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性别自选法案”

青少年导师:品格培养最重要

人气 22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12月21日讯】纷纷扰扰的校园“中性卫生间”争论随着大温“市选”的结束似乎再次告一段落,而处于争论焦点的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挥之不去——“性别自选”是不是解决跨性别学生所面临的困扰、心理健康、忧郁症、自杀率等问题的最好办法?不少学生及家长对于“性别自选”可能引发的影响感到忧心忡忡。
  
姑且跳出反对者与支持者谁对谁错的纷争,抱着对所有孩子真切的关爱、尊重和包容,让我们关注孩子们所面临的困扰,尝试迈出探讨对策的一步……

变性手术非解决办法

“美国最权威医科大学心理部门主管Paul McHugh在《变性手术非解决办法》(Transgender Surgery Isn’t the Solution)一文中披露,变性者在接受变性手术后很可能一辈子都须要服用荷尔蒙,而变性人的自杀率为非变性人的20倍!”
  
“在校园里多建几个厕所没有问题,关键是‘跨性别厕所’背后的观念,例如鼓励教师指导有性别挣扎的学生服用药物以推迟性别特征发育,以及让孩子从幼儿园就接受性别不是与生俱来的观点——这些观念会影响孩子(可能一开始年幼的孩子会觉得混乱,几年后则可能慢慢接受),10至15年后很可能为社会‘制造’一批变性人。”

图:身为公司总裁的何锦陞(Kenneth Ho)有12年与青少年团体在一起并作为年轻人导师的背景,他认为:“问题不在变性,而在于人的品格培养。” (图片由何锦陞提供)
  
基于以上的理论依据和个人思考,32年前来自香港的资深移民何锦陞(Kenneth Ho),向大纪元表达了他对于变性人所处困境的担忧、对于“性别自选”可能带来后果的担忧,以及帮助当代年轻人面对困境的一些个人建议。身为公司总裁的何锦陞关心青少年教育,有12年与青少年团体在一起并作为年轻人导师的背景,2014年更参与了列治文市教育局学委的竞选。

心理问题宜向内心寻答案

对于跨性别学生面对的心理健康等困扰,何锦陞认为Paul McHugh的理论阐述得很到位:很多人以为有变性倾向,就要去做变性手术,但不明白可能是自己在与人相处方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往往变性手术很成功,但他们仍然是“不开心的人”,其实他们选择变性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带来的问题。“所以问题不在变性,而在于人的品格培养。”
  
何锦陞提出:加拿大学校对学生缺乏基本道德的培养,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没有树立起年轻人的个人品格,如尊重、诚信、爱,等等,导致孩子与人相处出现障碍。而在学校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家长则应负起建立孩子道德观价值观的责任。“北美家庭制度崩溃,西人离婚率超过55%。65%以上的年轻人要与后父或后母一起生活,与家人间的相处成为问题。西人父母通常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与孩子之间往往‘互不相干’,孩子的利益未必受到完全关注。而华人通常秉承传统观念,尤其海外华人较保守,对子女教育关注度比西人强。”
  
何锦陞估计《性别自选法案》下一步可能会在温哥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实施,他担忧会对卑诗校园学生带来不利影响。他呼吁海外华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于本地多元文化社会,让社会听到华人的声音,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他人。“尤其在列治文市,华人人口将近占一半。今年市选华人的投票率比往年都高,可能达到了15%。”

事件回放一:
关于“性别自选法案”

卑诗各城市教育局正准备修改2004年出台、防止教职员和学生因性倾向与性别认同受歧视的旧法案:跨性别草案,将进一步开放学生的性取向及性别识别教育尺度,包括学生可自行选择性别,要通过一个对跨性别人士更保护周至的新法案。法案将为教职员提供指南,以支援一小群孤立和脆弱的孩子——让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变性和性别未能自我确定人群-酷儿/同志)学生在校内感到安全自然。
  
温哥华教育局解释修订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LGBTQ+学生,并帮助他们专注学业——LGBTQ+学生比起其他非LGBTQ+学生,企图自杀的可能性高4倍。在大温地区的温哥华市,法案已于2014年6月通过修订并且实施(以温哥华伟景Vision Vancouver占多人的温哥华教育局9名学委投票决定,以7赞同2否决通过)。
  
此事件引起温市内外社会各界不同反响。一些本地跨性别权益倡导人士则对教育局的做法表示欢迎,认为有助减少跨性别学生受欺凌情况;而持传统价值观的家长(其中不少华裔)普遍表示反对,认为该法案的实施与反欺凌并没有直接关系,“反欺凌”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实行。本纳比市公民协会表示不赞成推行这种做法。

事件回放二:
“性别系列手册”条例

早在2011年卑诗省教师联会已指导公立学校教师使用课堂手册《性别系列:教育工作者须知》(Gender Spectrum-What Educators Need to Know),从幼儿园开始把“性别系列”的观念教给儿童:性别不止男女两种,而是一个系列;性别是思想的产物,是社会概念,而不是生理特征,不因与生俱来而固定;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的性别身份可以不停地发展变化,可以自由选择性别,选择做男人或做女人,或者今年做男人,明年做女人,或者同时既做男人又做女人。学生可以不经过家长同意、按自己认为的性别填写表格,学校要为其保密。
  
如果孩子尚未考虑好是否变性,可先使用激素抑制剂阻止第二性征发育,避免将来手术的痛苦和昂贵的费用。学校要提供“性别中立”的厕所和更衣室;雇佣“多样化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的职员”,以便言传身教;老师不要用“男孩和女孩”或者“女士和先生”来称呼学生,以免传递传统性别观念;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和重新设想一切传递传统性别观念的书籍和故事,例如“如果睡美人是个男孩会怎么样?”如果学生坚持传统性别观念,老师应质问他们:“你的信仰是从哪里来的?”
  
经过修改后的法案与之前的草案相比较,改动最大之处,是对学生的性别定义和性别表达做了新规范,提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自己的性别定义来决定着装,同时将跨性别定义为包括接受了医疗变性和未接受医疗手段,但更改了着装、发型和名字的人群(详见卑诗教联BCTF网站Gender Spectrum Handbook)。

事件回放三:
反对与支持的分歧点

反对者质疑新法案能否同样保护在校的非LGBTQ+学生,确保没有学生会受到新法案的负面影响,并质疑教育局有什么方式可以阻止一个男性只是改变他的穿着并自称是个女孩就可以使用女孩的洗手间或是更衣室?是否有任何计划以确保该法案不会被别有用心人士假装成跨性别人士滥用。“在最新修改的法案中,增加了设立‘中性卫生间’条款,以方便性别认知与实际生理不同的学生使用,但却未删除较早规定的、学生决定性别后可选择符合性别的厕所与更衣室的条例,这将对其他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支持者则强调:若家长仔细阅读草案内容,或会发现草案不会令其他学生陷入不安全境地;修订草案的目的是为跨性别学生提供安全、包容的校园环境,同时给学校教职员作出指引,让他们能够有效处理跨性别学生的问题;温哥华教育局在修订草案时做过专业咨询,包括邀请温哥华沿岸卫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人员和心理专家提供意见。
  
而反对者称学生无需做医学上的性别修改、只要改变服饰或名字,就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性别,此举有违专业医生的建议,与现行医疗组织广泛接受的做法相矛盾和抵触(这些权威机构包括国际卫生组织WHO,全美精神科协会APA,内分泌研究协会,全美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学院,世界性别变异人士健康协会WPATH)。一些反对者则质疑教育局:如何证明新法案是对跨性别学生最好的做法?又如何证明这些新法规足以解决跨性别学生的困境,例如骚扰、自杀率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资料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邓林

相关新闻
加拿大安省教育局资讯 上网查阅
加拿大英皇教育集团总裁访台南县考虑设校
加拿大教育系统使第一代移民子女受益
加国调查:家庭收入影响年青人得到高等教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