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孝悌 谦和礼让(下)

作者 : 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一日,许武致家书于二弟,书曰:“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极荣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

许晏、许普得书,即日同上疏辞官,天子不许。疏三上,天子问宰相宋均道:“许晏、许普壮年入仕,备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屡屡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许武久居林下,而晏、普并驾天衢,其心或有未安。”

天子道:“朕并召许武,使兄弟三人同朝辅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于至诚。陛下不若姑从所请,以遂其高。异日更下诏征之。或仿先朝故事,就近与一大郡,以展其未尽之才,因使便道归省,则陛下好贤之诚,与晏、普友爱之义,两得之矣。”

天子准奏,即拜许晏为丹阳郡太守,许普为吴郡太守,各赐黄金二十斤,宽假三月归省。公卿俱送于十里长亭之外。

许晏、许普二人,星夜回到阳羡,拜见了哥哥,将朝廷所赐黄金,尽数献出。许武道:“这是圣上恩赐,吾何敢当!”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许武率领二弟先祭奠了父母,随即设宴遍召里中父老。

许氏三兄弟虽都做了高官,却从不以富贵骄人,众父老得请俱到。许武道:“下官此席,专屈诸乡亲下降,有句肺腑之言奉告。”众人道:“愿拱听金玉之言。”

许武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众人惊惶无措。两个兄弟慌忙跪下,问道:“哥哥何故悲伤?”许武道:“我的心事,藏之数年,今日不得不言。”指着许晏、许普道:“只因为你两个名誉未成,使我作违心之事,冒不韪之名,有玷于祖宗,贻笑于乡里,所以流泪。”于是取出一卷册籍与众人看,原来田地屋宅及历年收敛米粟布帛之数。

众人还未晓其意,许武又道:“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有所建树。不想我虚名早着,遂先显达。二弟在家,躬耕力学,不得州郡征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说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我故倡为析居之议,将大宅良田等悉据为己有,度吾弟素敦爱敬,决不争竞。

吾暂冒贪饕之迹,吾弟方有廉让之名。果蒙乡里公评,荣膺征聘。今位列公卿,官常无玷,吾志已遂矣。这些田房等都是公共之物,吾岂可一人独享?这几年以来所收米谷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众父老到此,方知许武先年析产一片苦心,齐声称叹不已。只有许晏、许普哭倒在地,道:“做兄弟的蒙哥哥教训成人,侥幸得有今日。谁知哥哥如此用心!是弟辈不肖,不能自致青云之上,有累兄长。今日若非兄长自说,弟辈都在梦中。兄长盛德,从古未有。只是弟辈不肖之罪,万分难赎。这些小家财原是兄长苦挣来的,合该兄长管业。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许武道:“做哥的力田有年,颇知生殖。况且辞官归里,便当老于耰锄。二弟年富力强,方司民社,宜资庄产,以终廉节。”许晏、许普又道:“哥哥为弟而自污。弟辈既得名,又欲得利,是天下第一等贪夫了。不惟玷辱了祖宗,亦且玷辱了哥哥。万望哥哥收回册籍,聊减弟辈万一之罪!”

众父老见他兄弟三人交相推让,你不收,我不受,一齐向前劝道:“贤昆玉所言,都则一般道理。兄长若独得了这田产,不见得向来成全两位兄弟这一段苦心;两位兄弟若径受了,又负了令兄这一段美意。依吾辈愚见,宜作三股均分,无厚无薄,这才见兄友弟恭,各尽其道。”他三个仍你推我让。

那父老中有前番那几个刚直的,挺身向前,厉声说道:“吾等适才分处,甚得中正之道,若再推逊,便是矫情沽誉了。把册籍拿来,待吾等与你分剖!”许武弟兄三人更不敢多言,只得凭他主张,当时将田产配搭三股分开,各自管业。

中间大宅,仍旧许武居住。左右屋宇窄狭,以所在粟帛之数补偿许晏、许普,他日自行改造。其僮婢亦皆分派。众父老都称为公平,许武等三人施礼作谢,邀入正席饮宴,尽欢而散。

许武心中终以前番析产之事为歉,将所得良田之半,立为义庄,以赡乡里,许晏、许普闻知,亦各出己田产一半相助。里中人人叹服,又传出几句口号来,道是:“真孝廉,惟许武;谁继之?晏与普。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呜呼,孝廉谁可比!”

许晏、许普三月假期后,打算纳还官诰,许武再三劝谕,责以大义,二人只得听从,各携妻小赴任。里中父老又将许武一门孝悌之事,备细申闻郡县,郡县为之奏闻。 圣旨命有司旌表其门,称其里为“孝悌里”。

后来三公九卿皆荐许武德行绝伦,不宜逸之田野,累诏起用。许武婉辞,有人问其缘故,许武道:“两弟在朝居位之 时,吾曾劝以知足知止。若今日复出应诏,是自食其言了。况今贤才辈出,吾愿躬耕乐道耳。”

许晏、许普到任,守其兄之教,各以清节自励,大有政声。后闻其兄高致,不肯出仕。弟兄相约,各将印绶纳还,奔回田里,躬耕乐道,奉其兄为山水之游。正可谓一门三孝廉,美名遍天下。许氏子孙昌茂,累代衣冠不绝,后一直称为“孝悌许家”。

后人作歌叹道:“今人兄弟多分产,古人兄弟亦分产。古人分产成弟名,今人分产但嚣争。古人自污为孝义,今人自污争微利。孝 义名高身并荣,微利相争家共倾。谦和礼让福运长,孝悌传家万事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孝悌是做人之本,使人懂得感恩和回报,知礼敬的重要,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古人重天理良知,敬天礼地,与人为善,世风祥和,人们对任何东西都能体现出不争的美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祸。由于屠夫的理智,在利益和天良面前,选择了后者,家里才免遭了灾祸。
  • 新年前几天,家人购置年货,我力说过年不妨稍宽余点,但大体够用就行,不要买的太多。家人说,大过年的,东西只能多不能少,家家如此。劝说无果,年货自然就买的多了。
  • 德乃立身之本,重德者自然会见善乐行。行善之人虽然不求他人回报,但天理昭彰,也必定惠赐给善果福报的,有的甚至还会就此改变困顿的命运,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报,正如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明朝末年的袁公,重德行善,失子复得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物化形象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适合了。尽管大家对这一熟知的流行谚语褒贬不一,理解各异,但至少表明了楚人与凤确实具有很深的历史渊缘。
  • 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思想,并以“义”和“利”区分君子和小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出君子和小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君子重道义,小人则重利益。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万般辛苦终于到达西天修得正果,有人说这是小说。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冒着生命危险,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历经死地,孤身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才到达印度取得佛经。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炼者放下生死的修炼过程。
  • B>三、见利思义
  • 是鲁国守门人的女儿。一个晴朗的夏夜,姑娘们在场院上燃起明亮的篝火,一边摇着纺车,一边快活地唱着歌儿。忽然,婴伤心地哭了起来。
  • 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美食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