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的传奇(十一)

文/方慧
font print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 , , ,

【大纪元2014年04月17日讯】从零开始

普法战争与巴黎公社之后,面对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的首都,巴黎人投入到重整家园的建设中。民众又重拾生活乐趣,随着消费购买力的提升,使路易能渐渐地重新赢得客户群。为了重整家业,为了重建那被洗劫一空的工厂,路易需要一大笔资金,于是他决定卖掉加普希纳街上的店铺。

店铺很快就卖掉了,路易便着手寻找歌剧院附近的更容易招徕顾客的店铺。当第二帝国崩溃时,巴黎歌剧院尚未竣工,出乎建筑师加尼叶的意外,第三共和国的成立并未中断这个属于法兰西帝国的伟大工程。

路易买下了位于斯克里布街1号(1, rue Scribe)作新店铺,它原属于一个赛马俱乐部的马鞍店,地理位置在巴黎城内数一数二,店面11.5米宽,8米深。路易着迷于火车站和宫殿,那里是他的客户们出入的场所,新店铺的对面就是豪华大饭店(Grand Hotel) ,几乎所有横跨大西洋的旅游公司都在斯克里布街上设办事处,铁路局也位于未来歌剧院的广场附近。

原来的马鞍店内部有三个区块,路易把它改建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销售旅游用品,另一部分则用于行李打理。他希望籍由此次店铺搬家,改变过去“行李打理师”的次等职业的形象,而打造全新的“行李箱制造师”卓有声誉的形象。

在斯克里布街店铺改建的同时,阿尼埃尔工厂的重建工程也开始了。此时路易已不满足于他的“灰色特里亚农”(Gris Trianon)行李箱,因为它被到处仿冒,现在是推陈出新的时候了。于是又一款全新设计的图案问世了:浅棕色和红色相间条纹装饰行李箱外部,内饰图案是四条红色细条纹嵌在米色的底色上。这个带有识别意义的图案是路易经过思索用来反仿冒品的,路易再一次用积极创新的手段与商业剽窃行为相抗争。

当1872年1月1日斯克里布街的店铺正式开张,橱窗里陈列的是新款条纹行李箱,路易的儿子乔治在后来的日记中描述道:“条纹行李箱上的板条用铜铆钉加固,边角上用支架牢固地稳住。”

为了顺利提供马车送货服务,路易在工厂的庭院里特地设立一个马蹄铁匠铺,以便维修马车。在工厂的旁边有一个马厩,里面养了十几匹马,用来把新制的箱子运输到斯克里布街店铺或客户家中。路易亲自监督送货前的装载工作,马匹拖拉着货车踩着碎步离去,人们注意到黑色货车车厢上写着大大的“LOUIS VUITTON”奶白色粗体字,紧挨着是店铺的地址。塞纳河畔的画家们每周看到马车数次经过阿尼埃尔桥前去巴黎。

英伦归来的乔治

路易为了把儿子乔治培养成风度潇洒的英国绅士,把乔治送到英国泽西岛的圣•克莱蒙(St. Clement’s)伊甸学校 (l’Eden)接受教育。1872年圣诞,还不满16岁的乔治完成伊甸学校的学业回到家中。路易认为两年的英国寄宿生活对儿子已足够了,现在儿子在巴黎学习家族事业比在英国学习贸易和文学更有用。而乔治本人则希望继续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他在离校前,老师送给他狄更斯的书作为奖品。乔治酷爱读书,憧憬著作家生涯。但是父亲对他的前途另有安排。在乔治的日记里,带着淡淡的苦涩,以第三人称描述自己:“他进入工厂,在不间断的监督下,学习制作工艺和打理行李的秘诀。”

1873年1月2日,乔治进入阿尼埃尔工厂当学徒工,相继学做行李打理工、木工、售货员、送货员和收款员。几个他战前认识的老员工成了他的师傅,教他如何使用不同的木工工具,虽然他对这些缺乏热情,也没有特别的天分,但从小就喜欢泡在木工间的“乔治先生”对这些木工技能很快就掌握了。

虽然乔治对工厂是喜欢的,但他无法忘怀伊甸学校里优雅宁静的图书馆,他对在英国学到的知识为骄傲,也意识到很少法国学生能像他那样有条件去旅行和开阔视野,他也试图说服自己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家族事业上了。每到晚上,他仍会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

52岁的路易,20年来一直在经营着家族的公司,也刚刚把公司从濒临破产的境地中拯救起来。现在他希望把公司的商务大权交给乔治,自己专心研发新款式,这是他擅长的领域,也是让路易•威登品牌长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德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巴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离凯旋门不远的一家店门前,顾客经常排起长龙等着进店购物,走出店门的那些肤色不同的顾客经常是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样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近年来,这里的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王公贵族和名媛绅士一样,对声誉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独钟。
  • 在巴黎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离凯旋门不远的一家店门前,顾客经常排起长龙等着进店购物,走出店门的那些肤色不同的顾客经常是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样的图案,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近年来,这里的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他们也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王公贵族和名媛绅士一样,对声誉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独钟。
  • 见证历史时刻 路易•威登在马雷夏尔的木箱店里干了两年后,就升为首席技师,这个新职位让他整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徒步奔波。虽然路易•威登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因为处在那个时代,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某些历史时刻的见证人...
  • 走上创业之路1854年路易•威登与艾米莉结为秦晋之好,当时路易32岁,而艾米莉芳龄17。艾米莉虽然年轻,但很成熟,路易可以和她商讨任何事。当路易求婚时,就告知了艾米莉他要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果此时的路易还有几分犹豫的话,艾米莉则对她的丈夫充满了信心。婚后三个月,艾米莉有身孕了,她坚信路易应该停止在马雷夏尔的木箱店里工作,自立门户的时机到了,路易被说服了...
  • 改造巴黎拿破仑三世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之一是改造巴黎,他重用意志坚强、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城市规划,最终形成今日巴黎的建筑风格和典雅气派的城市景观。奥斯曼精力充沛,事无钜细,从海报亭、饮水池、路灯与灯杆、喷水池、坐椅等,都交代了尺寸、材料、配置的位置与原则,奥斯曼是把巴黎当作一个艺术品,从整体到细节都做了极其严谨的规划...
  • 女士专用箱阿尼埃尔镇的新厂房建成后,路易.威登也把住家盖在旁边。在路易的工厂里当工匠,并非一件易事,他们必须持续不断地适应路易推出的新款式的要求,达到路易制定的严苛的品质标准。工匠们学习如何钉杨木板条、如何在箱外粘贴帆布和在箱内铺衬红白条纹相间的帆布。路易是一个令人敬畏的老板,他经常会给工匠脸色看,既不喜欢来自工匠们的挑战也不愿他们辞职,更不用说背叛了。
  • 王室贵族推动旅游业当拿破仑三世的同母异父兄弟,莫赫尼公爵(le duc de Morny)在1860年创办位于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多维尔(Deauville)海滨渡假胜地时,法国的旅游业就此诞生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王后对西南部的比亚里茨情有独钟,在那里建造了一幢能眺望大西洋的以欧仁妮命名的豪华别墅。有时欧仁妮王后让拿破仑三世一起去诺曼底做温泉疗养,帝王夫妇也喜爱维希(Vichy),在那里盖了一座具有第二帝国风格的“帝王小屋”,路易·威登的子孙们也曾住在邻近的别墅里。
  • 世博会获奖1867年4月1日开幕的世界博览会再度在巴黎举办,英国人和美国人都将参展,这给了路易一个征服全球的起步平台。当1860年英法签署自由贸易条约,路易就料到要面对严峻的英国人的商业竞争,而背后商家必争的是美国市场。美国是一片辽阔的淘金之地,随着铁路运输的逐渐发达,热爱出游的美国人,需要大量的行李箱。对于美国这块潜在且庞大的市场,路易更先知先觉于他同时代的法国工业家们。
  • 远洋殖民地的行李箱
  • 路易被卷入普法战争1869年12月,欧仁妮皇后从埃及返回巴黎,一天下午,皇后亲临巴黎歌剧院施工现场,她惊奇地发现这座建筑采用了色彩缤纷的大理石、玛瑙,斑岩及褶边装饰,还有廊柱和大量的雕像,从中她能找到某种法国或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元素,但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种建筑风格,于是她向巴黎歌剧院设计师查尔斯·加尼叶发问,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加尼叶给了皇后一个惊喜:“这是拿破仑三世建筑风格!”这也是后人所称的新巴洛克风格。然而此时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快发出最后的叹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