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中庸思想

font print 人气: 103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什么是中庸呢?或许很多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知中庸的真实内涵,往往以为中庸是平庸为为、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等,其实不然。

“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章。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是说,上天赋予人善良的本性,按照自己善良本性去行事就是遵从大道,而不断按大道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就被儒家称为教,这里也就是修炼的意思。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所应遵循、所要信守的大道及原则,不可有片刻的离开。如果是可以离开,可以放弃的话,也不是真正的正法大道了。

那麽作为君子,即使看不到、听不见大道的真实展现,也要坚信正道的存在,谨慎的约束自己,小心翼翼的把握好自己。哪怕是在无人看到和无人注意的时候,仍然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不可有丝毫不符合道的表现,就算是一个人独处之时也应如此。

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表达出来,在心中时要保持中正,称之为中;若要表达就要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中,而和乃一切事物要遵从的大道。天地的稳定长存,万物的生长繁衍都是靠“中和”才得以顺应天命,常居道中。

(Fotolia)

“致中和”包括“中”与“和”两部分︰

“中”主要是指对儒生内心的要求--“中立而不倚”、“喜怒哀乐之未发”。“人之初,性本善”,要想回归人原本的善念,就要不抱一丝后天形成的偏见、成见和情绪看问题,心态纯正而不陷入执著之中。

可见,传统文化谈到的中庸是天知、地知、自己良心知的心性修炼。而不是现在人所谓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中庸观,君子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修炼,为了顺应“天命”而“取中”;小人恰恰相反,嘴上说中庸,心里并没有强烈的天命、天良的概念,没有心法的约束,而是无所忌惮,所谓的“中庸”只是为了符合个人利益和被灌输的观念。

“和”主要是指对儒生行为的要求--“和而不流”、“发而皆中节”。孔子认为君子在世俗之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既不能行为失常,又不能同流合污,事事都不能走极端。

君子不做“素隐行怪”的事,在人群中要不显山不露水,谁也不知道君子内心修炼到什么境界,君子自己内心却要“遵道而行”,一生无悔,不因看不到效果而“半途而废”,孔子认为这只有“圣者”才能做到。

(Fotolia)

儒家经典中所推崇的“和”,不是“和稀泥”,而是“择善而从”。孔子曾称赞舜帝和颜回处世做到了中庸,他所推崇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真实含义是“隐恶而扬善”:

看到别人恶的地方,不去仿效而是引为己鉴,使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去纵容,而是劝别人弃恶行善;这样恶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就会销声匿迹。看到别人的善行,不心生嫉妒而是佩服学习,使自己也同样做好;不去抹杀掩盖而是到处宣传弘扬,使善行遍布天下;这样善就会茁壮成长,发扬光大。

这里有个基点问题,就是必须明辨是非善恶,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言“和”与“取中”,因此隐恶扬善是中庸的前提。

孔子一再强调人要学会分清善恶,善恶形势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孔子认为南方君子宽容忍让、以德报怨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北方强者英勇无畏、至死不渝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那人该学习哪一种呢?

(Fotolia)

孔子认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在国家符合天道运行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积极配合的谦谦君子,这样才能越变越好;而在国无道时,就要做一个坚持真理、至死不变的正义斗士,这样才能抑制邪恶。

以上谈的中庸,体现在人精神上的不断升华。一般人理解的中庸,含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似乎被看作没什么人生志向的中庸,这往往是强调人对名利的追求。

其实,人追求正法大道的心应是永无止境的,这是中庸的一面,而人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又应顺其自然,这是中庸的另一面。

假中庸的人,在处世原则上不分善恶,没有求真向善的志向;在物质利益上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谈中庸的基点也是从维护利益出发,从而曲解和变异“中庸”的内涵。

如果我们能回归中庸的本意,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一生都要勇于追求,不可片刻放弃的东西,而在物质利益上则看淡点,放弃过多欲望和执著,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的人生幸福。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 “相由心生”一词在神传文化中佛道两家都有所用。这里的“相”一般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事物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变化万端,都由于人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状态。
  • 前,在摩竭国有个观园,里面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 墨子单名一个翟字,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曾任宋国的大夫。他平时编撰著述经学典籍,更勤于道家方术的修炼,提倡勤俭节约。曾有著作传世,着录《墨子》一书。
  • 我们总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那么信仰与文化之间是怎么个关系呢?
  • 明代医学家李橚在中医启蒙书《医学入门》中的最末一章,讲到了“习医规格”。这是李橚在成书之后,于明朝隆庆辛未年的冬天,应卢廷和、何明善、李星、侄子李时思等人的请求,谆谆告诫晚辈们要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神传文化,然而近几十年,由于信仰马列的中共窃取了中国的统治权,不仅在中国摧毁了神传文化,更用无神论思想毒害了几代华夏儿女。
  • 德乃做人之本,自古以来人们荐才举贤首先是以道德作为衡量的标准。
  • 历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多不是因为无才造成的,无德才是人之大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