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作者:史然
font print 人气: 676
【字号】    
   标签: tags: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秦晋南北对峙

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5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8月,苻坚率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羽林军3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东晋孝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8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10日18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5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截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带了8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

晋军反败为胜

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情况,并且建议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现在应趁他还没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前锋,大军就会溃散。”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建议,于11月派刘牢之率精兵5千进攻洛涧。

刘牢之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5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1万5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苻坚却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

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晋军以精锐8千涉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苻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子;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至于自相惊扰的样子。

(出自《晋书‧谢玄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和帝时,有个太医名叫郭玉,精通医术。经他治疗的病人,无论男女老幼、病轻病重,都有效果。
  • 《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中记载,东汉末年纷乱,各地区的首长拥兵自重,战乱不休。在京师,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所以有不少人归附他。袁绍的根据地在渤海郡,而地处周边的冀州刺使韩馥见袁绍势力渐大,非常害怕袁绍会并吞冀州,所以常缩减粮援,以削弱袁绍的兵力。   
  • 在〈逍遥游〉中,庄子举了一个鹏鸟高飞的寓言,说明人要先懂得“适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长处,不会一味羡慕别人。在这个寓言中,庄子谈到北海有一种鲲鱼,大得不得了,后来这种鱼变成了鹏鸟。鹏鸟也是非常地大,奋力飞起来的时候,张开翅膀像悬在天边的云。
  • 这个成语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出自《景德传灯录.赵州东院从稔禅师》:“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坚决主张抗击金兵,被免去了官职。陆游回到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整日在家读书,打发时间。
  • 陈寔生于东汉时代,为人处事平和公正。陈寔退休后,乡民们互有争执时,都会找他来评断裁决。有一次,夜里有一窃盗潜入他家,躲在屋顶的横木上。
  • 太尉贾充劝夏统来自己身边做官,被夏统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将士兵排列成庄严的队伍,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
  • 有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的是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最怕社庙里的大老鼠。”
  • 在〈秋水〉中,庄子生动地描述河伯和北海的对话:秋天的时候,黄河河水高涨,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河伯对此沾沾自喜,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
  • 战国时,齐宣王想招纳贤士,便把淳于髡(音昆)找来。淳于髡是当时的贤士,为人正直善谏,齐宣王让他帮助推举人才。
评论