺负人者,他下半辈子或他的后代也会遭到被别人欺负的报应。从以上两则事例可以看出,一个人为钱出卖良心,对自己实在没有真正的益处。

再讲一个贪官的故事,绍兴府有一位布政,是一省的最高长官,他却贪得无厌,贪污积累数十万财产,丢官回乡后,买了千顷良田,成为县里面富甲一方的人物。布政的爷爷多次在梦中警告他:“冥府的谴责就要到了。”但布政根本不相信。

布政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是整天只知吃喝嫖赌,纵欲无度之徒,年纪轻轻就都死了。布政后来患病瘫痪在床。他的儿媳和孙媳都不守妇道,名声很坏。很多人来占布政的便宜,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到临死时,他所有家产已荡然无存了。

死前,他睁大眼睛大声喊道:“我官做到布政不算小了,田产有千顷也不算少了,都是在我手中得到,也是在我手中失去!”说完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这个布政遇到的所有不幸,不就是上天在惩罚他,让他偿还自己欠下的业债吗?而且还有阴间的惩罚在等着他呢!可怜这个布政临死都没弄明白,善恶有报,违背天理即使得到一时私利,迟早自己也要如数偿还。

还有一个平民的故事,清康熙辛亥年间,因为天旱,七月十五日那天,在昆山榭麓这个地方,有夫妇两人正在汲水灌田,谁知忽然雷雨大作,一声惊雷过后,丈夫遭雷击而死。周围的人都不解,他平时的品行还算诚实,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呢?妻子哀叹道:“只为十八斤肉啊!”人们很纳闷,争相询问。

妻子说道:“去年冬天他到城里交税,把船停靠到岸边时,发现一空船上有一块肉,没人来取,便趁机拿了肉赶紧回来。称量后,那块肉有十八斤重。其实这块肉是住在岸边的一富户人家的,富户家中的奴婢在船上洗肉,因为遇到其他事暂时离去,等回来时发现肉已经没了。回家后,女主人非常生气的责打她,结果失手将她打死。男主人为此恼怒于妻子,责怪妻子做出这种事会家破人亡的,妻子一气之下也上吊自杀了。我丈夫之所以遭雷击而死,就是这个原因啊!”

贪图不义之财,人还因为自己得了好处而窃喜,其实这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祸。神目如电,不要以为没人知道就可以暗中做失德之事,即使为了一点小利,也可能酿成大祸,这个故事不就是这样吗?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清代时,有一县丞候补去江苏,委任他接替前任县丞管辖四个团镇。他携带家眷赴任,到任时,前任官因病已亡故。这一年遭水灾,朝廷下令一方面免除百姓钱粮,一方面由政府发放赈济。
  • 语云:“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丰富、内涵最大的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甚至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
  • 石雕为雕刻艺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最常见的要数石狮雕刻。在古代,石狮多见于佛教寺庙,帝王将相的府邸,或者是官府的衙门,到了元代以后 一般百姓才开始使用。
  •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一百四十一岁才仙游。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 百家学说,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称为“圣童”。
  • 德性是上天赋予人的良知本性,是人生命本质中最美好的东西。因此能够保持善性和不断升华道德,就是人最应该力行的。君子喜欢看善书、行善事,不仅自己行善,而且提倡、推广到四方,感化世人,使人觉悟而由此带来福祉,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所以古语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中国古书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因果报应的内容,行善济人得善报,行恶害人有恶报,倡导人们遵循天理,多行善事,才会有好的际遇。由于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桓荣被任命为议郎,教授太子读书。桓荣博学敦厚,光武帝对他十分满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