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正义(38):仁者爱人

--“仁”与“爱”中觅真谛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气: 1790
【字号】    
   标签: tags: ,

作者︰子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仁,作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首,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常联系着“爱”一同使用,所谓“仁者爱人”。那么“仁”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何以常与“爱”关连而用?答案还得从文字中去寻找。

仁,从人、二,人亦声,用待人如己、与人并立、使人并立表示对人亲善、尊爱之意,即仁爱。细分,至少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由己及人,亲善待人、平等尊重。如: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二,关爱他人,惠益他人。如:

◎《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仁”的着眼点是益他,没有对自我利害得失的纠结,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还综合例举仁的五个方面: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仁”的内涵是如此丰富,涉及的领域是如此关键,因而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社会形态。所以中国传统社会,对于“仁”的重视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书.泰誓中》说:(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不如周有仁人)。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上面讲过,“仁”的本质很重要的一点是“仁者爱人”。那么这个“爱”又是什么意思呢?这裏的“爱人”又是怎么一个爱法呢?

爱,字本作“㤅”,金文从心、旡(ㄐㄧˋ jì,饱食打嗝儿形),旡亦声,以心系其食饱表示关心、亲慕之意,即关爱。

古玺文稍讹,尚显其意;篆文(一形)承之整齐化;为了表意清楚,篆文二形又另加意符“夊(suī ㄙㄨㄟ,倒“止”,反向的左脚,表徘徊)”表示,以强调反复力行以施实惠、关情之意。

隶变以后写作“爱”,成了从爪(覆手)、冖(ㄇㄧˋ mì,覆罩)、心、夊会意,表示身体力行地施与心中的亲慕、关怀之情。

可见“爱”的内涵,首先是发心,发自内心。而这个“心”所关注的,是人最关键的实际问题(食饱)。《道德经.第十章》中讲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论语.学而》中孔子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裏面的“爱”都侧重于这方面。

上古人心纯朴,说关心那是真关心,真关心就会付诸行动。后来人心变得复杂,言行不一定一致,所以小篆在“㤅”的基础上又加出了“夊”,以强调付诸于行动才算“爱”。再后来,把“爱”表现得更细致︰

爪--你得亲自操作;
夊--你得亲自力行;
心--你得发自内心(心居中);
冖--对方愿意接受和能够接收得到。

所以,光是口头说说而没有实际行动,那不算“爱”;不是发自内心的关怀的,那也不算真爱;不顾对方的需要、不管实际效果,那也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发心、行动与实际效果的完整统一。

因为“仁”侧重于理念与价值取向,所以它的展现,很多是通过“爱”来实现的,因此古代往往“仁”、“爱”连用。即如孟子所言:“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厂鱼肉百姓、心狠手辣
  • 造恐怖的特务机关东厂
  • 这事发生在元朝年间,广东的盗匪,渡过长江,占据瓜州和镇江两地。朝廷派大军,集中水军兵船在焦山,堵住他们顺江入海之通路。水军中有一名姓李的,原来是军船上的舵工,因劳积资深当上了把总。他行为放肆,经常夜间出去抢劫。
  • 北宋熙宁七年,嘉兴僧人道亲,担任秀州副僧正。他有一天游历温州雁荡山,从大龙湫回来,想到瑞鹿院去。
  • 人都有缺点和犯错的时候,以权势压人,最多只能让人表面服从;而宽恕大度待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心。魏霸就是因为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待人宽恕,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所以周围人都很信任、服从和尊敬他。
  • 《尚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意思是说顺着天道而行的,就是吉祥;违背天道而行的,就是灾殃,这就像影子随形、声音有回响一样。
  • 若是能够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恭慎自己,顺应天理,那么心就会与天道相合,静则杂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自然就会得到善报。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恶报也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他们的福分与寿算,忧患也就会跟着接踵而来。
  • 中秋诗是明月的诗,人们把思念、祝福寄托于明月,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
  •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中秋月如圆盘,象征团团圆圆。人们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