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怒吼恐造成孩子抑郁 智慧教育有方法

人气 174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很多国家立法不可以体罚孩子,因此更多家长选用大声训斥的方式对孩子宣泄不满。最新研究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们抑郁症和欺侮别人的风险。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该如何实行惩罚呢?

对孩子吼叫的后果比打屁股更严重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近期一项对976名中产阶层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调查显示,被父母用喊叫或辱骂等方式进行“严厉语言管教”的青少年更容易有行为问题和抑郁症状。

而另一项研究则暗示,对孩子吼叫带来的后果可能比打屁股更严重。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助理教授斯蒂芬妮.帕拉德(Stephanie Parade)领导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显示,八岁时父母通过吼叫来管教的孩子到23岁时与恋爱伴侣和配偶之间的关系不太令人满意。她说:“大喊大叫的父母可能会错过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的机会。”

打屁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较容易在父母的其他关爱行为中削减。然而,吼叫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很难消除。《婚姻和家庭评论》(Marriage & Family Review) 刊登的这项研究称,孩子会在父母吼叫时学到负面解决问题的策略,成年后他们可能仍会坚持使用这些策略。

纽约州罗斯林海茨(Roslyn Heights)的育儿培训师阿黛尔.费伯(Adele Faber)称,提高嗓门并不一定是坏事。大声描述一个问题能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引起关注。但当你把吼叫作为人身攻击,用“你不能长点记性吗?”或者“你总是做错!”这种话来责备或挖苦孩子时,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用这类伤害性的语言去批评孩子,有时确实也会立刻见效,孩子会乖乖地服从父母的意志,然而,这种屈服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这些语言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表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结果只能是“家长出了气、孩子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用“我”而不是“你”作为说教的开头

在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学会将“我”而不是“你”作为句子的开头。费伯介绍说,这样能够帮助父母将怒气冲冲的攻击转变为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说你不喜欢看到些什么,然后补充说你喜欢或者希望看到些什么。”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米尔堡(Fort Mill)的利.弗朗桑(Leigh Fransen)的女儿阿洛纳(Alona)和伊莱沙(Elisha)一个10岁,一个8岁。有一次,她俩一周有两个晚上忘记给家里的狗巴尔托 (Balto)喂食,弗朗桑很想发脾气。弗朗桑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她们总问我要更多的宠物。我想冲她们吼:‘你们没有喂狗,今天晚上不给你们吃饭了,这样你们才知道狗是什么感觉’──但这么做只会让她们掉眼泪,让她们感到痛苦,而我很可能会心软让步。”

于是她以“我”为开头来回应,她说:“我不喜欢看到狗没喂。看看它:它很可怜。我希望你们自己吃饭之前能把它喂饱。” 阿洛纳和伊莱沙后来还需要妈妈提醒两次才记得最后期限,但她们很快就能自己记得喂狗了。弗朗桑表扬她们能认真负责,并鼓励她们注意“巴尔托看起来开心多 了,因为现在它能及时吃上饭了”。

惩罚孩子要就事论事

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让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样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据中国媒体报导,教育专家宫学萍建议,父母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因为要多玩一会儿,拒绝吃饭,还出手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负面的影响。

批评孩子之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特别是屡错屡犯时,做家长的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者做出不该做的举动,这可能会对自己和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人甚至因此而酿成大错。

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在批评孩子之前,家长一定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冷静,才能对孩子所犯错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帮助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中介绍,有的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带着愤怒的情绪,大声斥责孩子。孩子慑于父母的权威,心里不服,嘴上又不敢说。这样的批评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容易使父母丧失威信,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

批评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既要当好孩子的家长,又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听众。父母在平静地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还应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要使孩子产生亲切感、平等感、信任感,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愿意接受父母的劝导教诲。这样孩子才会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自愿改正错误。

儿童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LyndonD.Waugh说:“喊叫、怒吼其实是一种面对挫折的强烈回应。”事实上,当父母一时没有更加有效的办法去管教和约束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大发脾气。

另外,有些家长知道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但是无法控制:“在我最忙乱的时候,哪怕是孩子的一点点小过错,都会激怒我朝他吼。”

中国早教网介绍说,压力会使眼中的过错放大。也许只是因为他拒绝把外衣穿上,你就感觉“怒不可遏”。而事实上,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这种不听话却是他这个年龄能够被允许的“过错”。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父母怎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帮助自己在这个时刻平息怒气,可以采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在要发怒时,告诉自己“停!停!等会儿!”然后,深呼吸,它能帮助你的“火山”暂时不要喷发。这时,告诉孩子:“我需要冷静一下!”哪怕你正处在极其忙乱的情形中,这样几十秒钟的平静和平息是相当重要的,喝杯水或者洗把脸,在窗口透透气。等你自己真的冷静了,你再回来找到一个合理的劝说方式:“如果你不赶紧穿上外衣,去看木偶剧就会迟到,那你就看不到你喜欢的匹诺曹咯!”

惩罚的最大副作用就是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错误的懊恼、对斥责的委屈、对气氛的害怕、对家长的恐惧……甚至延伸到对爸爸妈妈爱的怀疑。此时家长必须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一旦孩子知错表态,就要及时压下怒火,以宽大的胸怀安抚孩子,让他知道,惩罚是出于一颗爱他的心。

惩罚只是治标,改错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错了,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日后如何避免重复错误。

(责任编辑:李晓清)

相关新闻
运用正面的管教方法〈1〉:发现大发脾气的替代方式
美国研究发现:对人发脾气伤肺
【教父母妙招】当孩子发脾气时
女人常发脾气可能与缺乏维生素有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