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外语的经验体会

陈世忠
陈世忠瑞典
font print 人气: 57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自我介绍
我1937 年初生于上海,已是77 周岁了。

我上学比较早, 四岁上一年级,七岁已经是四年级了。那时的上海,英文课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了。那时候的小学英语已经学得相当深了。我记得小学的英文课本就有许多诸如潘多拉宝盒,罗宾汉大战小约翰,鲁宾孙漂流记,小人国等等故事(大概是简化版或曰易读版)。可是,上海一“解放”,随着大批中共官员的南下,为了照顾他们没有学过英语的子女们,我们的课本完全变了,变得非常浅,几乎是从字母发音学起,而且教科书充满了政治内容。所以,英语课就变得很轻松,但知识却没有多少长进。就这样,整个中学六年,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是一百分。直到考取北京的留苏预备部,那一年我17 岁。

到了北京,留苏预备部名义上是学习一年俄文,实际上仅仅学了八个月,其中包括大量的政治活动,我以全部满分的成绩完成了学习任务以后,就被分配到莫斯科上大学,而且基本上都是和苏联同学一起上课,到毕业前夕,我的各科成绩基本上全是最高分,毕业时获得为数极少的优秀文凭和机械工程师的职称。在苏联经过了六年的学习,我毕业回国分配在大学任教,其时我的俄语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准,任教时经常(通过校领导)接受外单位邀请担任翻译和顾问,二十余次随团出访了前苏联和东南亚几十个城市,每次回国均获邀请单位的好评。

那时我还很年轻,工作之余,我继续参加教师的外语进修班学习英语,英语水平也有长足提高。

我的第三门外语是在63 岁时开始学的。瑞典语是个小语种。我经过四年的学习,达到了移民系列(即非母语)的高中毕业水平,成绩优秀。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学习了英语和数学等课(老师用瑞典语讲解),也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些年来,我可以比较自如地用外语会话、讲演、做报告,走上讲坛和政治家们辩论某一话题,接受媒体的采访,还包括连续两届竞选市议员期间的竞选演说。此外也经常发表一些短篇文章(约20 篇),最长的一次是在瑞典最大的报纸《晚报》上发表了两个版面的分析文章。

前几年先后有一百多名未成年的中国儿童,没有家长的陪同,乘飞机来到瑞典以后,马上申请避难,可是第二天就全部失踪,后来有人发现他们出现在其它欧盟国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中国的海关是很严格的,为什么这些少年能够顺利地合法地来到无亲无友的瑞典呢?我对此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可能是言之有理,得到了编辑部的重视而予以刊登。这篇文章我是用瑞典语写的。

点滴经验

讲起介绍学外语的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并不是最佳人选,但是总得有人出来抛砖引玉呀,在这里我想借大纪元一角,把自己学习外语的点滴体会讲出来,也盼望着更多的朋友一起来交流切磋。

(一) 确立目标

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应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境,各人的学习外语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在校生是因为学校规定有这门课不得不学,有的人可能是为了出国留学深造,外语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少数人是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学问,而必须更加完美地掌握外语,特别是专业词汇,而在国外生活的人,可能更有一种紧迫感,没有外语知识就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里去,凡此等等。我记得在国内大学教师英语进修班学习时,有人问彭教授说学外语有什么用处?彭老师回答很有风趣,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说:“学通一门外语,可以使你如虎添翼,开阔眼界。但是,学外语并不容易,如果你花了很长时间学,可是结果呢?既不能说,也不能看书,更听不懂别人的讲话,那么我劝你干脆不要浪费时间。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到别的地方去。”所以说,从一开始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外语?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第二,决心和恒心。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下决心学好它。任何一门外语也不容易学,更不容易学好,学深学透。即使有些诀窍,可以速成一些,但是归根结底,还要靠你自己一个词一个词地去掌握。所以,一定要坐得住板凳,要有“面壁十年”的思想准备。不要幻想一蹴即就,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作长期打算,而不要过于“轻敌”,以为轻而易举就能把一门外语学到手,那样的话,一旦受挫,不能如愿,就可能产生畏难情绪,退缩回去。

第三,要树立信心。信心来自何处?没有学过外文的人,往往觉得外语很神秘,觉得自己不是学外语的料。更多的人,即使过去学过一些外语,现在也往往叹息自己年纪大了,不如年轻人,也不如自己年轻的时候了,记忆力差了,跟不上功课,往往打退堂鼓。我看到不少来自芬兰、中东、东欧国家的移民,年纪轻轻,也就是四五十岁吧,却不愿学习,其结果是凡事依赖自己的儿女或亲属,而久而久之,自己就更没有信心了,于是很容易就退缩到本民族人的小圈子里去,尽管在这个新的国家生活了二三十年,还是像个刚来的新移民似的,根本无法融合到主流社会中去。

而事实上,既然是移民,就一定有必须离开自己祖国的理由或原因。既然你成了移民,就得面对现实。需要继续学习、工作,努力融入主流社会,而掌握该国的语言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看看周围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年龄有老有少,不是都在学吗?我就想,他们不也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吗?我又不弱智,哪一点不如他们呢?这么多年来,这么多移民都学会了,我也不应该是例外呀,我至少不应该是最差的。回过头来说年龄,是啊,可惜你来晚了,早来十年多好?早来20 年,30 年岂不更好?最好直接就出生在这个国家,那就不是学外语,而是等于学母语啦,那该多好?

还有专家说,最好应该在12 岁以前学外语,那样才能学得纯正地道。但是,说这些有什么用呢?俗话说“万物各有其时”,既然你不可能来得更早,所以就得面对现实。请记住,现在就是你的最佳年龄!如果你是个成年人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再过五年八年,你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和精力肯定还不如你现在。你应该庆幸,你是现在,而不是再晚十年八年才来。顺便说一句,直到现在,我曾经学习过的几所学校的老师们还经常拿我为例,鼓励在校的移民学生说:“你们看,我们这里有过一个“陈”,六七十岁了才开始学习,结果学得比所有的同学都好,以优秀成绩毕业啦!正因为他学得最好,所以当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前来我校视察时,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学生去见公主,还荣幸地和公主同桌共进午餐哩!这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们都比他年轻得多,没有理由打退堂鼓!”

归纳起来,我想说,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决心、恒心和信心来。

(二) 记单词之道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基本上有三个要素:单词和词组,语法,发音。如果把掌握外语比作盖房子,那么单词和词组就相当于砖头,而语法好比水泥,混凝土。任何高楼大厦都离不开它们。有了这两样,就可以建造越来越高的大楼。而尽可能准确的发音,对于在国外生活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在国内有不少人学的是哑巴外语,能阅读,甚至还能笔译,却怯于会话。久而久之,越来越张不开口,干脆就不会用外语说话了。

咱们先说单词(包括词组),应该对自己提出一个硬指标。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妨先试一个阶段,然后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量化目标来。也就是说,要求自己每天要记住20 个(或50个甚至更多,因人而异)单词,周一到周五,每天雷打不动,周六不学新词,复习巩固本周学会的新词。周日休息。

你会说,是的,我试过,也能记住,可是过后就忘了呀,记忆力差怎么好?我想说,忘却是人的本能,人人都会忘记的,决不是唯独我特别笨。语言学家进行过实验和统计,说是一般人在不同的场合下重复接触七次就记住了某个单词。这里说的是平均值。你比较聪明,或许只要反复五六次就记住了,我年纪大了,笨一些,或许需要八次以上才能记住。有了这个思想准备,你就不会为忘记单词而苦恼或灰心,而是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从这里还可以看出,不要无休止地重复背诵一个单词,换句话说,每次记忆一个单词时最多只重复三遍,否则就是白白浪费时间。

另外,选择合适的时间记单词也非常重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或许是大清早,或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是临睡以前,总之是因人而异,不过一定不要在脑子疲劳的时候勉强自己去背,那样的话,肯定是事倍功半,表面上你似乎也在学,也在努力记,其实脑子已经转速慢了,甚至干脆转不动了,那样纯属浪费时间,反而只能影响自己的学习信心。绝大多数人都有好胜心,包括超越自我的愿望。

有的人一开始记单词感到很难,可是要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人的大脑好比刀子,会越用越快的,久久不用就容易生銹,变得越来越迟钝。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记单词就逐渐变成了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你已经掌握的单词日益增多,你的信心也加强了,兴趣也来了,于是你就情不自禁地想要超越自我。现在我一天记20 个单词,也记住了,发现我记单词也并不那么笨,那么过一段时间就想试试看,记21个怎么样?记22个,23个怎么样?你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只有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实践才能知道!但是不论如何,坚持不懈的结果,一年下来,你会达到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程度!(打个比方,你一天只记20 个单词,不算多吧?一周五天,是100 个,一年52 周,就算50 周,你就记住了五千个单词呀!再留个余地吧,去除寒暑假,按40 周算,那也是四千个呀!这仅仅是第一年,你还满意吗?)

记什么单词?记哪些单词呢?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当然要以课堂为主,一堂新课下来,总有不少新的单词和词组,那是每个学生应该掌握的。这里也没法讨价还价,因为你不掌握这些新词,就没法继续听课呀!所以,课程和老师的要求就逼得你咬牙跟上,不要欠账,否则很容易越欠越多,败下阵来。

但是,你的目标并不是仅仅学会这一节课啊,归根到底是要积累词汇量。除了课堂上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单词外,你还要接触方方面面的新事物。可以说,到处都是新词。那么,先学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见的词儿,例如:牙刷、牙膏、刀叉、碗橱、地毯、窗帘、洗涤剂、洗衣房、商店的食品和日用品,等等。有的人把常用词就贴在厨房里,加深印象。

在国内考英文四级或六级等等,都要求一定的词汇量。好在英文是大语种,有好多参考书,其中包括六千、八千、一万个单词,而且把它们分成四个等级,那是根据它们在外文书里出现的频率而分类的。那样就方便的多,当然先记第一级别的,最常出现的词,接着学第二级别的,以此类推。但是其它外语,特别是小语种,可能暂时还找不到这样的书,那就得靠你自己的判断了。有的词儿需要牢固掌握,会灵活使用,搭配使用,能造句。有的呢?只要知道它,下次遇到能认出来就行,因为它们出现的几率小,用得少。

我记得,当年我在上海迎接高考时,直到进考场之前几分钟,我还在记单词,当时记得的是3100或4100个,记不准确了。或许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水平要高得多。我是这样想的,考外语肯定有翻译,如果这个词你不会,那么你肯定翻译不出来,尤其是关键词,你如果不认识或不记得,那么你肯定得不到高分。还是那句话:没有砖头,什么高楼大厦也谈不上啊!

还有一样,不少外语有多种意思,特别是动词,就说英文里的DO、MAKE、TAKE、KEEP、GIVE之类的词吧,与不同的词搭配起来就有完全不同的解释。翻翻大辞典,有的甚至多达上百个不同的意思。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就好比外国人学中文,一个最简单的“一”字,好像谁都知道它的意思,可是翻看辞典,往往有十几页之多,一帆风顺,一触即发,功亏一篑……岂不难哉?可是不少外国学生也都逐渐学会了呀!所以我说,汉语恐怕才是世界上最难的文字,有白话、有文言,还有繁体字和简化字之分,大概是世界上少有的,可是人家外国学生也都学会了。所以,我们要有迎着困难上的勇气。就说我在上面举的那些例子,你也不必全都掌握,先选择其中的一些最常用的搭配记住就是了。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外语单词是可以突击的。这一点是我们在外语学院学习时亲身实践过的。那时书店里可以买到一种卡片,很小很硬的那种,一盒一千张或五百张。我们就把中外文分别写在正反两面,一有空就看,就记,可以自己考自己,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考,挺有效,也挺有趣的,你不妨也试试看。

年轻时我在外语学院期间,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当时的退役军人做的报告,他介绍的不是他的作战经历,而是他学习俄语的经历,中心意思就是不要为忘却而苦恼,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说,把记单词当作抓俘虏,比如说,你记一百个单词,后来发现有三十个逃走了,怎么办呢?下一次再把它们抓回来就是了。要知道,这第二次记单词和你第一次接触一个新单词就是不一样,而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说与从未见过的词不同,比较容易记了,比较不容易忘记了。我在记单词的过程中,对他说到的这一点体会尤深。

根据我几十年的观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特点。就生词而言,有的人主要用眼,就是默读默记,古书里说的某些人“过目不忘”,大概就是这样的方法。另一些人则需要念出声来,才便于记忆。还有一些人,习惯于边写边记,等等。这不需要强求一律,但是,一定不要一个词反复重复三次以上,那样记毫无用处。不如在看完两三遍以后,就摀住中文想外文,再摀住外文想中文。假设你一共要记20个生词,那么你反复看完几遍以后,就自己考自己,比方说,你记住了12个,那么接下来你就集中精力继续记剩下的8个,直到全部记住为止。

我觉得大多数语言都有大致相同的规律。比方说,词根,前缀,后缀,词尾,变格变位,完成体未完成体,性数格的变化,偏旁,同义词,反义词,容易混淆的词,特别难记的词,特别长的词,从动词转化来的名词(动名词)等等。有时还可以利用中文谐音来便于记忆。总之,你掌握的单词越多,今后记忆新词儿就越容易,因为往往能产生联想,帮助记忆。其实这些已经涉及到构词法了。

多造句,每遇到一种语法结构,你就试行换词练习。比方说,我是一个商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消防员,我是一个工程师,等等。

还有就是学习歌曲和诗词,对于记忆外语也大有帮助,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也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讲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在高中时的一位化学老师,他的教学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大家知道,化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门捷列耶夫周期表上有各种元素,有不同的价,还有正价负价之分,等等。基本上需要死记硬背,比较枯燥。而我们的曾宪仁老师自己编了一首歌,确切地说是利用老歌,换了新词,我至今还记得,开头是这样的:“元素共有一百种,大致分为金属非金属。金属元素是正价,非金属和根,有正也有负”,凡此等等。可见这样的方法并不仅仅限于学习外语,也可能适用于其它课程。

(三)练发音

就说这个卷舌音,还有舌后音,喉音什么的,对于不少人是个难题。怎么办?没有捷径,就得练,勤学苦练,天天花功夫练,每天十分钟,但是一定不要间断,一般地说,最多不到一年你就过关了。这里的关键诀窍就是天天坚持不间断,最后定能“水到渠成”。

外语中的一个难点是重音问题。可是,重音有时又非常重要。就以俄文里的一个双音节的单词为例吧。重音在前一个音节,意思是“痛苦”或“苦难”,而同一个词如果重音在后一个音节,就变成了“面粉”。还是那位我听过演讲的退役军人,在报告里就讲了一件他的亲身经历。他在苏联的医院里接受治疗,有一天很难受,可能是发烧了。护士问他需要什么?他口中喃喃地喊出一个词来。他的发音不准,重音更不对,所以护士很快就给他拿来一包药棉,其实呢?他是想要喝水!水和药棉的发音近似,但是重音完全不同,结果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更大的难题是寻找重音的规律。以英文为例,就比较好办,有音标,以前使用的是韦氏音标,后来改用国际音标,二者都比较流行,主要是有规律可循。(当然,首先需要重视音标,学会正确读出音标,使用音标)可是还有不少语言却并不标出音标,怎么办呢?就得找规律,比方说,有的语言里绝大多数的词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再比方说,绝大多数的词的重音不在前缀上,但是也有例外,在俄文里,凡是有前缀вы的完成体动词,其重音一定在这个前缀上,这些就是规律。但是,任何事物总有例外。语言尤其是如此!试问语言和语法以及发音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呢?我想,首先是有语言,然后再由专家陆陆续续总结出一套发音规则来,总结出一套语法规律来。所以,任何规则都很难把一切都概括进去,而且语言是活的,有生命的,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比方说,瑞典语里的K的发音,就很难,有时似乎有了规律,可是“例外”往往几乎是同样的多,你只好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它们的发音。所以,这里几乎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捷径就是问老师,再就是多听广播,看电视电影,听瑞典人如何发音的。而且,最好是你悄悄地跟着他们重复一遍,加深印象。

读者们不妨回过头来想一想,外国人学汉语又该是多么难呢?就说这个发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或五声(加一个入声)就是所有外国学生的老大难的拦路虎,试问有几个外国人能学到加拿大的大山那个程度的?这样一比较,你就会发现,咱们面临的困难还是要小得多,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从而加强信心不泄气。

(四)主动创造语言环境

我17岁那年考上留苏预备部到北京学习俄语,一进校门,就看到一块“随时随地用俄语说话”的大字标牌。在学习俄语以至后来学习其它语言时,我一直注意了“随时随地”这一方法,收效明显。

经常听广播和看电视,即使在做家务事时也不关掉收音机,为的是创造语言氛围,这叫熏陶或曰潜移默化。

随时随地用外语说话,尤其是在家里。多用外语主动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象棋、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烹调技术、名胜古迹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叙述能力。

有的家庭相约,在一段时间里不看中文电视,甚至在家里尽量用所在国的语言交谈,对话,效果好是可想而知的。不信者你就试试看。

每天看报,养成习惯。培养兴趣,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在读报或看电视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马上记下来,查字典,查不到的就问老师或别人。

走路是记单词的好机会。

有意识地多记成语格言,适当地、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可以使你的文章或讲演稿生色不少。

要朗读,减少默读。每天雷打不动地朗读多少分钟(因人而异,自定目标)。我记得在外语学院时,人们自发地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大清早,许多学生在校园里大声朗读,旁若无人,各念各的,互相不受干扰。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了。

口语的练习。俗话说,曲不离口,一有机会就跟别人交谈。为什么你说“早上好”、“谢谢”、“再见”、“晚安”等等那么流畅呢?就因为它们最常用,最常见。所以,我总是鼓励年轻的学生们要主动找当地人说话,克服不好意思张嘴的弱点,有时甚至“没话找话”,主动搭讪。比方说,你试试用十句话介绍你自己,例如:我叫XXX,我从中国XXX来,我来到这里已经XX年了,我在这里学习XXX,我将来打算做XXX。我很喜欢这里。我的父母亲是做XX的,我住在XXX。我爱好XXX。今后希望经常得到你的帮助。诸如此类。这样给十个人讲下来,你的这段话就流利多了。

(五)复习是成功之母

上完课一定要及时复习,尽量不隔夜。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不仅仅适用于外语学习,学其它课程也是一样。举这样一个例子吧:你和一个朋友去看电影,电影很精彩,看得津津有味。散场后你们意犹未尽,一路回家一路回味,简单地回忆和复述电影的情节,然后过了几天你给别人讲述时,还能八九不离十地把大致情节复述出来。相反,如果你们在回家的路上默不着声,或者只谈与电影无关的话题,那么再过几天,别人问起这部电影,你恐怕连五分钟都复述不出来,就这么简单。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事今日毕,尽量不拖欠。这样的话,比如说,你听了两个学时的课,回家以后你只要花费大约半个小时左右翻阅笔记,就掌握和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万一你当天有急事,实在来不及复习,只好第二天复习,那么效果就会稍差一些,或许需要一个小时时间才能领会昨天课上所学的内容。这还不可怕。如果你听完课,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复习,那么过了一个星期以后,你再打开笔记本,你会觉得很陌生,甚至感到好像不是你自己记的笔记似的。

说到复习,往往离不开讲笔记的重要性。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一小时的课,你听了一个小时课,能不能全部记住呢?因人而异,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忘记一些,时间隔了越久,忘记的就越多。所以,一定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而且,和一切事物一样,记笔记也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你一开始可能觉得很累,写得慢,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你刚记完第一句,老师又往下讲了好多句。你感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干脆就放下笔来听吧!这种情况我当然也遇到过。但并(不)是总是这样。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养成快记笔记的能力,须知这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啊!大家一定听说过,以前有一种速记班,是教你用一些符号把别人的讲演迅速记录下来,尽量做到一字不差,一字不错。但那也不是办法,下课后必须马上重新整理笔记,把符号变回来,变成文字。而现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记外语笔记呀,那一套可能就不行了,行不通了。简单地说,还是要苦练,反应得快记得快,这需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当然也不是一字不拉地记,要善于辨别什么是重要的,必须记的。这还是考验你的基本功和真功夫。要知道,对于任何人,学一门新的外语,一开始记笔记肯定是很困难的,但是,和任何困难一样,它决不是克服不了的。关键还是要知难而进,迎着困难上。

分享我的一些小诀窍

说到这里,又得回到记单词的问题上来,你掌握的单词量越大,你听得懂的比例也越大,这才谈得上记笔记啊!你连老师讲的是什么都没有听明白,又怎么可能记下来呢?当然,对于我们学习外语的人来说,毕竟不是母语,总会有一些新词感到陌生,听不懂,或者干脆没有接触过。这是现实的困难,又是必须面对的困难!希望你不会知难而退,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唯一的办法就是刻苦记单词,用前面讲的方法来突击记单词 (包括词组) 。加大自己掌握的词汇量,那么你听懂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记笔记的速度也就自然快起来了。因此,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难时,建议你着重记忆课文里遇到的新单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和内容记单词,这是一个小窍门,可以说是“急用先学”吧!

课堂上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勇于提出问题。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正因为你不会,才来学的呀!老师的义务之一就是“解惑”呀!所以。学生请教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定要克服那种不必要的不正常的“不好意思”。就拿算术为例吧,小学生不懂二十三减七等于几,这可耻吗?当然不,老师就得耐心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反之,如果是一个年纪更大的人,不会这道题,再想问别人,就感到有点张不开口。人家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这就是当学生和不当学生时期的区别。所以,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不耻下问!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口语课。培养当众讲演的习惯和能力。主动地诚恳地请别人纠正自己的发音。

口试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给你准备时间的,有的则是老师即兴出题,你就要随机应变。还有时是自由选题,允许事先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是选题,然后写成讲演稿,多次修改,念念看,看看时间是否符合老师规定的要求,然后加以适当的调整。定稿以后,努力把它背熟,然后就对着镜子试讲,尽量做到脱稿讲。考虑到听讲对象的语言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建议把估计有一些人不认识的词事先写到黑板上去,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因为你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你就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多花些功夫,比如说,先朗读讲演稿十遍几十遍,争取记住,然后对着镜子再讲十遍。最好找家里人或同学帮助你横挑鼻子竖挑眼,专门找毛病,哪怕是一个手势,每个词儿,每个句子的发音,重音和抑扬顿挫,都可能有改正的余地。总之,要争取外援,让别人多提意见。

善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注意与听众的目光的交流,决不要眼看天花板或低头看地面,要面向所有的听众。把别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万一你在叙述时忘了或漏了一些内容,怎么办?一定要故作镇静,若无其事,继续讲下去,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因此而停顿下来,或者主动要求从头讲起,那样只会使自己陷于尴尬和被动。因为你要讲什么,听众事先并不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容易发现你漏了什么,以为你的讲稿就是那样的。而你的惊慌失措,停顿下来反而起了提醒大家“我错了”的作用。

“语不惊人死不休!” 怎样把听众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过来呢?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当众口试,一上来,我就问在座的同学们“来此多少年了?” 回答当然各不相同,接着我又问,“你们中间有谁在这里得到过判决书?”回答不出所料,谁也没有得到过。我接着说,我来此地仅仅(比方说)两年,却得到了一张判决书,还在等待另一张判决书! 听到这样的开头大概很少有听众(包括老师在内)会无动于衷的,对不对?紧接着我就转入正题。是怎样一回事呢?我有个亲戚,从新西兰寄来一个包裹,其中是一些普通的不需处方就能买到的中药。可是,瑞典海关有规定,除了欧盟国家以外,原则上不准进口其它国家的药,所以有关部门(好像是药检)作出一份“判决书”,决定不让我们去领取这个包裹,打算把它退回新西兰。但是按照惯例,允许当事人进行上诉,所以我就进行了上诉。在讲演中我列举了种种理由,证明为什么应该允许我们获得这只包裹。现在正在等待他们的答复,也就是我所说的“下一张判决书”!

口语是这样,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朋友们不妨考虑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不妨从周记开始,逐渐过渡到日记,内容也逐渐充实,由少到多。凡是你写的东西总要及时地找老师或者其他瑞典人修改,特别是看看人家是怎么改的。日积月累,这就是进步。今后你写文章就不太吃力了。

参加一切可能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艺、体育、宗教、公益和其它社会活动,听不懂也硬着头皮去听,逐渐地听懂的百分比就无形中提高了。我们这里,每个月有一次市议会例会,除去暑假一年有十次左右,我12年来基本上每一次都参加或旁听了。当年担任市议员时当然要从头到尾参加每一次会议,后来不当议员了,我也至少旁听两个小时,为的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听外语的机会。听不懂也硬着头皮去听。有的时候大学里有各个领域的学术报告,我也经常去参加。工夫不负苦心人,久而久之,听懂的比例也就慢慢地提高了。这就叫知难而进,而不要知难而退。

如何迎接考试。一定要认真看懂题目,不犯南辕北辙的大错,因为这样的错是最最冤枉的。要求熟练,不仅仅是“会”,而且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考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要求快速反应。做作文先打腹稿,来得及的话,最好写一个小提纲。避免使用没有把握的单词和句子,适当地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和习语成语,可使文章增色不少。然后看中心思想和分段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是否雄辩和切题。包括开头和结尾,尤其要多下点功夫。

我还想介绍一个向老师“偷艺”的“诀窍”。比方说,老师出题让学生造句。咱们拿中文来打比方。题目是一个词:“努力”。如果造这么样的句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对不对呢?对!你大概可以得满分。但是我故意把句子造得复杂一些。例如:“尽管我一直是很是努力地去学习啦,可是不知为了什么我的成绩还是进步得不很快,既然这样,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这个句子当然有不少毛病,这样做就等于“逼”得老师去斟酌,结果修改了很多地方,我的练习本就像是画画一样,花花绿绿的一大片,那结果可想而知,决不会得满分啦!但是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许多原来没有把握的地方,这一来就知道了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久而久之,我无形之中就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好了,到了测验或考试的时候了,怎么样呢?因为授课老师自己出题也好,国家教委出统考题也好,不论是谁出题,他总是选择中等偏高的水平来出题的,对吗?谁也不希望使班上大部分学生不及格呀!这样一来,尽管我平时的作业被老师大改特改,我却受益匪浅,而到了考试时,我就造最有把握的句子,所以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就是最好。这个经验请广大读者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与此相似的是,有空多看一些教学参考书。我记得,中国书店以及图书馆里有不少这类的书籍,例如“初学英语者易犯的错误”,“怎样区分未完成体和完成体动词的不同用法”等等。我觉得我从中实在是受益匪浅,至今念念不忘。

逐渐地尽量用外语来思考。

我毕竟老了,学到这个地步已属不易,不像许多年轻人,学完了基本课程以后还可以继续深造,或者去参加工作,成天和瑞典人打交道,总是有语言环境,你不想学不想用也不行。可是我在这方面的条件就差得多。条件差怎么办?就得靠自己创造条件!比方说,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啊,多看瑞典电视啊!天天看报啊!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组不放过,先查字典,查不到字典就请教瑞典人,等等。然后利用零星的时间,特别是走路时,争取尽可能地多记新词。

总之,我悟出一个道理,学习任何一种外文都不容易,而且学无止境。我牢记两句名言:“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以,我把学习外语当作终生的事来对待,来重视。

重复一遍:学习方法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的目的,你的决心,恒心和信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了这些,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题外的话

同样重要的是做好预习。复习很重要,这个道理几乎人人知道,但是预习却被不少人忽视。如果你事先知道下一节课的标题,那么建议尽量抽时间把课文先看一遍,把新的单词量力而行地记住一些。到了上课时,你的听课效果就能大大提高,而不至于手忙脚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总之,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大不一样。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你不妨试试看,你会尝到甜头的。

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专心听讲。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事实上并不容易做到。不能专心听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时课堂纪律比较差,同学们比较散漫,互相交谈的,大声喧哗的,主动找你攀谈的,问你功课的等等,干什么的都有,有的老师管得比较严格,可是有的老师就不怎么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你自律,自己控制自己,尽量少受干扰,更不能加入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的行列,不要“近墨者黑”,“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主观上也可能思想开小差,身在课堂,脑子里却在想别的事,家里大人小孩怎么样啦?还有哪些账单没有支付,下课后该做什么,回家路上该买些什么,等等,等等。总之,总是分心,不能专心听讲,久而久之,损失的还是自己。大家记得古代的一则故事,说的是两个学生跟老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专心学棋艺,另一个却总不能静下心来,不停地望天上看,盼望着有鸿鹄将至,打算用弓箭把它射下来。其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学生尽管有同一个老师讲授棋艺,毕业时他们的差距却是令人吃惊。简言之,国家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有不少国家给移民免费上学的机会,有的还给助学金。自己学习再不努力,岂不是自己对不起自己?

身体健康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没有好身体,你就往往坚持不下去,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学习外语。在国内,人们常常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然每个人对于“革命”的理解不一定相同。但是,我坚信“身体是学习外语的本钱。”设想一下,你因为感冒而请病假一周,等你病好了,重新上学,你就会特别紧张。因为你需要补上的功课不仅仅是外语一门课。光说新的单词和词组,就使你陷入被动。那么,怎样保证身体健康呢?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写一篇长文章。在这里仅仅是提个醒:知道冷暖,及时增减衣服,保证睡眠,不要带着疲惫不堪的身心来上课,吃早餐,勤于适当的体育锻练,贵在坚持,不要偷懒,不要一暴十寒,不要自己原谅自己。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有益的古训,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总之,尽量争取不因为健康关系而缺课。牢记保证出勤率是学习好功课,包括学好外语的基本前提。

我已将近80岁了,这次接受大纪元编辑的约请,在生命的终点到来之前,把我多年来的学习心得写出来,出发点就是和我的移民同胞们分享经验,也给朋友们一些鼓励。我在63岁才开始学习瑞典语,四五年后就可以比较自如地使用这一语言了,相信大多数华人朋友都可以比我学得更好。

这篇小文哪怕对一个读者或者是那么一点对读者朋友有所裨益,于我都是一件慰心的事。请原谅我很不自谦地讲了这么多。其实,每个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都取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不妨及时地加以总结,和周围的人们交流,取长补短,并且把它们付诸实践。

(责任编辑:林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于佳编译)一份最新的关于语言学习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生来具有辨别不同发声系统的能力,但这一能力自出生后就开始快速衰退,青春期后就变得很困难。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双语环境中长大的幼儿,脑部比较有弹性,能够产生两个辨音系统,而且在一般儿童学习单一语言的同一时间内,能够学习两种语言,语言能力不受影响。
  • 在全美国,德语是除西班牙语之外最多人说的外语,不过现在即使在德州这样一个曾经广为人知的保留丰富德国传统的州,德语也逐渐失宠,而现在中文国语正在成为新宠儿。
  • (大纪元记者苏臻编译)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披露,过去10年来,美国数千所公立学校停止教授外语,这个研究结果对需要更多通晓数国语言人员进行全球商务和外交的美国而言,是一个坏消息。但呈相反趋势的是,美国各地都有很多学校急切的提供中文课程。
  • 据一项英国的研究显示,第一语言是汉语又能掌握流利英语的成年人,在阅读英文时有助于他们对母语的理解。此外,人们在青春期或之后学习第二语言,能唤起他们对母语单词发音的记忆。
  • (大纪元记者林秀文台湾高雄报导)“美国学生海外语言学习计划”(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Youth),今年更将触角延伸到台湾,选定文藻外语院作为全台唯一的合作学校。此计划由文藻与台湾国际教育资源网学会(iEARN Taiwan)共同合作,由美方遴选五名杰出美籍高中生访台游学10个月。19日上午文藻与iEARN Taiwan共同为这五位美国学生举办盛大的迎新典礼。
  • 纽省今年参加高中会考的学生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但也同时创造了另一个不尽人意的记录:注册外语学习的人数比例最小。专家称这不仅是大量的可选课程稀释了对外语的兴趣,制度也没有鼓励或奖励学习外语的兴趣。
  • 近日,英国商会(BCC)呼吁,为了增加英国在国际的竞争力,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国家,应该让学生学习外语直到16岁。
  • 【大纪元2012年05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程泰泉澳洲珀斯编译报导)科技可以用来辅助直到12年级的学生的语言学习。
  • (大纪元记者林达丹麦报导)丹麦人被认为是世界上英语为非母语人种中英语讲得最好的。但是最近欧盟的一项调查报告发现,丹麦人选择学习第二外语或更多外语的人数减少。
  • 桃园县青埔国小获教育部推动国际教育二项补助,将课程规划在生活中。为了让学生与外国人有直接交谈的经验,运用家长背景(日籍)以及大园国际高中外籍生教育交流的机会,设计外语问候语教学活动,利用下课时间进行外语闯关,孩子们都能快快乐乐的完成闯关活动,全校老师都感到十分高兴,希望透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将学习与生活结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