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脉之《河图》、《洛书》(中)

神传与天意
font print 人气: 89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 : 钟华人

《河图》、《洛书》其实并不是两张简单的图,而是两本玄奥的图文对照书。

《河图》是天象运行与人体经络运行的对应图集。这是史前文明最关键的东西,就像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表一样,整个化学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都是依靠这些元素和其间的关系发展研究起来的。

《河图》、《洛书》并不是现在留传下来的那两张简单的点阵图,而是两本玄奥的图文对照书。(维基百科)

伏羲氏怀大德,负天命于人世,所以在神的授意下,得到《河图》,从而悟破了天地人之奥秘,传下八卦太极,为后世易理术数之鼻祖。后来又承传到三皇五帝,经过他们的拓展,从而完善了中华易理术数体系。如黄帝对照《河图》,经过多年参悟,而通晓了人体脉络运行之理,传下了《黄帝内经》等著作,为后世中医之鼻祖。后又参悟星象之对应联系,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传下兵书和阵法若干,为后世兵家和奇门遁甲布阵之鼻祖。

笔者认为,此次中华之文明,虽然传承于上次史前文明,但不完全同于上次人类文明。某些部分甚至远远超出了史前文明,因为在神的安排下,在诸位先圣大德的参悟开拓下,虽然以史前文明为基础,但加进了更博大的内涵,加进了更多神的部分。

唯有德之士 能读懂《河图》、《洛书》

由于文字和文明的断层,所以想一下子读懂《河图》、《洛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像不懂化学的人拿到元素周期表也不知所然,更不可能推导出化学方程式来。

所以自古能得见《河图》、《洛书》,并有所开拓的,必定是大德之士,悟性极高,能看透《河图》、《洛书》的玄机,从而明晓星象与人体、自然运行之对应关系,有所建树。

孔夫子一生一直期待着能亲眼看到《河图》,但等到晚年也没有看到,他非常失望,最后发出无奈的感慨。最原始的《河图》,由伏羲氏开始,一直沿着三皇五帝的道统脉络,一代代承传下来,历朝历代都收藏于皇宫之中,为皇室独有的秘学典藏,普通平民百姓是不可能见到的。

虽然东周以前,历代皇帝都可能亲眼见过《河图》、《洛书》,但由于悟性和智慧不够,所以只有几位高德大帝,能悟透《河图》、《洛书》,有所建树,其余众多资质平平的君王,由于德行悟性不够,所以不能参透,使其空为皇家摆设。

后来,传到周文王手里。


周文王依据《河图》、《洛书》,合而为一,演化出六十四卦,传下了《周易》。其后,《河图》、《洛书》便一直保留在周室皇宫之内。但周朝出了一个昏君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招至了犬戎之乱,就在这次犬戎之乱时,《河图》、《洛书》被入侵的蛮夷毁坏了,从此后,永远在皇家消失了,在以后的历史记载中,《河图》、《洛书》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一次极大的文化损失,但也是天意。因为人的道德不行了,也就不能将如此高层的智慧留给低层次的人类,换言之,就是人不配得到那么好的东西了。

从此,整个人类周期发展起来的文明真的断层了。所幸的是,列位先圣们已经悟透《河图》、《洛书》,为后世留下来丰富的文化遗产,像阴阳五行、八卦《周易》等,为中华文化铺好了路。但这只是应用的部分,而不是原理。就像中医留下了固定的药方,用来治固定的病,而遗失了医理一样,从此只能对症下药,而不能随心辩证施治,一旦病情有变,不合药方,就束手无策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凡人能够读懂《周易》八卦等,只能根据先圣归纳出的固定规律、固定的公式来套用,用来预测事情。再也没有人能够随心所用,随心而变。并不是因为人的智商不行了,而是因为其原理--《河图》、《洛书》已经失传了--那是整个人类文明周期所发展出的最精华部分,失去了这个根本,再高的智商也研究不透,空费心机。

孔子终其一生,都不能亲眼见到《河图》、《洛书》,这也是天意的安排。不然儒家就不能独成一家了,就不可能从道家中分离出来,承传至今了。因为儒家是道的入世部分,只讲入世做人之道,不讲出世成仙,比道家少了修炼成仙的指导。因为孔夫子没有亲眼见证神的存在,心有疑惑,所以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当弟子问及鬼神之事时,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不允许弟子提及这类事。

孔子终其一生,都不能亲眼见到《河图》、《洛书》,这也是天意的安排。否则儒家就不能独成一家,就不可能从道家中分离出来,承传至今。(维基百科)

如果孔子能亲眼见到《河图》、《洛书》,凭孔夫子的悟性,应该不难悟出真机,悟透了《河图》、《洛书》的真机,就能见证神的存在。从此夫子就会潜心修道,或者隐姓埋名,再不愿过问人间是非,也不屑于宣扬凡人的仁义道德,从此也就不会有儒家传世了。

所以《河图》、《洛书》在孔子诞生之前失传,也是天意。

《河图》、《洛书》在世外流传

中华历朝历代的皇家与世外修炼的高人有解不开的缘,历朝历代,基本都有高人入朝相助,以顺应天象,在人间布局。(AFP)

但后世又出了许多高人,创下了许多易理门派,如张果老创立了南极神数,陈抟老祖创下了紫微斗数,邵雍传下了梅花易数、铁板神数、邵子神数等;还有许多世外高人在世间找徒弟,传给他们一些特别的东西,像黄石老人传给张良兵法等。按理说,如果他们没有见过《河图》、《洛书》,没有悟透,是不可能创立这些门派的。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他们见过《河图》、《洛书》,或得了真传,并能悟透,所以才有此建树。

既然《河图》、《洛书》只藏于皇室之中,并在周朝就毁灭了,那他们怎么得见?

因为过去皇家王室的成员中,多有修道的,很多王子都不爱江山爱修仙,抛弃江山,抛弃人间的荣华富贵,只身一人隐姓埋名,入深山求道修炼。像黄帝和尧、舜大帝等,据历史记载,他们都是修道的,并且最后都功成圆满,白日飞升得道成仙。

所以中华历朝历代的皇家与世外修炼的高人有解不开的缘。并且历朝历代,基本都有高人入朝相助,以顺应天象,在人间布局。像姜子牙、东方朔、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他们都是带使命而来,辅佐王室,以应天象之变。

过去皇族成员入山修仙时,像黄帝、尧、舜大帝等,他们可能就把《河图》、《洛书》的副本带到了世外,并且一代代在世外这个特殊的环境,传承了下来。

但世外高人传徒弟,都是单传,都是经过许多年,才选定一个德高悟性好的徒弟来传承,不外传。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传人,都能随便入世间,干预世事,否则会遭天谴,只有那些特殊的、负有天命的承传者,才能负命入世间,顺应天象在人间步局。如历史记载的世外高人鬼谷子、黄石老人等,他们是得真传,但不入世间,不过问世事的。但他们传的一些徒弟,却是可以入世间行事,以应天象之变。

所以历史上数百年,才出一个奇人,留下他玄奥的文化,留下一个谜,让后世去解读。(待续)

本文转自第371期【新纪元周刊】“历史新观”栏目(2013/08/15)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县人,是明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虽位高权重,但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以身作则,表率群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神传给人的,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而文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知,熟读圣贤书,弘扬道德,敬天信神,以经世济民为己任,这些纯正的理念在其为人处世中乃至其文学作品中无不充份的体现出来,被后世传为佳话。以下为其中几例。
  • 唐宪宗时宰相李蕃,其在任时知无不言,言而敢谏,深受皇帝器重。
  • 古人认为,上天主掌一切,天道规范一切,华夏传统是承天理而来,坚守传统文化中的做人标准,也就是遵从天道。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一生坚定不移的追求真理,弘道崇德,倡导以道德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鼓励人修身、知人、知天、成圣,为后世作出了楷模。
  • 观年间,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 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 古人敬顺天意,提出:“推天道以明人事”,是指通过探索推演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使人明白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生存变化的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使自己的行为绝不偏离正道。古代设立了司星官、钦天监、卜官等,观象授时,很多事情通过预测和占卜来预知吉凶祸福。以下为西汉星占家卜筮家司马季主谈论的一些关于遵天理、明人事的道理。
  • 宗元与文畅等一些严谨持身、品德高尚的修行人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谢安石、王羲之、鲍照等人的“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他被贬时常常寄居在寺庙,时常与僧人们一起参禅悟道,谈玄说佛,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境界也不断地升华,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出来,如在山水诗中体现的“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人。他自幼习文练武,但家中十分贫寒,在没有得志前,他与妻子穷困潦倒,衣食窘迫,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帮助他们,两人还结为异姓兄弟。
  • 唐朝大诗人王维的画作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称赞。王维曾自述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之六》)与王维同个时代的诗圣杜甫称赞他:“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之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